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岛札记113:一部电影和一本书的感动

 劳月 2022-09-13 发布于浙江

9月10日,中秋节,教师节。浙产亲情电影《妈妈!》在全国电影院线上映。当天下午,杭州浙江大学校友会和文澜读书岛联合在国大城市广场纷腾电影生活馆举办《妈妈!》电影分享会。这是文澜读书岛今年的第18期分享活动,总第113期。

影片讲述了一位85岁的母亲独自照顾罹患阿尔茨海默症的65岁女儿的感人故事。饰演母亲的演员吴彦姝在刚结束的第12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上荣获最佳女主角奖。

其实,一周之前,杭州浙大校友会和文澜读书岛已经在这里做过一场超前点映活动。《妈妈!》的导演杨荔钠、主演奚美娟、吴彦姝以及监制尹露与观众进行了交流。这是一周之内的第二场观影会,40余位浙大校友和文澜读书岛书友一起观看了这部感人的影片。

《妈妈!》的主要外景地在杭州。剧组在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西溪校区拍摄了大量镜头。影片中熟悉的场景和源自于真实生活的故事情节,勾起了曾在浙江大学学习和生活的学子们的深情回忆。两位老人在病痛面前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互相之间深如大海一般的爱,都给予每一位观众直面人生风雨、年华老去的勇气与信心,感受到无与伦比的人生痛与苦、爱与乐。

是的,只要拥有无私的爱,不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都可以成就生命中的波澜壮阔。也许,这就是生命的意义,人活着的意义。影片之所以赚足了眼泪,是因为它触及了每个人内心最柔软的部分。

观影结束时,文澜读书岛发起人劳月老师告诉我们,影片中两次出现的“西溪路五十六号”,是原杭州大学的教工宿舍杭大新村的所在地。去年,他的大学老师汤洵和女儿唯敏一起编撰了一本回忆录集,以“西溪路五十六号”作为书名。文澜读书岛随后组织了两次《西溪路五十六号》的阅读分享会,邀请两位作者分享住在杭大新村的老先生的治学和生活故事。当时,《妈妈!》正在杭州选取外景。主创人员认为,杭大新村非常适合影片情境,便把这个苍老的院子拍进了影片中去,成为这个感人故事的最好的“背景板”。

所以,影片《妈妈!》定档之后,杭州浙大校友会和文澜读书岛联合组织了两场观影分享会,邀请校友和书友一起回忆在这些老房子里度过的美好时光。



汤洵


影片放映结束后,《西溪路五十六号》的作者,八旬高龄的原杭州大学老教授汤洵,和他的女儿、杭州浙大校友会副秘书长唯敏,给大家分享影片《妈妈!》的幕后创作故事。

汤洵老师告诉我们,导演杨荔钠早在2020年10月就找过他,希望找几位退休的女教授采访,拍摄一部反映老年知识分子生活的片子。去年,剧组来杭州拍摄外景,又找到他。他带主创人员参观了杭大新村。导演认为很合适,便把杭大新村当做影片中老教授们灵魂的出发点来拍摄,这里就是母女俩的根。

他还告诉我们,影片里的很多情节都来自生活本身,与浙大、杭大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母亲说很长时间没有打桥牌了,就来自于原杭州大学一些退休老教授的生活,其中老校长、党委书记薛艳庄女士九十高龄了,依旧每周都去打桥牌,保持着敏捷的思维。在老房子里,父女、夫妻跳华尔兹的情节,也源自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杭大老师们的真实生活。


左一为唯敏

汤洵老师的女儿唯敏出生和成长在杭大新村,后来一直留学和生活在澳大利亚。2020年回国后,发现父亲在编写《西溪路五十六号》,但却都是手写的。于是,她像影片《妈妈!》里的冯济真一样,帮助父亲编辑整理了全部书稿,并录入电脑。看电影时,她对整理父亲日记的冯济真感同身受,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接着,唯敏从父亲手上拿出了一张和影片中冯济真整理父亲日记使用的一模一样的文摘卡片。她告诉我们,当年杭大的老先生们做学问时,都用这样的文摘卡片积累资料。父亲为了准备今天的发言,也把要点写在了卡片上。

唯敏认为,杨荔钠导演不仅通过这部影片致敬了江南的文化,也致敬了浙江的文脉。其实中国大学的文脉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按照大学所在地不同,有北京的京派、上海的沪派、湖南的湘派,浙江以浙大为代表则形成了浙派。唯敏已经是杭大新村浙派学人的第五代成员。之所以要做《西溪路五十六号》这本书,就是因为要传承文化,赓续文脉。她为自己出生于杭大新村而感到非常骄傲。《妈妈!》仅仅只是从中取了一瓢饮甚至一滴水,浙江大学、杭州大学的文脉还有多少没有去挖掘,值得大家去深入思考。

冯玲艳

在互动环节中,学医的浙大校友冯玲艳认为,影片让我们看到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现实问题。阿尔兹海默症对老年人正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但这些疾病都是可以预防的,这是我们做疾病预防工作的医生的责任。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科普,让我们的老教授们的晚年生活都更幸福更健康。


尹初

文澜读书岛书友尹初是浙大的员工,在华家池校区工作了14年,在西溪和玉泉校区也工作了多年,所以看到影片中每个场景都很熟悉,情不自禁为工作环境和生活城市的美丽而自豪。

已经过了五十岁的尹初认为,很多老年病是无法避免的,我们经常会聊起养老和老年性疾病。看了影片后,我们可以更坦然。来都来了,就要接受,过好每一天。影片中的妈妈,80多岁了,还要坚强地锻炼身体,改变自己去照顾女儿,对自己是一个很大的触动。

观影活动结束时,两位少年向汤洵和唯敏老师献花。劳月老师邀请在座的校友和书友,用《妈妈!》里“我爱你”的手势暗号和“谢谢老师”的口号,向两位奉献了《西溪路五十六号》的老师,表示教师节的祝福。

本文现场摄影:《西溪路五十六号》读书会提供

本文视频拍摄、制作:沉言静思

文首题字:沈强民

文末篆刻:孙新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