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52年毛主席视察郑州,当地一农妇认出主席,问道:斯大林咋没来

 雨夜听荷yu 2022-09-14 发布于四川

1952年10月31日这天上午,正在河南郑州进行视察的毛主席,在罗瑞卿等人的陪同下,登上了当地的小顶山,俯瞰一望无际的黄河水。

正在毛主席等人观景交谈时,一位居住在小顶山边的农妇认出了主席。面对这位国家最高领导人,她好奇地走上前去,问了这样一句话:“毛主席,你来了,斯大林咋没来呀?”

图片

毛主席和斯大林

作为一位当地普通农民,这位妇人为何问出这样一句看起来有些匪夷所思的话?而毛主席对此,又是如何回应的呢?

毛主席与河南的不解之缘

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河南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有着重要的位置。而革命领袖毛主席,也同这片土地有着不解之缘。

在历史长河中,河南诞生了众多杰出人才。从政治家、思想家到军事家、文学家,这些知名河南人士留下了诸多宝贵遗产。

而从小喜欢阅读文史古籍的毛主席,从这些河南大家们身上,汲取吸收了很多精神营养和财富。

在《商鞅徙木立信论》中,毛主席将战国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河南内黄县人商鞅,称作中国四千多年来“首屈一指”的伟大政治家。不仅如此,对于同为河南人的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和李斯,他也有过仔细研究。

而在《后汉书·光武帝纪》的批注中,毛主席则将东汉光武帝、南阳人刘秀,称为“历史上最有学问,最会用人,最会打仗的皇帝”;东汉末年的禹州人郭嘉,也多次受到毛主席的赞赏,1959年3月2日的第二次郑州会议上,他推荐大家去读《郭嘉传》,并号召众人向这位曹操的得力助手学习。

图片

毛主席

进入唐代后,身为陕县人的三朝宰相姚崇,亦颇受毛主席欣赏。在读《姚崇传》时,毛主席曾表示:“如此简单明了的十条政治纲领,古今少见”。

而在宋朝里,抗金名将、汤阴人岳飞,令毛主席十分敬重。他不仅多次吟诵岳飞名篇《满江红》,还数次手书其文。不仅如此,当毛主席晚年做白内障手术时,便是在《满江红》的音乐声陪伴下进行的。

作为一名哲学爱好者,毛主席从河南古代哲学家的思想中受益良多。道家代表人物、春秋时期的鹿邑人老子的名言,经常被他在谈话、讲话和文章中引用。从《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的“将欲取之,必固与之”,到《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的“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都可见毛主席对其话语的推崇。不仅如此,老子的代表作《道德经》,更是毛主席终生反复研读的经典。

而战国时期的商丘人庄子,也是毛主席喜欢的哲学家之一。在党的七大的工作方针中,他引用了庄子的“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来比喻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而庄子“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的观点,更是引发了毛主席有关“物质是无限可分的”辩证法思想。

在历史领域,毛主席从北宋时期的光山县人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中,获得了很多经验。这部300多万字的巨著,毛主席一生通读了17遍之多,并给予其很高评价。“《资治通鉴》这部书写得好,尽管立场观点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但叙事有法,历代兴衰治乱本末毕具,我们可以批判地读这部书,借以熟悉历史事件,从中汲取经验教训”,1954年的一天,毛主席对历史学家吴晗这样说道。

图片

毛主席

而在文学方面,河南历史上出现的诸多文学家和诗人,对毛主席的文风有一定影响。西汉时期的洛阳人贾谊,不仅写得一手好文章,还很擅长政论。他的《治安策》,深受毛主席赞赏,被其称作“西汉一代最好的政论”、“全文切中当时事理,有一种颇好的气氛,值得一看”。不仅如此,贾谊的政论文风,对毛主席影响很大。主席的许多政论文,便颇有贾生的风格。

而唐代文学家、孟县人韩愈的作品,也让毛主席十分欣赏。他不仅能将韩愈的许多诗文背到滚瓜烂熟,还对其评价道“韩愈的古文对后世很有影响,写文学史不可轻视他”。1939年5月20日,毛主席在延安的一次大会上表示:“韩愈说:'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所以只要是人而不愿做牛马,就要学习。”

作为一名诗人,杜甫、刘禹锡、李贺、李商隐等河南前辈,都对毛主席的诗词产生了重大影响。即使在80多岁时,毛主席依然可以背诵出刘禹锡的《陋室铭》、《竹枝词》、《西塞山怀古》等作品,他还经常引用刘大诗人那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而对于李商隐,毛主席则先后圈画过他30多首诗。1958年11月1日,在河南新乡接见沁阳县委书记赵汉儒时,毛主席这样说道:“沁阳是李商隐的故乡,我很喜欢他的诗!”

毛主席多次访问郑州 留下珍贵回忆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曾多次前来郑州进行视察访问,留下了诸多难忘的往事与回忆。

图片

毛主席

1952年10月底,毛主席第一次来到郑州进行视察。在公安部部长罗瑞卿的陪同下,毛主席乘坐专列一路南下,抵达这座中原城市。

彼时,正是社会主义建设热火朝天之际,而位于京广线与陇海线交汇点的郑州火车站,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

虽然当时郑州站的月台还比较简陋,但毛主席站在那里,依然感到心潮澎湃。他告诉一旁的铁道部部长滕代远,要高度重视郑州在国内举足轻重的枢纽地位。那一列列的火车,就像一腔腔热血在这片土地上不停流淌。

10月31日上午,年近六十的毛主席,在罗瑞卿、滕代远和黄委会主任王化云的陪同下,乘车来到了郑州邙山。

一行人登上小顶山后,一起俯瞰一望无际的黄河。此时的毛主席,不禁心生感慨。他动情地对一旁的陪同人员说道:“我们不能轻视黄河,轻视黄河就是轻视中华民族。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

不仅如此,一贯风趣幽默的毛主席,还对一边的王化云开起玩笑:“你的名字起得好哇,半年化云,半年化雨!”

正在毛主席等人俯瞰景色,谈天说地之时,居住在小顶山边的一位姓刘的农妇,认出了毛主席。她虽然没什么文化,但此时毫不怯场,走上前来向毛主席说道:

“毛主席,你来了,斯大林咋没来呀?”原来,当时中苏两国的关系非比寻常十分亲密,在不识字的刘氏心里,毛主席和斯大林就应该一直在一起。于是,便有了这句有趣的问话。

毛主席听了这话,不禁哈哈大笑起来。他一把握住刘大妈的手,风趣地告诉她:“斯大林比我忙,路也远,这次没来,下次我和他一块儿来看您吧!”

现场众人一听毛主席这么说,纷纷跟着笑了起来,气氛轻松而愉快。

图片

毛主席眺望黄河

距离这首次郑州之行六年后,1958年11月,毛主席在郑州亲自主持会议,与会者包括部分中央领导、大区负责人和一些省、市委书记。这次会议上,毛主席对一些工作方针进行了调整,帮助党内同志从一些错误、偏激的思想框框里解脱了出来。

仅仅三个月后,1959年2月27日,毛主席又在郑州主持召开了第二次郑州会议。这一次,他针对当时群众普遍关心的一些问题作了纠偏,受到了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这期间,毛主席还在邓小平的陪同下,于郑州火车站接见了来自委内瑞拉和哥伦比亚的外宾。

1960年,毛主席又一次来到郑州。5月11日,他前往燕庄视察。在走向麦田时,毛主席一不小心,一脚踩在了牛粪上,令现场陪同人员一时之间不知如何是好……

然而,毛主席对此表现得十分豁达。他一抬脚,大笑着说:“没想到我一脚踩在肥料上喽!”

在燕庄的麦田里,毛主席问陪同自己的省领导:一亩麦子能收多少斤?省领导当即回答:“四五百斤吧。”

接着,毛主席又转向一旁的燕庄大队支书吴玉山:“你说,我听你的。”

一边是毛主席,一边是省领导,吴玉山决定实话实说:“二百斤左右……”

毛主席这下笑了:“这个才可信。”

图片

毛主席在郑州农村

就在同一天,毛主席还参观了河南省工业展览馆。此时的主席已经年近七旬,陪同的人担心老人家劳累,就派了一名年轻干部,搬着一把藤椅紧跟着主席,供他随时进行休息。

然而,毛主席看到后,坚决表示自己不坐。

当时,毛主席穿着一双长筒袜,但不拘小节的他,袜子不停地垂下来。展览馆一位女讲解员发现后,觉得这样很别扭,便灵机一动,从自己头上取下来两根橡皮筋,套在了毛主席的长筒袜上

毛主席抬了抬腿,又走了几步,高兴地大声说:“还是女同志聪明,小皮筋解决了大问题啊!”

后来,这位女讲解员曾感慨道:“都五月份了,主席还穿着一双旧的长筒棉袜子,他也太不讲究了!”

其实,在毛主席心中,自己穿什么并不重要。只要让全中国的老百姓都吃好穿好,他就心满意足了!

当天晚上,毛主席等人前往位于郑州德化街的百年老店“老蔡记”,品尝那里久负盛名的“蔡记蒸饺”

“蔡记蒸饺”是郑州当地著名的传统小吃,属于豫菜系。这种蒸饺色泽光亮,皮薄微黄,馅饱透明,灌汤流油,不仅造型美观,而且味道上佳。

图片

蔡记蒸饺

它的创始人,是河南长坦县的蔡士俊先生。早年间,蔡士俊曾在北京皇宫里帮厨。辛亥革命爆发后,失业的他开始流落北京街头。

作为一个有家室的人,这样下去肯定是不行的。于是,为了养家糊口,在朋友的帮助下,蔡士俊在北京前门外开了一家小饭店,主要售卖蒸饺和馄饨。一来二去,生意还算不错。

过了几年,蔡士俊携家带口一路辗转来到了郑州。1919年,他在西二街开了一家店重操旧业,起名为“京都老蔡记馄饨馆”。

渐渐地,蔡厨师这家店,在当地有了名气和口碑。不仅如此,在他去世后,其子蔡永泉继承家业,并将“老蔡记”于1949年迁到德化街继续经营。

子承父业的蔡永泉,不仅完全掌握了父亲的技艺,还始终坚持质量第一和薄利多销。就这样,蔡记蒸饺和馄饨,成为了郑州当地的著名小吃,并且长盛不衰。

在制作过程上,蔡记蒸饺可谓十分讲究。肉馅剁好后,要边打边进行加水,各种所需调料也都有一定的比例,缺一不可。而蒸饺的皮,则使用半死半烫的面粉,经过反复的揉搓,让面团筋道十足后,再擀成薄皮。装入肉馅后,将皮捏成柳叶褶,使蒸饺呈现弯月的形状。由于长期严把质量关,群众对蔡记蒸饺有“出门百步外,余香留口中”的赞誉。

正当毛主席等人在老蔡记大快朵颐之时,旁边一个跟着妈妈前来吃饭的小男孩,发现了这位国家领导人。他悄悄对妈妈说:“妈,他是毛主席吧?”

那位母亲一听,想都没想便回答儿子:“胡说,毛主席怎么会来这里!”说完,她下意识地朝这边一看……

“啊哟,真是毛主席耶!”这位女子惊喜地说道。她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拉着孩子走上前来:“毛主席您好!”

图片

毛主席

毛主席一看,立即起身将小男孩抱了过来,并对随行人员说:“我们和小朋友同桌进餐吧!”

小男孩一听这话,不禁在毛主席怀里拍手叫好道:“毛主席跟俺一块吃饭了,毛主席跟俺一块吃饭了!”

这样一来,立即引来了饭店里其他人的注意。大家纷纷围拢过来,争相目睹毛主席的风采。主席见此情景,又亲切地向众人问好。

此时此刻,老蔡记里,洋溢着一派温馨和谐的氛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