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麦饼

 可以的涂鸦 2022-09-13 发布于江苏

一个麦饼的成长史

葱儿,为麦饼的香注入了灵魂。

手工揉面,给麦饼注入了特有的劲道。

将大面团拧成小面团,大小一致,重量相当,这真是需要耐心与功力。

在面团中包裹馅。此时的麦饼,如一个个金色的球儿,安静地躺在托盘里,等待着即将的华丽转身!

将包好馅成球的面团撒上芝麻,用擀面杖擀,一个化好妆的“美人”-------麦饼就成型啦!

细心的饼主,还会将擀好的饼托在手中端详,好似妈妈要求家中待嫁的闺女,不是最美的样子不能出门一样。

做好的麦饼,一个个聚在一起,垒成队,排成行。犹如千军万马的部队,正等候节日期间千家万户的呼唤,粉墨登场!

用上了新式的工具,烤麦饼就有了新的模样。黄黄的“圆月”齐刷刷地排在其中,不一会儿,香味就在锅边弥漫……

外焦里酥,圆鼓鼓、香喷喷、脆爽爽的饼儿,已完成了由面粉到面饼的旅程。凤凰涅盘般的磨炼里,已成为舌尖上的美味的最佳担当!

麦饼

小时候,每到中秋节前,奶奶总是领着我们一起做麦饼。

奶奶做的麦饼,甜的咸的都有。做麦饼揉的面团,也分为菜油放得多以及菜油放得少的两团。

菜油放得多的麦饼,吃上去酥酥的,脆脆的,那是奶奶专为自己做的。因为年纪大的奶奶,咀嚼能力已大为退化,做这样的饼,可以让她继续品尝节日麦饼的味道。那些放了不多油的,就是我们吃的麦饼。这麦饼,与奶奶吃的比起来,硬朗,有嚼劲。

两种麦饼,往往是我们吃的那种最先消灭。于是,奶奶就会拿出她的油多酥脆的麦饼,给我们吃,犹如喂养几只小馋猫。

奶奶带着一起做麦饼的记忆,深深地印在脑海里。

成家了,生活独立了,食品柜里,多的是各种各样的零食。然而,中秋节前,总会想起与奶奶一起做麦饼的场景,也曾试着,凭着记忆做麦饼。

好事多磨,不管油放得多少,做出来的麦饼,总少了记忆中的那个味!很多时候,还以失败告终,只能草草收场!

不久前,姐姐邀请去吃麦饼,才想起,姐姐一直在传承着做麦饼的手艺,她做的“简茶”麦饼,每年都会接受很多的定单,成为很多乡里乡亲记忆中追寻的味道!

     姐姐他们,重拾起传统工艺,运用传统的食材,做出了童年的味道。让,移居都市的人们,再了次品尝到乡野之味,纯真之味。   

       休息日,近距离地看姐姐做麦饼。唤醒了记忆中对于做麦饼的记忆。麦饼,吃的是饼,想起的却是过去。由这点看,姐姐做麦饼,不仅满足人们舌尖上对于原有味道的追寻,更有传承做麦饼工艺的文化价值!

什么时候,也来传承一下,这做麦饼的手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