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样准确记录 24h 出入量,你学会了吗?

 尚振奇 2022-09-13 发布于吉林

临床患者出入量统计是反映机体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重要指标,体现了患者的病情变化,是协助临床诊治的重要依据。

哪些疾病需要严密监测出入量?

患者出现下述疾病时,说明机体出现了液体调节功能紊乱。

肾内科:肾功能不全,肾脏透析

心内科: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

呼吸科:肺动脉高压合并水肿、ARDS、COPD 二型呼衰

消化科:肝硬化腹水、腹膜透析

重症监护室:危重病人

急诊科:外科大手术、休克、大面积烧伤、脓毒血症 

如何进行出入量管理?

第一、评估与监测液体潴留情况

(1)了解患者病史,密切监测临床症状,包括既往史、服药情况、出汗、呼吸情况、发热、纳差、突发液体丢失情况(如腹泻,呕吐)等。

(2)完善体格检查,包括生命体征,患者的意识,皮色、皮温、皮肤弹性、颈静脉充盈度,评估外周水肿情况,是否存在端坐呼吸,目前液体摄入量,患者的尿量、体重、腹围等。

通常患者发生血管舒张表现为血容量降低,但事实为水肿、液体较多。

患者容量不足的临床表现有: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皮肤湿冷、毛细血管充盈差。反之,患者出现血压增高、肺部湿啰音、呼吸困难、氧饱和降低。

(3)关注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血常规、血生化、尿素、肌酐、尿比重。

第二、液体出入量平衡管理

首先看一个公式:

出入量平衡=24 小时入量-24 小时出量

正平衡:24 小时入量>24 小时出量

负平衡:24 小时入量<24 小时出量

出量大于入量:常见于尿崩症,休克,过度使用利尿剂,大量呕吐腹泻,过度通气。注意观察有无低血容量休克表现,意识瞳孔变化,生命体征,末梢循环情况等,及时通知医生。

出量小于入量:常见于肾功能不全,肾衰竭。注意观察有无心衰,水肿发生,有无呼吸困难,水肿,颈静脉怒张,咳出粉红色泡沫样痰等,及时通知医生。

到底出入量平衡差多少才算正常?

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发现这个问题没有统一答案,根据疾病种类、危重程度等都会有所不同,这需要根据各科医生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管理决定。

举例说明,慢性心力衰竭(轻度或稳定性心力衰竭不建议严格限制出入量)。患者出入量平衡管理:

循环瘀血、水肿明显者:推荐每日液体摄入量为 1500~2000 ml 

无明显低血容量心力衰竭者(大出血,严重脱水,大汗淋漓):每天摄入液体量一般宜在 1500 ml 以内,病人保持每天出入量负平衡约 500 ml

严重肺水肿者:①出入量负平衡为 1000—2000 ml/d,甚至可达 3000-5000 ml/d。

②3—5 天后,如肺淤血、水肿明显消退,减少出入量负平衡量,逐渐过渡到出入量大体平衡。

第三、利尿剂治疗动态调整

利尿剂使用时需要持续密切监测患者本身的服药依从性、对利尿剂的反应、电解质、肾功能、血尿酸等指标。

当患者出现淤血症状时,应根据患者反应调整利尿剂的用量,避免利尿剂抵抗的发生。每日袢利尿剂的剂量不超过 80 mg,以体重每天减轻 0.5-1 kg 为宜。

临床工作中,动态观察出入量平衡很重要,负平衡太多时除了考虑甘露醇、呋塞米等脱水利尿药品使用情况以外,还要防止病情变化出现尿崩症等情况,关注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变化,及时通知医生。

维持在每小时尿量 0.5-1 ml/kg(成人 30-50 ml/h),低于 30 ml/h 时,表示血液灌流已不足,应加快补液;高于 50 ml/h 时,表示输液过多,应减慢补液速度。

第四、体重管理

每日监测体重是检查体内液体潴留状况的一个简单易行的方法,心衰病人应每天进行体重称量,并做好记录。

测体重时间:晨起、排尿后、进餐前。

异常情况:如在 3 天内体重突然增加 2 kg 以上,应考虑患者已有水潴留(隐性水肿)。如发生体重持续、快速地增加,则是心衰加重的一个重要证据。

第五、健康教育

通过注意患者生活方式,通过健康教育改变其原有的不健康饮食习惯。

值得注意的是:对患者出入量干预应在白天,夜间维护良好环境以利患者休息缓解水肿!

24 小时出入量应该怎样记录?

出量:包括显性失水量+非显性失水量

显性失水指的是:24 小时尿量、呕吐物、渗出液计量、穿刺液、引流液、胃管回抽量、抽血量、出血量、呕血量、咯血量、痰液、粪便含水量。

非显性失水指的是:对于成人来说,无形失水每天约 850 ml/d,包括汗液、呼吸道失水(约 350 ml)、经皮肤蒸发水分(500 ml)

还要考虑体温的影响:体温每升高 1℃,皮肤蒸发水分增加 3-5 ml/kg,大量出汗湿透一套衣服估计丢失 1000 ml 体液。

疾病的影响:如烧伤、大汗、深而快的呼吸、发热、纳差、气管插管或切开,上呼吸机患者,均非显性失水相应增加,可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折算或测算。

例如正常成人每天呼吸道失水约 350 ml,如有气管插管,切开或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则失水量应增多,约 800 ml-1200 ml,需准确计算到 24 h 出量。

入量:固体物含水量、流食含水量、24 小时饮水量24 小时口服药液量、24 小时静脉输入量、输血量灌肠液、膀胱冲洗液。

肌肉注射,皮下注射不算入量,静脉推药只写溶质名称,如粉剂的话只算溶剂的入量,不算粉剂,如 NS30 ml+奥美拉唑钠 40 mg 时,护理记录中记录奥美拉唑钠组液体静推,入量记录表格中记录奥美拉唑钠组液体 30 ml。

甘露醇是否计入 24 h 入量是一直有争议的话题,笔者所在医院是计入 24 h 入量那一笔的,笔者也认为应该计入 24小时出入量。

具体计算方法

1、固体食物和流质食物的计量:依据食物含水量换算表格进行记录

2、饮水量的计量:标准刻度的水杯及 50 ml 注射器

3、穿刺,引流液的计量:标准刻度的量杯或量桶

4、小便的计量:标准刻度的量筒

量筒放置平面上,视线与刻度在同一水平面上进行计量。

5、大便的计量:注意大便性状,询问同时排尿情况

6、出汗的计量:称量衣服

7、渗出液的计量:敷料纱布称重法

8、膀胱冲洗引流或腹腔内冲洗引流的计量:冲洗液的进量和出量差来测算体液出入量

特别提醒

正常排便量100-300 g/d,含水量约 150 ml。便秘含水量 5-15%, 糊状含水量50-80%,稀便和大便失禁含水量大于 80%。

卧床不起给予便盆或尿垫上称重,根据大便含水量计算;腹泻给予肛门袋收集称重,根据大便含水量计算;大便自理的患者用一次性大便袋收集称重,根据大便含水量计算。

临床上常使用的一次性尿袋和引流袋或尿壶,虽然标有刻度,但是实际容量与引流袋所指刻度的量存在较大差异,有时误差可高达 10%。

如果持续膀胱冲洗的患者,为了防止中途出现出量大于入量,引起水肿建议每小时动态观察出入量,及时纠正出入量不平衡。

参考文献

1、赵旭,王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入量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中华护理杂志》,2020 年 55 卷 3 期 456-461 页

2、罗桢蓝,龚静欢,心力衰竭患者液体管理的研究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21 年 56 卷 3 期 473-477 页 

3、林润培,梁伟权,限制性液体管理在 COPDⅡ型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海南医学》,2014 年 22 期 3304-3306 页 

4、沈剑,钱娇,急性呼吸窘迫征患者液体平衡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 年 22 期 7-8,54 页

5、徐娟,李雯,消化系统疾病出入量记录管理方法探讨,《医药前沿》2020 年 10 卷 1 期 186-187 页

6、李连玉,谭小欣,重度烧伤患者的液体管理,《中国实用医药》,2009 年 4 卷 19 期 135-136 页

7、赵永波,彭树兰,脓毒血症患者 CRRT 治疗期间液体管理的护理体会,《当代护士(下旬刊)》,2021 年 28 卷 11 期 131-132 页

📝 介入手术后护理要记 24 小时出入量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