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连载(353)《宪问篇》第6章,“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积沙成塔0u3svg 2022-09-14 发布于天津

图片

图片
经史合参读经典
日积月累学圣贤

图片

【原文】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原文朗读】

【白话翻译】 
孔子说:“君子之中也许有不仁的人吧,君子或许有时也会不仁吧,但小人之中绝不会有仁人。”
【解读】  
本章承接着前两章,在上上章中,子曰“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阐述了“”和“”的辩证关系。在上一章中,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从正反两方面举例来论证,一类是“有勇无仁”的羿奡,一类是“有仁无勇”的禹稷。到了本章,继续探讨小人和君子与仁者有什么不同。

图片

孔子首先说“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仁的境界是很难一下子达到的,需要一个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过程。在未成为仁者时,先可以学着做一个君子,君子就是在孜孜不倦地追求仁,而暂时还未到达那种境界的过渡阶段。所以孔子说,君子中缺乏仁德之心的人是有的吧,君子或许有时也会不仁吧。
孔子接着说“未有小人而仁者也!”,上一句话用的是不确定的口气,但这句话却是斩钉截铁的。前者是不肯定的,兴许有这种缺乏仁道的君子。而后者是肯定的,小人们绝对不会有仁德之心,小人中也绝不会有仁人。 

图片

孔子这段话主要是针对什么社会情形而说的?他是在替君子说话。在现实社会中,真正的仁者很少,绝大多数人是普通人,还有一部分是君子和小人。何为“君子”?君子就是努力行仁道做好事的人,可是社会中的一些人总是拿着放大镜紧紧盯着他们,想方设法找他们的毛病。你不是君子吗?那好,你就得对我行仁道,你就得对我慈爱,你就得帮着我。一旦找出了一点点毛病,就开始吹毛求疵进行攻击。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贤者仁者有点毛病,在一时一事上没有做到仁爱是难免的,何必死死抓住他们的一些失误纠缠不放呢?连孔子都说自己“若圣与仁,则吾岂敢”,孔子都不敢言称自己能够事事处处做到仁,何况其他的凡夫俗子呢?我们要记住这一点,凡事不可过于偏执。过于偏执就会走向反面,弄得谁想行仁道,就给他头上戴了个“紧箍咒”,受他人的要挟制掣,谁还敢做仁义之人行仁义之事?
几千年来,孔子所说的这种社会风气一直都存在,好人难做,甚至做点好事,也会遭受小人们的冷嘲热讽和打击报复。
那么孔子这段话可以给我们什么启示?有两个方面的道理,一是不要对好人求全责备,二是不要对坏人心存幻想。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