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城市博物课:栎,柞蚕,豆腐,陀螺

 左手作文法 2022-09-13 发布于浙江


昨天,讲了白栎
今天继续

城市博物课:朱德的扁担,白栎蔀,橡子

棫、栩,皆栎也。栎有二种:一种不结实者,其名曰,诗云“瑟彼柞棫”是也;一种结实者,其名曰栩,其实为橡,如栗而圆蒂,有斗包其半,故名橡斗子,其仁如老莲肉,蒸食可以充饥。--------出自《康熙仁和县志》、作者:[]沈朝宣纂修、版本:明嘉靖二十八年修抄本、卷之六、第234

释名
橡斗(说文)。皂斗(同)。栎梂(音历求)。柞子(音作)。芧(杼同,序、暑二音)。
栩(音许)
○禹锡曰:案尔雅云:栩,杼也。又曰:栎,其实梂。
○孙炎注云:栩,一名杼也。栎似樗之木也。梂,盛实之房也,其实名橡,有梂彚自裹之。《诗·唐风》云“集于苞栩”,《秦风》云“山有苞栎”。
○陆玑疏云:即柞栎也。秦人谓之栎,徐人谓之杼,或谓之栩,其子谓之皂,亦曰皂斗,其壳煮汁,可染皂也。今京洛河内亦谓之杼,盖五方通语皆一物也。
○时珍曰:栎,柞木也,实名橡斗、皂斗谓其斗刓剜象斗,可以染皂也。南人呼皂如柞,音相近也。

集解
颂曰:橡实,栎木子也,所在山谷皆有,木高二三丈,三四月开花,黄色,八九月结实,其实为皂斗。槲、栎皆有斗,而以栎为胜。
宗奭曰:栎叶如栗叶,所在有之。木坚而不堪充材,亦木之性也,为炭则他木皆不及。其壳,虽可染皂,若曾经雨水者,其色淡。槲亦有壳,但小而不及栎也。
时珍曰:栎有二种,一种不结实者,其名曰棫,其木心赤,诗云“瑟彼柞棫”是也;一种结实者,其名曰栩,其实为橡。二者树小则耸枝,大则偃蹇,其叶如槠叶而文理皆斜句。四五月开花如栗花,黄色;结实如荔枝核而有尖,其蒂有斗包其半截,其仁如老莲肉。山人俭岁采以为饭,或捣浸取粉食,丰年可以肥猪。北人亦种之,其木高二三丈,坚实而重,有斑文点点,大者可作柱栋,小者可为薪炭。《周礼职方氏》:“山林宜皂物,柞、栗之属。”即此也,其嫩叶可煎饮代茶。

橡子豆腐
柴籽豆腐,是用一种叫白栎的木本植物果实制成的。白栎,属山毛榉科(即壳斗科)。果实苦味,不能生吃。小时候,上山砍柴,砍得最多的便是白栎柴。每到秋季,都能看到白栎柴上累累果实,但从没想到摘一些来做柴籽豆腐。而且,村里也从没有一家做柴籽豆腐的。后来才知道,制作柴籽豆腐,并不是简单的事。它要经过好几道工序。先是柴籽的采摘,再是晒干、除壳、水磨、过滤、沉淀、水漂脱色、脱涩、自然晾干、碾细成粉,最后便是将柴籽淀粉做成柴籽豆腐。而每一道工序,都要花大量的劳力。这对于当时生活艰难的村人来说,显得太奢侈了。山里不乏番薯。用番薯淀粉做成的淀粉豆腐,不但口感跟柴籽豆腐差不多,而且成本要小得多。——朱耀照《消暑三“豆腐”》

唐代皮日休《橡媪叹》:

秋深橡子熟,散落榛芜冈

伛伛黄发媪,拾之践晨霜

移时始盈掬,尽日方满筐

几曝复几蒸,用作三冬粮……

麻栎

秋天,麻栎成熟以后就掉落在地,被仙居人采去磨豆腐。麻栎味道微苦,发涩,要将其制作成可口的豆腐,得花费一番心力。将麻栎去壳、磨成浆,再放入锅中煮,麻栎中的淀粉会凝固,慢慢成型。做好的麻栎豆腐呈现黄褐色,下锅翻炒以后就像“鸭血”一般。

拿麻栎果当弹珠打,老底子杭州小伢儿都玩过,不用花钱,而且玩得开心。还有一种玩法,就是把麻栎果做成陀螺,小伢儿们裤袋里装着鼓鼓囊囊的麻栎果陀螺,抓出一把,比比谁的陀螺转得更久。麻栎果陀螺的做法很简单:在麻栎果的两头打两个小洞,用铁丝穿透,再把一根火柴穿进去,火柴头朝下,就能把陀螺转起来了。

柞蚕(山蚕)
北地曰柞,南地曰白栎,又曰柴栎,山乡一带随处皆有,不独严桐一处。《诗》云:“维柞之枝,其叶蓬蓬。”有坚韧之性质,干与栗同,叶亦相类,土人不识可育山蚕,刊刈作薪。
山蚕利厚,作茧不落家蚕后,吐丝不比家蚕瘦。须赖人工调护勤,不畏春秋风雨紧。织出绸绫销售行,兴业莫把余利剩。我今劝办柞蚕莅兹土,满山柞树目亲睹。休负严桐樗栎多,快觅种子放枝柯。——《中国柞蚕书十七种校注》


《中国动物志》昆虫纲第五卷
樟蚕,一种野生吐丝昆虫。又称枫蚕。其丝可制成蚕肠线(伤口缝线)和优质钓鱼丝,故称渔丝蚕。
蓖麻蚕耐高温高湿,喜食蓖麻叶,也可喂饲木薯、臭椿等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