分享

名句耀千古,我手写我思——高二年级第二单元研习任务第四题"名句感悟"小练笔

 郑州一中侯巍 2022-09-12 发布于河南
名句耀千古,我手写我思

林州一中2021级6班9班创作集

四、本单元课文中有不少经典语句,虽然产生于两千多年前,但至今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辉,给我们以人生的启迪;有些语句在新的时代下又可以辩证思考,从新的角度作出辨析或阐释。从下列语句中任选其一,也可以从本单元课文中另选一句,准确理解其思想内容,自选角度,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阐述你的认识和思考,题目自拟。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致知在格物。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学习古人之思,领悟人生真谛

6班 韦辰欣

和光同尘,与时舒卷,来自千年前古人的智慧结晶,乘着一卷卷竹简穿越时空,影响着一代代人的思想观念,至今仍在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学习古人的智慧,汲取古人的思想,从而丰富知识和语言,树立正确价值观,领悟出人生真谛。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以远大志向和坚强毅力为逆风扶摇之羽,划破现实阴霾。

曾子认为,做为一名士,应当有云月长空的远大志向和矢志不渝的坚强毅力,方能担起时代的重任,走更远的路。生于新时代的我们,又何尝不是呢?祖国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时代的考题已经列出,我们应像麦田里劳作数十年只为“稻下乘凉梦”的袁隆平,应像在简陋环境中坚持研发出拯救数百万生命的青蒿素的屠呦呦,没有他们的心系天下,怎有现世的富足安康?没有他们的不懈坚持,怎换来无数人敬佩瞻仰?我们也当用自己的志向与恒心,写就属于我们的时代答卷。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以着眼当下为乘流击汰之楫,荡开前路残波。

继树立远大志向之后,我们便需要回到现实,从现在开始,从一点一滴做起,一笔一画绘出人生的壮丽图景。有些人空有美好梦想,却不愿付诸行动,日复一日沉浸在对未来的幻想中,殊不知人生的小船早已偏离原本的航道,梦想终究是白日梦一场。永远不要忘记实现梦想离不开脚下的路,既要抬头望天,更要低头看路,只有踏实苦干,着眼当下,方能玉汝于成,抵达梦想。

中国青年当学古人思想,涵养自己的思想品德,培养自己的博大情怀,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让其助力我们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

寻道

6班 林顿

孔子曾有言:“朝闻道,夕死可矣。”每每读到这句话,我都对孔子这位老人家,这位圣人身上这种执着的精神肃然起敬。但试想,早上刚知晓了“道”是什么,晚上便可以为它不惜赴死,这至于吗?还未品尝“闻道”的喜悦,便要做好去死的准备,难道不是活着,一切才有意义吗?于是在敬意之侧不免生出疑惑,以至于怀疑。

刘慈欣有篇小说,名字就叫《朝闻道》。情节很简单,一个叫“宇宙排险者”的,几乎无所不知,通晓一切,什么问题都可以问他,可是要付出生命的代价。即使如此,一批又一批的科学家前去询问真理,也都微笑着成为科学的殉道者,故事也在科学家们化成的火球中接近尾声。简直可以说是孔子所言的未来版。

看完这篇小说,我似乎是“悟了”,在冥冥之中或得窥到一丝“天机”。孔子追求的,是仁义,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道”;科学家们探求的是真理,是怎么实现理论大一统、宇宙规律等等天马行空的东西。接近它,了解它,全然理解它——心中的“道”,亦或真理,或是其他,然后为它赴死,轰轰烈烈,绝不后悔。

就像小说中最后的问题,“人生的目的是什么?”

人生的目的,便是确确实实的拥有这心中的“道”。

与其说是死,这更像是一种解脱:这证明着,我已经拥有了它——这辈子最想得到、探究的事物,死又何妨?

想到这里,我无端的对自己生出鄙意:自己不理解那句话,绝非时代变迁,思想巨变,“朝闻道”之言已成历史之积淀,而是自始至终,自己就全然没有心中想要毕生追求的那个“道”。这是多么可悲的一件事,多么可悲的一个人!天天活在世上,只是漫无目的的存在着罢了;挂在嘴上的所谓“目标”,却从未成为真正最渴求之事物,所言所行,所思所为,毫无方向犹如无头苍蝇,一生努力却未曾满足,有什么比这更可悲呢!

心中有“道”,人生才有终点,生活才有方向,一切才有意义。

于是寻到心中之“道”者成为圣人,寻不到或压根未曾真正寻过的沦为庸俗。

我们当中,有几人寻到了自己的“道”?或者说,有几人,真正寻过?

朝代更迭不断,真理永垂不朽

高二6班 赵俊杰

时间告诉我,任何东西都会过期但唯有那些刻在骨子头上的文字-历代的经典语句,不但没有被涅没于历史的涌流中,而且至今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辉,给我们以人生的启迪,思想的洗礼。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脚踏实地,坚持不懈是它所阐释的道理。千里粗壮的大树,是从微小的根芽生长而来的;极高的楼台,也是由一筐筐土堆积而来的;千里的远行,是以脚下第一步开始的。就像围棋中的本手,俗手、妙手,唯有从本手开始,夯实基础,不断积累经验技巧,方可产生妙手。若急于求成,如同揠苗助长,非且不能出现妙手,反而会下出俗手。学习就像弈棋,夯实基础,不断训练,积累经验,坚持不懈,便可下出“妙手”,下出自己人生中的“神之一手”。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秋瑾

因为责任,东渡扶桑,陈天华纵身大海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因为责任,毛泽东一纸“男儿立忘出乡关,学不不成名誓不还”;因为责任,高风林突破精度的极限,为火箭筑“心”,为民族筑梦。青年一代生于盛世,长于盛世,未来的盛世也将由我们谱写。历史的火炬已交于我们手中,我们定会让其在我们手中燃得十分光明灿烂。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堂堂中国人,从不来不低头”回顾历史,当中华民族面对外敌入侵时,尽管敌我力量悬殊,他们仍然喝勇于喊出“誓死不做之国奴”。无数革命先辈散尽家财,投身革命,抛头颅、洒热血,陈树湘、赵一曼、刘胡兰、江竹筠······他们用生命挺起民族的脊梁,展现了中国人的骨气。正是有了他们,中国才能走出黑暗、踏上光明之路,走向世界舞台。

“以史为镜、可以明得失、”时代不断变迁,但经典在每个时代都能够被毅辩证思考,以新的角度作出辨析或阐释。历史有时候难免会被奔腾的河流冲淡,被飞卷的沙石埋藏,但真理能够永驻我们心中。

读诸子之文,明立身处世

6班 刘伟杰

如果说传统文化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那先秦诸子就是这棵大树的根。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百花齐放,铸就了中华思想文化史上的一段辉煌。每个人都能在诸子之文中找到精神的高原,灵魂的栖息地。今天,就让我浅谈一下我的感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孔子一生都极力推崇君子,君子的美德被孔子反复赞扬,而《学而》中这句却是最贴切我的心意。我想真正的君子应该是像西南联大的师生一样,在“布东考古布西算”的境遇下仍有静坐听雨的心境;我想真正的君子应该是闻一多先生那样,做了不一定说,但说了一定做,成为真正的行动上的巨人;我想真正的君子应该像曹禺那样,将批评信置于客厅,时时反省,就有道而正焉。新时代的我们,面对纷乱复杂的世界,应该努力像君子的层次迈进,止于至善。

道德经有言:“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的思想常有突破俗见之处,可以说是见人所不见,知人所不知,想人所不能想,言人所不能言。这一言无疑是极为有力的证明。世人往往只看到了事物光鲜亮丽的一面,正如冰心所言:“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任何一个成功都离不开一丝一缕的坚持,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胸怀大志,也能脚踏实地,在岁月中沉淀,在厚积中波薄发。

子墨子在《兼爱》中言: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墨子的“兼爱”源自儒家“爱人”却又比后者更加理想化。尽管墨子的思想对于常人而言太过于理想化,但这并不耽误我们对于“兼爱”的追求。中国脱贫攻坚战役,人类命运共同体,“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这些不都是人们对于“兼爱”的实践吗?“兼爱”是完美的,是不可到达的,但也是虽九死其犹未悔也。

随着国学热的提倡,流行和升温,那些历经千年而不朽的,引领高贵灵魂的文化正在焕发新的生机。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处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面对风云变幻的国家形势,应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要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成就属于我们的中国盛世。

立身处事之道 中华文化之美

6班 张珂闻

轻轻翻阅老师带领我们的古学文章,浏览着满是黑红交叉的文章,不经之间,感慨万千。从老子的谆谆教诲到孟子的性本善,再到孔子的仁义礼智信,我受益匪浅。“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使我恍受启发。

见贤而思齐,悟学习之道,修身而正心焉。

博古今中外之始,看万千伟人笃志前行。从往东京离故土深造的鲁迅先生,为唤醒中国有志之人的民族魂,弃医从文;再看中国急需顶尖科技人才,钱学森爷爷不顾美国海关阻挡,也要立志报效祖国;亦或是总书记在脱贫攻坚过程中,披肩挂帅,至中国人民贫困重灾区走访查看。伟人并非生来就有本领,我们青少年应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立志成为有志之士。

见不贤而内自省,纠人生之错,回学习之正轨。

人生漫漫,谁人不遇坎坷路,碰到困难,不害怕;犯了错误,及时纠正;取长补短,加强训练。从明星带货主播薇娅红爆网络,到偷税漏税名誉扫地,就在一刹那;望雀巢咖啡雄霸中国市场多年,到被查出其货箱中含有毒品,瞬间倒台;且看华语乐坛王力宏龙的传人红遍大江南北,但绯闻一朝曝光,可谓脸面尽失。我们青少年应有不忘初心,避害除错,改正缺失的优良品质。

见贤与见不贤,相辅相成,共筑国家大事。

国之事,民皆相系。在治理国家中,黄旭华老先生励志科研报国;彭士禄爷爷先后投身于核潜艇、核电站事业;顾诵芬老人在飞机超音速飞行时,后翼摇晃,毅然决然身先士卒。在国家蓬勃发展大势之中,青少年应以身作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奏响时代华章。

新时代之有为青年,当以时代大势为宗旨。见贤而思齐,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见不贤而内自省,以他人之所短为戒求自己之更出彩。讲求立身处事之大道,赓续中华文化之精深,奏响华夏之最强音。

“恕”行终身,方得清静

6班 杨傲翔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段对话流传两千多年,传至今世,依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辉。圣人的教诲,经过时间的洗涤,更加熠熠生辉。是啊,世上永远没有不长杂草的花园,人与人之间总会有各种各样的摩擦。有杂草我们要学会整饬,有摩擦我们要学会调和,若能做到“恕”,聒噪的生活,便可清静下来。

心中有“恕”,要学会换位思考,做到有所不欲,不施于人。

在《论语》中,孔子在提到恕时,补充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便是孔子眼中的恕:自己不想要的、不想做的,千万也不要推给别人。你不想做的,别人为什么要替你做?这可能是最早的换位思考,在孔子的时代,人人都在争利,自己不想做有害自己利益的事。就推给别人。在当今时代亦是如此,大到国家利益纷争,小到值日送垃圾,少一些推诿扯皮,多一丝换位思考,“恕”行终身,可得清静。

行中有“恕”,得饶人处且饶人,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心平气和。

可记得晏婴“二桃杀三士”的故事?如果三位猛士中,有一位退一步 ,或许结果就大不一样,晏子就需得另生一计了。如今,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也在进步,但依旧有一些不和谐的思想存在。君不见,喧闹的车站,人来人往,常常会有些吵闹,不小心的一脚却能引起恶语相向;君不见,嘈杂的市场,熙熙攘攘,往往会有些小纠纷,无恶意的一个玩笑却能引起大打出手。骂人总想占最后一句,动手总想打最后一下,如最近性质恶劣、影响恶劣的唐山打人事件,那是他们心中、行中无“恕”。又如最近火遍全网的二舅,几十年后能一笑泯恩仇,因此他活得很清静而快乐。所以,少说一句,少动一下,行中有“恕”,生活自然清静。

“恕”以待人,不止为了你我个人,更为整个国家、整个世界。

唐太宗以一代明君的宽广胸怀,选择宽恕他的政敌魏征,获得了一面可知得失的人镜,缔造了贞观之治;战国时期的将相和,廉、蔺二人为了赵国的利益,选择了相互宽恕,使赵国更加强盛;二战期间,中国深受其害,有的人甚至想向日本复仇,直至今日,中国依旧选择了“恕”,可也不曾忘记,因为战争,不仅关系到你我他,还有自然,还有生命。人与人之间更应以恕相待,少一份针对,多一份宽容,少一份纷乱,多一份清静。全矣 !

“恕”行终身,方得清静。恕不仅涵养着我们的品格,也传递着温情,愿我们都能“恕”以待人,都能获得内心的清静。当宽恕他人的时候,暗淡无光的心空就会变得阳光明媚,万里无云。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6班 王星月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他,一个老人,两千多前来其语录金句闪耀着永恒的光芒,无边宇宙因他而和谐,寰球世界也必将因他而一统。孔夫子之《论语》,吾辈能从中汲取先贤智慧的光芒,也可赋予古老的圣言以新时代的意义。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孔子的弟子曾子如是说。何谓“士”?读书人,官员和一切能够肩负国家兴亡重任的,依吾拙见,均可称“士”。当今时代,奔赴边疆戍守国土的战士,致力科研攻关学术研究的院士,以及,青春正盛拼搏奋斗的我们,都需要弘毅。”所谓“弘毅”,志向远大,意志坚强也。战士们只有心怀祖国热土,有着寸土不让的远大志向,坚忍顽强的毅力,中国才能繁荣富强,科学家们致力解决“卡脖子”技术,唯如此,中国才不会被美国技术封锁;新时代青年们,只有拥有远大理想,青云之志,民族才有希望,“责任重大而路途遥远”。纵道路险阻漫长,纵前路雾霭迷茫,我们也要借《论语》的光,义无反顾,奔赴远方。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爱,是孔子思想主张中最闪亮的光辉,灿烂了华夏千年,直到今天。也带给我们以人生的启迪。“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不要强加给别人”。“自己不高兴了,不要把气撒在别人身上”。譬如20世纪初的中国,列强霸凌,肆意杀戮,惨绝人寰。但中国并没有因为自己国民被欺,财物遭掠而反去侵占其他弱小的国家,我想,这正是受孔夫子思想对中华文 化几千年来的润泽。“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现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也已被世界认同,中国凭借一颗仁爱之心走向世界,在环球舞台上享有极高的声誉,孔子的仁爱思想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伟大作用。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孔了阐述了君子的标准,这又何尝不是我们新时代青年应该践行的行为准则,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蔑视一切功名利禄,在修养自身的过程中,学习所有道义品德。哪怕夕死,也要闻道,身虽死而生心无憾,这才是君子。

他没有万章巨著,半部论语可安天下;他没有高官厚禄,一腔热血沸腾千秋。他是天纵之圣,是天之木铎,他便是孔子。

铸就意志如钢,无畏现在启航

6班李菠

宋代文豪苏轼曾言:“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诚哉斯言,丢弃了钢铁般的意志,那么只是一具行尸走肉;缺乏现在启航的勇气,则只能沦落为好高骛远的懦夫。作为新时代青年,吾辈当铸意志如钢,无畏现在启航!

以意志如钢,绘就人生华章。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君不见,钢铁战士保尔.柯察金坚定革命必胜的信仰,穿烽火,闯枪林,渡弹雨,奉献自己的一生;君不见,杨顺东,李国秀夫妇相依为命,拥抱生活,克服残疾,“没脚走出致富路,无手绣出幸福花";君不见,“现实版保尔"朱彦夫战士,以假肢为剑,带领乡亲们同贫穷决一死战,终迎前方胜利曙光。他们具有如钢意志,担负时代使命,闪耀自己的光芒。吾辈当效法先贤,在苦难中磨砺意志,坚定信仰,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接过时代接力棒,跑好我们的一棒!

以勇气为帆,何惧现在启航。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如是说。你看倾注一生于”禾下乘凉梦"的袁爷爷正在碧绿的麦田中演奏他最爱的小提琴;你听,震撼人心的倒数声是中国航天人即将启程的号角;你看,5G覆盖,北斗环宇,嫦娥奔月,蛟龙入海,天问问天,祝融探火,羲和逐日,三航母时代已经向我们缓缓走来……在千万万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正在启航驶向世界舞台的中央。生逢盛世,吾辈青年当粹炼勇气意志,以青年之浪,鼓起飘扬的帆;以青年之力,托起明日的阳。“少年不惧岁月长,彼方尚有荣光在。“我们又何惧远航!

以弘志为光,驱散心头的霾。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作为共产主义接班人的我们当荔视燕雀,树立鸿鹊之志,磨砺刚强意志。“不积畦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现在启航,不惧磨难,披星戴月,做新时代执着追梦人、辛勤赶路人、艰苦奋斗人!

关山难越,抵不过山后的无边风月;理想难寻,抵不过追梦路上的迷人景色。现在是上帝赐予我们的礼物,让我们珍惜当下,铸就意志如钢,现在就启航!

智者借力而行

9班 李浩玉

忘得掉的是岁月,忘不掉的是历史;能被岁月冲刷掉的是糟粕,历久弥新的是历史的荣光。在历史的长河中,先贤们的思想依旧在新时代的舞台上闪闪发光。青年觉醒,是每一个时代最动人的亮色。先贤思想不断鼓舞着,激励着,鞭策着一代代中国青年。智者借力而行,愚者则驻足观望。

没有礁石,大海便没有了激昂澎湃的浪花。

老子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辉煌的成就,也无法逃脱基础的支撑。“老百姓开心高兴,我当然幸福”这句话是一位本是平凡人却不平凡的买买提江·吾买尔所说。他站在普通的岗位上,做着不普通的事;他走好脚下的路,强基固本建家园,坚持民族团结一家亲;他深知欲使祖国强大,人民也需努力,需打牢基础,借基础之力创成功之路。智者借力而行,他们在古人的思想下发挥着自己的光芒,固本求新,脚踏实地,以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没有沙粒,河蚌便没有了光亮美丽的珍珠。

致知在格物。没有对探索事物的渴望,便少了一份丰富自己人生档案的机会。岁月泼墨,缀下繁华,回望历史的长河中,无论是“天才少年”爱因斯坦,亦或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还是潜龙育神躯的“核潜艇之父”彭士禄先生,他们皆在探索,皆在发现,不仅在探索,还在创造。没有他们所付出的一粒一粒的沙子,也不会汇聚成擦亮珍珠的沙堆。智者借力而行,他们现在巨人的肩膀上,爬上了更高的阶梯。

没有绿叶,红花便没有了婀娜多姿的娇艳。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莫言曾在获奖采访中说到“文学就像头发。那些挖出的上千年的古墓,连骨头都成泥土了,唯一存下来的就是头发……”大用便蕴藏在这些看似无用的事中。没有“无用”,“有用”便也没有具体的定义。人们生活在“无用之用”的世界里,借圣人的眼光,对待着“有用之用”。智者借力而行,在圣人的构思中去发现,去改变,去创造,放眼世界。

在时代大潮中。我们青年到中流击水,我们青年当奋发有为。吸取先人的教诲,借助先人的力量。承接先人的光芒。因为:我们所站立的地方,就是我们的中国;我们的样子,就是中国的模样。

儒之大家照亮前行之路

9班 李洁

礼崩乐坏之时,百家争鸣,各种思想纷纷涌现:儒家、道家、墨家、法家、杂家……在如此白花齐放却战争不断,动乱不安之际,儒家可谓是“独占鳌头”。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它形成、传播、发展、鼎盛却归于平淡。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韩非子说:“世之显学,儒墨也。”可见其之重。然于今,其仍有启迪教化只用。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愿做的,不要强加给别人。”这是孔子对子贡的回答,也是对我们的告诫。“己所不欲”却“施于人”,但“人”为什么会愿意做呢?这是孔子对“恕”的解释,是需“终身行之”之言。而如今的我们,怎么能勉强他人做连自己都不愿去做之事呢?此乃一为人之言。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读书人不可以不志向远大且意志坚强,因为他担当的东西重且路程遥远。”以天下为己任,乃“任重”;死而后已乃“道远”。这不仅是曾子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对天下读书人的要求。他勤奋好学,志向远大,一生都积极推行儒家主张,一生都在为“天下实现仁”而奋斗,“死而后已”却又“死而不已”。而如今的我们,不也正需如此,有理想,有目标,并为其终身奋斗,为个人,为家庭,为国家,为世界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他认为,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以“见童子将入井”之例向我们呈现他的观点。他爱民,为民,提出“仁政”,以“仁”治天下。而如今的我们,不也应有“不忍人之心”,心有大爱吗?

儒家学说是一大家,无论是“恕”,还是“弘毅”,亦或是“仁爱”,仍能在今天指导我们为人、处事,照亮前行之路!

让传统文化之花在追梦途中绽放

9班刘静宜

如果说传统文化是株枝繁叶茂的大树,那先秦诸子就是这株大树的根。当年稷下学宫的百家争鸣,仍然回荡在这赤炎神州,诸侯争霸激起诸家激烈的“碰撞”。

民以天下,忧以天下,感受孟子的浩然之气。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诚然。你我皆为凡人肉躯,皆具仁义礼智,自然会在见到可怜之人产生怜悯之情,这是孟子在看到“马肥厮净,人枯屋洞”时内心的痛苦与哀悔;在这个由钢筋水泥简单堆砌,由社会资源机械组合的社会中,我们更应该使用我们的“四端”,让“不忍人之心”显露在更多人的行动上。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青年人作为每个时代的面孔,每个时代的希望,应义不容辞的扛起时代的大梁。君可见,追逐沙棘梦,助力脱贫路的王军扬;君可见,奔跑在共“桐”富裕的道路上的杨安仁;君可见,在乡村里盛开的红花,点亮返乡入的卞盛洁。他们将青春融入田野河山河,将美好带入青春和百姓,他们激励着我们踔厉奋发,“赶考”新时代,奋进新征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切伟大的事业,都有一个坚定地开始。主席在2022年新年贺词中说:“我们将竭诚为世界奉献一届奥运盛会。”在新年伊始,主席为我们鼓足了士气,指明了大纲,我们应该铿锵有力地回答说:“中国做好了准备,中国青年做好了准备!”

优秀文化,就像“三江”的源头,令人敬仰,令人赞叹。受光于庭院见一堂,受光于天下见四方,界限影响眼界,眼界控制方向,我们应将目光投入更广阔的文化之林,让躁动的心灵沉寂下来,让寂寞的灵魂寻找合拍。

从点滴做起 筑就璀璨人生

9班 郝书贤

古人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唐玄奘西天取经的路很漫长,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也很长,丝绸之路更是令人惊叹,但先辈们也挺起腰杆,硬着头皮创下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这些路上都有他们的足迹,历史之路上更加显现了他们的辉煌,这正好印证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又该如何走好我们的人生之路?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从点滴开始,浇灌成功之花。

夏天的一滴滴汗水是农民伯伯辛苦劳做的见证;课桌上一张张试卷是莘莘学子刻苦求学的凭证;春天里那一缕缕春光是太阳伯伯即将到来的预兆,任何事情都是从点滴做起,从点滴开始,纵览古今,稻田里那一阵阵稻香,是袁隆平爷爷汗水的结晶;浩瀚星河,茫茫宇宙中,出现了中国人的足迹;“雨衣妹妹”“快递小哥”以微薄之力助推抗疫胜利,表现大爱无疆。站在新的时代交汇点上,我们当以知识为阶梯,书本为伴侣,梦想为动力,登上世界舞台,展现属于我们的风采。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从点滴做起,成为国之栋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是党和人民的承诺。人生这条路很长,漫无边际。埃及金字塔闻名于世,胡夫金字塔是最大的一座金字塔,象征着王权的至高无上,据说一块石头有千斤重,但是一代代埃及人挥泪洒血,最终留给了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万里长城下埋没了数以千计的人,最终成为了古时抵抗少数民族侵略的一道守护门。无论多大的挑战,只要一步一个脚印,一点一点地努力,终会成为一座亮丽的丰碑。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点滴开始,走好人生之路。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双耳失聪的江梦南,从小立志学习折翼亦飞翔,最终实现人生理想;张桂梅校长点燃万千灯火,助无数山里女孩拥抱人生;陈祥褣战士“清澈的爱,只为中国。”前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未来需要我们去创造。让我们接过时代的接力棒,奔跑出我们精彩的人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点点荧火,亦能聚成璀璨星河。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未来的路定会留下我们的足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