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旅客朋友,您说我来听——探访上铁12306客服中心

 WTB2255 2022-09-14 发布于湖北

  人民铁道网讯 (记者 孙业国 通讯员 许文峰)“从连云港去贵阳没有直达车,最便捷的中转换乘线路能推荐一下吗?”“去乌鲁木齐的火车票网上没了,怎样能买到?”…… 2018年春运大幕即将开启,旅客咨询求助量急剧上升。1月22日,记者走进上铁12306客服中心,探访这里紧张忙碌的工作景象。

上铁12306客服大厅内繁忙紧张的工作场景。 许文峰 摄

一名客服组长在受理旅客咨询业务。 许文峰 摄

  

  ➤呼入电话量占全国铁路二成

  上铁12306客服中心启用于2009年12月,是全国成立的第一家铁路客服中心,承担着江苏、安徽、浙江、上海三省一市铁路客运咨询、求助和增值服务等重任。该客服中心设有311个接听席位,一年呼入电话量超过1100万个,日均达3万个,呼入电话量占全国铁路20%。

  遇到买不到票、列车晚点等情况,旅客的电话就会接连不断地打进上铁12306客服中心。1月22日15时,在当日累计上线8小时内,1085号坐席的客服代表陈士已经接听了305个电话,来电中包含车次咨询、互联网订餐、常旅客会员申请等内容。在中心的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当日他与其他客服代表办理的12942个呼入电话业务。每一分钟,屏幕上的业务量数值都在增长。

  自1月3日起售春运车票至1月22日,该中心共受理呼入电话130.12万个,人工接听60.97万个、接通率99.76%,其中日最高呼入电话纪录为9.14万个。

  “业务量最多的客服代表一天要接400个电话,忙得喝不上一口水,连上厕所也一路加急小跑。有时一个咨询电话甚至要反复解释,接听时间长达2小时以上。”上铁12306客服中心主任董伟鑫介绍。对于许多旅客来说,及时有效的指导解答可谓帮助他们顺畅出行的“及时雨”。

当班的客服代表在认真解答旅客的电话咨询。 许文峰 摄

两名客服代表在学习交流业务。 许文峰 摄

  服务从线下向多媒体拓展

  为了让旅客春运体验更美好,上铁12306客服中心通过电话、网络、移动客户端等多种途径,打造“一站式”满足旅客需求的客服平台。

  在电话受理服务上,上铁12306客服中心指派业务素质高、沟通能力强的人员担当“专席”,快速处置旅客疑难问题及紧急求助;加快线上线下信息流转,确保旅客满意度保持在99%以上。

  春运期间,该客服中心提供重点旅客预约、遗失物品查找等特色服务的力度进一步加大。据悉,2017年这些特色服务惠及近万人次重点旅客,找回近15万件遗失物品,为与时间赛跑的3次器官转运提供全程绿色通道服务。

  “互联网+手机”已走入百姓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上铁12306客服中心运用“移动互联网+”模式改善旅客咨询体验,集成官方APP、微信公众号、QQ公众号等平台,嵌入“智能客服”功能,打造春运线上客服中心,满足旅客全媒体交流互动的需求。“上铁12306”APP下载量累计753万次,开通仅5个月的微信公众号获得5万人次关注。

  “全媒体比电话语音功能更强大,因为'有图有视频’,比如有旅客发图片反映某站站台结冰存在安全隐患,我们看到后立即转发车站,很快解决了问题。”该客服中心高级工程师陈晓华说。

上海局客服中心工作人员正在接听电话。杨德威 摄

上海局客服中心工作人员正在接听电话。 杨德威 摄

  设身处地为旅客着想

  客服工作需要用心沟通,面对诸如“老婆坐火车跑了到哪里找”等问题也要耐心解答。因此,客服代表不仅要熟悉受理程序、了解客运业务,还要研究旅客心理、掌握交流技巧。

  针对旅客咨询投诉中存在的哭诉、谩骂、刁难等情况,客服代表张卫军在实践中摸索出“真诚热情适度赞美”“情感交流转移注意”“摆出困难征求理解”等多种方法,全力让客户满意而归。“再委屈的事,也要能承受!”张卫军说。

  许多旅客来电中夹杂着五花八门的方言,因而过好语言关是服务旅客的第一要事。客服代表蒋骏把经常遇到的方言分为北方、江浙、湖南、粤语等7种,加强自学和交流,为“听懂旅客心声”打下了良好的语言基础。

  从事客服工作7年来,客服代表付芳在电话这头听过了太多旅客的困难和求助。“有的旅客情绪急躁、话语粗鲁,我要求自己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旅客着想,加班加点也无所谓。”付芳说。

  和付芳一样,上铁12306客服中心有104名客服代表家在外地,许多客服代表放弃节假日回家团聚的机会坚守岗位。经历了多年春运后,这些老员工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忙碌和节奏。今年春运,为了更好地满足旅客出行需求,他们选择继续坚守岗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