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腹痛的中医辨证论治

 未来会更好 2022-09-12 发布于湖北

       腹痛是泛指胃院、两胁以下,耻骨以上的范围内发生疼痛而言。本病涉及范围较广,凡内、外、妇产等科的多种功能性和器质性疾病,表现以腹痛为主症者,均可参此辨证施治。

       就内科疾病的腹痛而论,还应与胃痛、泄泻、痢疾、虫病、胁痛、积聚、淋证等有关病篇对照互参,做到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辨证必须区别其脏腑经络所属,在气在血、属寒属热,从虚实两纲进行治疗。实证腹痛,重在祛邪疏导;虚寒腹痛,治宜温补阳气。

按语:

(1)腹腔内藏有肝、胆、脾、胃、肾、大小肠、膀胱、胞官等脏器,若因外感内伤诸因导致上述脏腑、经络病变时,均可产生腹痛。故临证除详询起病原因外,还应根据腹痛的部位、性质、程度、与饮食的关系,以及其他伴发症状进行体格检查和必要的理化检查,鉴别何脏何腑受病,分清寒热、气血、虚实,结合辨病,作出相宜诊治。

(2)凡急性腹痛,或慢性腹痛急性发作,痛势急剧持续加重,腹部有明显压痛,痛点固定,腹肌紧张或反跳痛,或触及包块,甚至腹式呼吸消失者,应当考虑到外科急腹症疾病,多为腹内脏器发炎穿孔、梗阻、破裂所引起。若女性患者,更须注意与妇科疾病相鉴别。

(3)本证亦可采用针灸止痛。一般实证腹痛,可针刺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上腹痛加中脘,脐腹痛加天枢,下腹痛加气海等。若属慢性久痛,可灸关元、气海或针灸并举。

腹痛的辨证分型治疗:

(1)寒邪内阻证

病机:寒邪伤中,气机阻滞。

症状:痛势急暴,遇冷则甚,得温较舒。怕冷,踡卧,口不渴,大便或溏或秘,小便清长。舌苔薄白,脉弦紧。

治法:温中散寒。

例方:正气天香散。

常用药物:香附、乌药、干姜、紫苏、陈皮、高良姜、草豆蔻、木香、元胡。

加减:

寒重加附子、肉桂。

腑气不通,加黑附子、大黄。

肝经寒凝气滞者,加吴茱萸、小茴香。

夏月感受寒湿者,酌加藿香、苍术、川朴、白蔻仁、半夏、茯苓。

(2)中虚脏寒证

病机:脾阳不振,阴寒内盛。

症状:腹痛绵绵,时作时止,或感挛急,痛处喜热喜按。饥饿或疲劳后痛势加重,大便稀溏,神倦气短,怯寒、四肢不温。舌苔淡白,脉沉细。

治法:补气温脾。

例方:附子理中汤,小建中汤。

常用药物:黑附子、干姜、肉桂、人参、炒白术、白芍、木香、甘草、赤石脂。

加减:

寒滞肝络,腹中攻痛者加吴茱萸、川椒、乌药。

气血虚弱者加当归、黄芪、大枣。

肾气虚寒,脐下冷痛者加胡芦巴、毕澄茄、巴戟天、补骨脂。

(3)气滞血瘀证。

临床分以气滞为主,和血瘀为主两种情况。

病机:肝郁气滞,血络瘀阻。

以气滞为主者,症状:脘腹或者胁下胀痛,攻窜不定、甚或引及少腹。恼怒忧虑易作,胸闷嗳气,舌苔薄白,脉弦或细弦。

治法:疏肝调气 

例方:柴胡疏肝散。

常用药物:柴胡、枳壳、白芍、甘草、青皮、香附、木香、乌药、沉香、川楝子。

加减:

肝气乘脾,腹痛、肠鸣、便溏者加炒白术、防风、陈皮、炮姜、乌梅。

寒凝厥阴,痛引少腹、睾丸者加橘子核、荔枝核、小茴香。

腑气不畅加枳实、槟榔。

以血瘀为主者,症状:腹痛如刺,痛位固定不移,腹胀满、触痛。久病迁延难愈,女子月事不调。舌质紫暗,脉细涩。

治法:活血化瘀。

例方:少腹逐瘀汤。

常用药物:当归、川芎、赤芍、蒲黄、五灵脂、没药、小茴香、元胡、香附。

加减:

兼寒加肉桂、干姜。

瘀积有形者配桃仁、红花、三棱、莪术、枳实、丹参。

(4)湿热积滞证:

病机:湿热内结,腑气不通。

症状:突然腹痛,持续加重,或阵发剧痛,腹满拒按。口干口苦,大便多秘结,或泻下不爽,溲赤或有身热,脘痞,呕恶,嗳腐吞酸,舌苔黄腻,脉象弦数。

治法:清化湿热,通腑导滞。

例方:大承气汤。

常用药物:大黄、厚朴、枳实、芒硝、槟榔、木香。

加减:

热重加黄连、黄芩、蒲公英、紫花地丁、败酱草。

湿胜加厚朴、苍术、木香、砂仁、白豆蔻、薏苡仁。

暴食停滞酌加炒莱菔子、焦山楂、炒六曲、炒鸡内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