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孟子.孟子见梁惠王上2

 VecentMa 2022-09-14 发布于辽宁
原文:
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
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诗》云:'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鹤鹤。王在灵沼,于牣(ren4,满)鱼跃。’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鼈。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汤誓》曰:'时日害(he2,何)丧?予及女偕亡。’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
译文:
孟子拜见梁惠王。君王站在池塘之上(一边)观赏鸿雁和麋鹿(一边问话)说:贤人(善于管理的人)看到这样的景色也心情愉悦吗?
孟子回答道:“善于管理的人,先经营出这样的景色然后心情愉悦;不善于管理的人即便拥有这般美景,其内心也愉悦不起来。《诗经》说:’文王开始经营灵台,谋划设计,民众都来帮忙,很快就建好了。开始经营时(文王并)不着急,()民众()自发的蜂拥而至(子,从巳从十,表示阳气发动,万物滋生;巳,表示阳气的上升;十,表示旧周期的结束新周期的开始。)。文王站在园中央,母鹿和白鸟心情愉悦地展现自身的魅力与美好……文王站在有灵气的仙湖旁,满湖的鱼儿心情愉悦地竞相蹦出水面(给文王欣赏)。’文王用民力建高台,造湖景,而(“而”字的哲学,而且的而是顺承,是量变;然而的而是转折,是质变;Quantitative change and qualitative change law的智慧其实就隐藏在这个“而”字里……)民众却高兴乐意,把那个高台赞作灵台,把那个湖景夸成仙湖,(发自内心的)高兴灵台之下,仙湖之内有众多美丽的麋鹿和灵性的鱼鳖。古代的组织管理成员(人:有组织)与被管辖的民众(民:被管理)同乐,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快乐啊。《汤誓》说:'夏桀何时灭亡?!我们想一起与他同归于尽(及:主动的想要)!’被管辖的民众都想与夏桀玉石俱焚了,就算有观景台和湖泊鸟兽,(你觉得)夏桀的内心能愉悦得起来吗?”
心得:
贤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贤君与民同乐,共享上天丰厚的赐予,而不是盘剥百姓,霸占一切,自己一人穷奢极欲。贤人之乐是付出之后,借贷双方互利共赢之后所产生的发自内心的愉悦之情,养性养身;而小人之乐只是欲望的一时满足,损人利己,败德害身。
被管辖的百姓都主动想要玉石俱焚了,还在盘算、搜刮民脂民膏;拥有那么多行宫,还在奴役百姓建造亭台楼阁。这是在享受吗?这其实是桀纣之徒遭罪的前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