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近代史上首次中西文化大论战,奕䜣怒斥倭仁:你行你上啊!

 思明居士 2022-09-13 发布于河北

在中国近代史上,关于中西文化孰优孰劣的论争出现过很多次,而这破天荒的头一次发生在晚清洋务运动初期,双方的主角是恭亲王奕䜣和大学士倭仁。

文章图片1

1862年,为了培养外交急需的翻译人员,朝廷下令建立了京师同文馆。后来随着洋务运动的不断深入,一些洋务派大臣发现仅学西文是不够的,还必须学习西方的天文、数学等近代自然科学知识。于是在1866年,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人物恭亲王奕䜣正式奏请朝廷在同文馆内设天文算学馆,拟招收满汉科甲正途人员及出身五品以下的京外各官,并由当时的海关总税务司赫德招聘外籍教师。

文章图片2

消息一经传开,立即引发了轩然大波。1867年初,山东道监察御史张盛藻率先表示反对,他在给朝廷的奏折中指出,让知识分子学习西方的知识,会使这些读孔孟学尧舜的人误入歧途。张盛藻的建议随即被束之高阁,并遭到了的严旨训斥。这时,素以卫道士自居的大学士倭仁实在看不下去了,便亲自登场。

文章图片3

倭仁随即上了一个奏折,提出:立国之道尚礼义而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而不在技艺。他在奏折中反对知识分子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一旦学了,很有可能会遭致“以夷变夏”的不利局面,甚至会有亡国灭种的危险。在倭仁看来,对付夷人的最好办法是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很快,他的建议遂被朝廷所重视,两宫太后召见倭仁,并将其奏折交由总理衙门处理。

文章图片4

不久,恭亲王奕䜣上了一个长长的奏折来反驳倭仁,他故意绕开了“夷夏大防”的敏感问题,指出“师夷长技”的目的是要求“自强”,而不是别的。除此之外,他在奏折中还反问倭仁,说既然你反对我们,那你得拿出你的措施来,难道你的妙策就仅仅是“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来和夷人对抗吗?

文章图片5

面对奕䜣的诘问,倭仁几天后再次上奏。这次,他对奕䜣等人的举措提出质疑,说如果你能保证学了西方科技肯定能歼灭夷人,而且还能使中国读书人不受消极影响,那你不要怂,咱就是干!但最后要是学了还没法赶跑夷人,倒先把人心失尽,这可就真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了。在此基础上,倭仁提出:天下之大,不患无才。那意思就是说,我们自己也有精通天文算学的能人,难道非要跟夷人学?

文章图片6

不得不说,倭仁预见到了洋务运动的命运。因为即便是当时的奕䜣,也没法保证学了西方科技就一定能赶跑夷人,自强成功,他在奏折中也承认了这一点:“此举之把握,本难预期。”但是,他随即抓住了倭仁的一句大话,那就是“天下之大,不患无才”,于是他就坡下驴,提出要让倭仁遍寻天下能人,另设一馆,教授西方的天文算学。看来,奕䜣这回是摆明了耍无赖:你行你上啊!

文章图片7

最逗的是,朝廷居然还同意了奕䜣的损招,当天就谕令倭仁在总理衙门行走,还让他赶紧遍寻天下能人,设馆教学。这可难坏了倭仁这老夫子,于是他几次三番地请辞,但朝廷就是不允。这时,奕䜣又隔空喊话,略带尖酸地讥讽道:下次英法联军要是再来北京闹事,本王就不出面了,还请倭老爷子出马,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与夷人论理。这样三下五除二,倭仁终于承受不住,病倒了。

文章图片8

倭仁托病不出,但争论仍在继续,一些保守派人士再次站出来声援倭仁。候选直隶州知州杨廷熙上奏说,最近久旱不雨,天象异常,完全是因为开设了同文馆。两宫太后随即指责杨廷熙,并说他的观点是倭仁授意为之,便借机严厉批评了倭仁,并催促他赶紧到总理衙门上任。倭仁只能继续托病,于是朝廷说,你既然不愿来,那就别来了,便顺势免去了他除帝师以外的一切差使。历时半年之久的同文馆之争到此结束。

小伙伴们,你是如何看待倭仁的?对于西学,你又持什么观点?咱们留言区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