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请歌王在灵台作 非复巴人下里辞

 文山书院 2017-05-07

请歌王在灵台作

非复巴人下里辞


       在万云庐有一幅木刻对联,原联是赵之谦所书 “皇古以上有成道”,意思是说先秦以上的典籍才算得上经典。“成道”这里当然不是指佛教中的“成道”,因为在中国的先秦时期佛教还没有传入。成道当指诸子百家形成,道当道统讲,即儒道两家的思想体系。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就在于其开启民智,历百世而不朽。有些名篇今天读来仍似警钟在响。比如《孟子见梁惠王》:


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  


       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诗云》:‘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史勿亟,庶民子来。王在灵囿,幽鹿攸伏。幽鹿濯濯,白鸟鹤鹤。王在灵沼,於轫鱼跃。’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汤誓》曰:‘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站在池塘边上,一面顾盼着鸿雁麋鹿等飞禽走兽,一面说:“贤人也以此为乐吗?”孟子回答说:“正因为是贤人才能够以此为乐,不贤的人就算有这些东西,也不能够快乐的。《诗经》说:‘开始规划造灵台,仔细营造巧安排。天下百姓都来干,几天建成速度快。建台本来不着急,百姓起劲自动来,国王游览灵园中,母鹿伏在深草丛。母鹿肥大毛色润,白鸟洁净羽毛丰。国王游览到灵沼,满池鱼儿欢跳跃。’周文王虽然用了老百姓的劳力来修建高台深池,可是老百姓非常高兴,把那个台叫做‘灵台’,把那个池叫做‘灵沼’,以那里面有麋鹿鱼鳖等珍禽异兽为快乐。古代的君王与民同乐,所以能真正快乐。相反,《汤誓》说:‘你这太阳啊,什麽时候毁灭呢?我宁肯与你一起毁灭!’老百姓恨不得与你同归于尽,即使你有高台深池、珍禽异兽,难道能独自享受快乐吗?”


读懂了上面的文字,“请歌王在灵台作”就好理解了。“非复巴人下里辞”中的“巴人下里”也就是下里巴人,因对仗需要和调整平仄挪移了一下。


黄士陵篆书联“请歌王在灵台作,非复巴人下里辞”由香港乐常在轩藏。结体方面在工稳中总有一两笔“险”笔,在规整中时而错落,在平匀中顿生活泼。既保留了前期的风格,更显得老练、沉稳、平实、质朴。


在诗歌中有风雅颂之别,在音乐中也有雅俗之分,在书法篆刻中当然也是如此。读黄士陵的篆书对联“请歌王在灵台作,非复巴人下里辞”,就犹如清风拂面,或是醍醐灌顶。


正篆,即正平之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