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点开花的吉利,能否跟得上智能电动车时代?

 壹度Pro 2022-09-14 发布于北京


留给吉利试错的时间不多了
 
大润发母公司高鑫零售被阿里巴巴收购后,董事长黄明端选择辞职,并留下一句无奈且残酷的话——“战胜了所有人,却输给了时代。”
这句话放在曾经的诺基亚、柯达身上,同样适用。如今,汽车行业似乎也在应验这句话。
愚人节的前两天,小米官宣造车,首期投入100亿人民币、“雷军压上所有声誉的最后一战”、“小米亏得起”、“小米不造车,愧对全球粉丝”......一时间,小米造车成了汽车、财经、科技、互联网等多版面的热点,雷军再一次风光无限。
与此同时,中国汽车自主品牌“一哥”吉利却不怎么好过。3月23日,吉利汽车发布2020年财报,营收同比下滑5%,净利润同比下滑33%。财报发布后首个交易日,吉利汽车股价跌11.75%,市值蒸发260亿港元。
与此同时,有媒体传出“吉利汽车因高科技定位问题回科创板遇阻”,利科创板整车第一股”的梦想不知何时才能圆

如今,吉利面对的不仅仅是电动车,更是智能汽车的挑战。竞争对手从四面八方而来,面对这个全新的时代,吉利做好准备了吗?
 

“起大早,赶晚集”的吉利新能源

2018年开始,中国车市结束长达28年的持续正增长,进入下滑通道。恰逢“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等汽车“新四化”风起,新能源汽车被寄予厚望,成为车市为数不多持续增长的亮点。在新能源这一代表未来趋势的新兴领域,吉利表现如何?
根据吉利财报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18年至2020年,吉利汽车销量分别为150万、136万、132万,占中国乘用车市场总量比例分别为6.06%、6.34%、6.54%。从总量看,吉利占比逐年走高,势头良好。但从结构看,暗藏隐忧。这三年间,吉利新能源汽车销量分别为5.43万、11.3万、6.8万,占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比重依次为5.39%、9.37%、4.97%。
吉利的表现不仅远低于比亚迪近三年的24.78万、21.94万、16.29万。与成立刚6年的蔚来相比,吉利新能源汽车销量上没太大优势,品牌端也处于下风。2020年,蔚来汽车销量为4.37万辆,吉利仅比蔚来多2.5万辆左右。相比李斌及蔚来的标杆地位,吉利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尚未建立起清晰、强势的品牌认知。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计,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有望实现40%增长。而据《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年)》文件要求,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将在 2025 年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以2020年中国2017.8万辆乘用车销量为基数,新能源汽车将在五年后达到500万量级。对于已经进入存量时代的中国车市来说,这是个难得的巨大增量市场。
而且,电动化与智能化有天然的共生性,谁能赢得智能电动汽车这一战场,谁就能在汽车产业百年未有之变局中脱颖而出。
对于这块市场,吉利早早就看到了,并从战略层面做出了决策。2015年,吉利提出声势浩大的“蓝色吉利行动”计划,目标是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要占吉利整体销量的90%以上。其中,插电式混动与油电混动汽车销量占比达到65%,纯电动汽车销量占比达35%。大家没看错,这个目标相当激进。按此计划,吉利2020新能源汽车销量应达到110万辆以上。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吉利离这一目标相距甚远。
对此,李书福在内部演讲中称“这不是战略方向错误,也不是战略执行失败,而是历史时机没有成熟,外部战略条件没有形成,这样的失败例子比比皆是,在中国车企中有,在欧、美、日、韩车企中也有,我们不必为此沮丧。”
于是,没有沮丧的李书福再一次加码。在今年2月份,将“蓝色吉利行动”一分为二成两个方案:一主攻节能与新能源汽车,90%是新能源混合动力汽车,10%左右是传统节能小排量汽车;二为主攻纯电动智能汽车,组建全新纯电动汽车公司(极氪)。
以吉利的体量和积淀,要钱有钱、要人有人,还会做不好新能源汽车?于是,我们看到“起个大早,赶个晚集”的吉利明显着急了,密集开始层出不穷、大手笔不断的布局。
2017年10月,吉利联合沃尔沃成立定位豪华电动汽车的“极星”品牌;
2019年3月,吉利集团与戴姆勒成立合资公司,致力于将smart打造成高端电动智能汽车品牌;
2019年4月,吉利邀请300家媒体在新加坡发布纯电动汽车品牌“几何”汽车;
2020年4月,吉利推出低端纯电动车品牌枫叶汽车;
2021年1月,吉利与百度联合造车,注册资本20亿元,吉利持股45%;
2021年3月,吉利再次推出智能纯电汽车公司——极氪;
纵观目前吉利的新能源布局,转型电动的smart、极氪汽车、跟百度合作的集度汽车还是埋在土里的种子,极星(Polestar)、几何、枫叶汽车则是破土而出的嫩苗儿,远远不够茁壮。国内机动车上险量数据显示,2020年Polestar1上险量仅为24辆,Polestar2在2020年上险量仅为342辆;寄予厚望的几何汽车2020年销量为10328辆。

吉利汽车集团董事长、极氪CEO安聪慧接受媒体采访坦言:“几何品牌并没有达到我们的期望,没有抓住这两年市场主流或者相对比较大的市场机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吉利是不折不扣的起个大早,赶个晚集。


广撒网的多品牌战略能否奏效?

据不完全统计,如果算上商用车集团旗下的远程汽车和伦敦电动汽车,吉利旗下开展新能源业务的品牌已超8个。吉利这种广撒网的操作,似曾相识。
2009年,吉利旗下有三大品牌,分别是全球鹰、帝豪、英伦。因为在内部得到更多资源支持,帝豪品牌增长强劲,毕竟资源是有限的,得不到更多资源的全球鹰和英伦一直发展的不尽如人意。这种现象持续到2014年,吉利集团整体销量出现瓶颈,库存积压严重。迫不得已,李书福开始了从“多品牌”向“一个吉利”的回归,全球鹰、帝豪和英伦品牌统一以吉利品牌形象示人。
回归一个品牌之后,在火力集中之下,吉利汽车销量逐渐走高。然而两年后,吉利又再一次开启多元品牌之路,2016年10月,吉利在德国柏林发布定位中高端的新品牌领克,此后又陆续从海外收购宝腾汽车、路特斯汽车等。截至目前,通过孵化、收购、合资等方式,吉利旗下品牌数量已高达14个,超过了拥有12个品牌的德国大众集团。

 吉利自己有一段失败的多元品牌经历,如今又狂飙突进的搞出14个子品牌。有业内人士就表示,这不得不让人联想到奇瑞,2010年开始,意气风发的奇瑞开始多品牌战略,孵化出开瑞、观致、瑞麒、威麟、捷途、星途、凯翼等一众品牌,在几年后,这些瞄准不同细分市场的品牌并没有产生1+1>2的效果,反而将奇瑞拖垮,从自主品牌一哥的位置一蹶不振。
当然,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今的吉利不是彼时的奇瑞。吉利的国际化也更为成功,收购沃尔沃,入股戴姆勒,拿下宝腾、路斯特等等,而且,吉利各子品牌的区隔相对明显,沃尔沃瞄准高端市场、路斯特瞄准豪车市场、吉利和领克则主攻中低端和中端市场。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枫叶汽车定位低端电动车,几何定位中端,极星、smart定位高端,新成立的极氪汽车则瞄准高端智能电动市场。

纵然如此,吉的多元化品牌战略是否还能跟得上智能电动时代?在壹DU财经看来,多元化品牌还是典型的上一代车企思路,以多元品牌瞄准不同细分市场,哪部分用户、哪部分市场都不想丢失,以多元化品牌进军不同国家和地区,以国际化带动规模化。然而,新时期智能电动汽车的玩家却不是这样,不论是特斯拉,还是蔚来,瞄准的都不是各细分市场,而是抓住一批种子用户,创造一个细分市场,并不断做大这个细分市场的用户规模。
这种区别可以用手机行业的例子解释。曾几何时,诺基亚成为全球第一,靠的是机海战术,三星打败诺基亚靠的也是机海战术。而到了苹果这里,彻底改变了这种思路,以一款极致的爆款单品,不断做大自己的用户群。
因此,在智能电动车这一技术、研发、渠道等都与传统燃油车迥异的新领域,吉利也应该集中优势资源、单点突破,以某一款爆款车赢得市场,而非多个公司、多个品牌的形态,抢占市场。唯有这样,才能避免因资源分散、相互牵扯而重蹈几年前多元化品牌陷阱的覆辙。
结束语:

2018北京车展期间,李书福炮轰造车新势力,“互联网公司造车就是一天到晚在瞎忽悠老百姓。”第二年的上海车展上,李书福造访理想汽车展台,并向李想竖起大拇指:“你们速度够快的呀。”这两次截然不同的表态背后是汽车产业的快速变迁。

在传统燃油车时代,吉利和李书福无疑是成功的,但还没从自主品牌销售“三连冠”的喜悦中缓过神儿,就面临一个更加严峻的挑战:全新的智能电动汽车时代。

吉利高层判断,2020年是有史以来最难的一年。但2021年,几何品牌将有一款A级纯电动车型上市,极氪汽车首款纯电动车型也将从4月份开始接受预定,2021年将是吉利汽车的产品大年。

新的品牌、新的产品陆续上市,这才是考验的开始。而不断涌入的同行,将注定这场考验不会轻松。中信证券最新研报认为,2021-2023年将有更多科技公司涉足汽车领域,2023-2025年可能成为电动车产品竞争最激烈的阶段。

面对新时代,留给吉利汽车试错的时间不多了。

图片来源于公开网络,侵删。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