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芬兰,4年级小学生就能够组装机器人:比智商更重要的是游戏力

 爱读书的二小姐 2022-09-14 发布于福建

在一所小学的办公室里,学校的校长正不安地反复踱步,因为在不久之前,有个调皮的男孩从树上摔了下来,摔断了腿。校长的心情低到了极点,不知道接下来会迎来家长怎样的风暴。

但没想到的是,小男孩的父亲匆匆地赶来,对校长说的第一句话,不是迁怒学校,而是担心学校会因此停止孩子的课外活动。因为在这位父亲看来,游戏力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是没有什么可以取代的。

这个让人有点惊讶的场景,来自于《游戏力》这本书。书中为我们全面展开了游戏在激发孩子天赋,提高孩子创造力方面的作用。但相比于教你如何培养孩子的游戏力,这本书的侧重点其实更重在介绍各国各地的教学理念,以及各种游戏教学的新思维。

新加坡的“寓教于乐”教育,就是书中介绍的一种教学。相比于按部就班地上课,这些学校往往更注重学生的户外活动和师生互动,通过让学生参与夏令营、社区服务、共享项目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而成效也是很明显的。在之前,曾经有学者做过调研,发现东南亚国家的学生智商不低,但在创新方面却有很多不足。而经过寓教于乐的教育转型后,学生在创造力评估方面有了很大突破。因此不难看出,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书中也写到了芬兰的教育模式。在芬兰,4年级的小学生就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组装机器人。而且他们有各种各样的实验室,比如木材车间、烹饪室等,也难怪芬兰的学生都喜欢上学了。

当然,这本书并不只是谈游戏对孩子的影响,也从更广泛的层面谈教育,谈如何顺应孩子的本质,从而更科学地培养孩子,让孩子成长、成才,并成为成功的人。为此,书中佐证了很多教师的心声、心理学家的研究、学校的评估、家长的回馈等,既是为了向读者证明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推动力是什么,也是在教育孩子这一道路上的不断探索。

总的来说,《游戏力》中的很多案例还是值得借鉴和深思的。而不同学校的不同举措,其实有着相同的一点,就是关注孩子的游戏力,让孩子不仅会学,还会玩。

说到底,学习就是为了帮助孩子以后更好地生活,所以作为家长,我们也不要本末倒置,只抓孩子的成绩,而不注重孩子的多元化发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