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起眼的小方子,加上这两味药,却能解决多种疼痛!

 嵩风阁 2022-09-14 发布于河南


Image

Image
Image
张仲景《伤寒论》用芍药甘草汤主治“脚挛急”,尤在泾《伤寒贯珠集》有云:“芍药甘草汤,甘酸复阴之剂,阴生则两脚自伸矣。”岳美中先生指出:“中医学界存在两种倾向:一是不辨证论治,只强调专方单药;一是只强调辨证论治,随症下药。两者均有所偏,未能称是。”笔者近年来以芍药甘草汤作为治疗痛证的基础方,采用辨证论治与专方专药相结合的方法,随宜加减药物,取得好的治疗效果。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颈椎病
Image
Image

Image

李某,男,41岁,就诊。

颈肩胀痛伴头晕反复发作半年余。

诊见:形体偏胖,颈肩胀痛,伴头晕,每遇劳累、受凉后加重,纳可,二便调,舌质淡胖暗、苔薄白,脉弦细。X线片示第4、5、6颈椎骨质增生。证属气血亏虚、血瘀络阻。治以益气养血、舒筋活血、通络止痛。

处方:白芍40g,炙甘草20g,炙黄芪15g,党参15g,当归15g,川芎10g,鸡血藤15g,葛根15g,威灵仙15g,白术15g,茯苓15g。服3剂,再诊项背疼痛消失,继以上方加制首乌15g,服10剂而痊愈。

按:形盛之中年人,偏于气虚、血瘀。气能生血,气虚则生血不足,气血亏虚,清空失养,可见头晕、头痛;气能行血,气虚则行血无力,瘀血阻滞经络,可见颈肩疼痛;舌脉为气血亏虚、瘀血阻络之征。

方中芍药、炙甘草益气养血、舒筋缓急,配以炙黄芪、党参、当归、白术、茯苓、制首乌健脾益气养血,葛根、川芎、鸡血藤、威灵仙舒筋活血,通络止痛。诸药相配,益气养血、舒筋活血、通络止痛。

Image
Image
腰椎间盘突出症
Image
Image

Image

刘某,男,45岁,就诊。

因腰部及右下肢胀痛反复发作2个月、加重3天就诊,否认外伤史,既往有腰痛史。

患者右侧腰、沿小腿后外侧放射性疼痛,夜间痛甚,拉塞格氏征阳性,右膝腱反射减弱,肌肉无萎缩。

腰椎CT检查示:腰4/5椎间盘向右侧突出。纳可,夜尿2~3次,大便正常,舌淡胖、苔厚白腻,脉弦细。证属肾阳不足、寒湿凝滞、瘀血阻络。治以温肾助阳、散寒除湿、温经活血、通络止痛。

处方:白芍40g,炙甘草20g,制附片(先煎)20g,当归15g,鸡血藤15g,川芎15g,独活6g,干姜10g,砂仁(后下)10g,杜仲15g,狗脊15g,威灵仙15g。嘱患者卧硬板床休息。药服3剂,疼痛明显减轻,继以上方加淫羊藿15g,服10剂,诸症消失,功能活动正常。

按:腰为肾之府,肾精渐耗,日久及阳,失于温养,寒湿凝滞,瘀血阻络,可见腰、下肢等疼痛,夜间痛甚;失于固摄,可见夜尿频多;舌淡胖、苔厚白腻、脉弦细乃阳虚失温,寒湿内蕴之征。

药用白芍、炙甘草配以制附子,温阳散寒除湿、舒筋缓急;干姜、砂仁温运中焦,增散寒除湿之功;杜仲、狗脊、淫羊藿温肾助阳;当归、川芎、鸡血藤、威灵仙活血祛瘀通络;独活散寒除湿,引药下行。诸药合用,温肾助阳、散寒除湿、温经活血、通络止痛。

Image
Image
肩周炎
Image
Image

Image

吕某,女,52岁,就诊。患者于1个月前晨起即感左肩部胀痛、活动不利,左肩臂怕冷,面色无华,兼见气短,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细缓。

证属风寒凝滞、气血亏虚、瘀血阻络。治以祛风散寒、益气养血、温经活血、通络止痛。

处方:白芍40,炙甘草20g,炙黄芪15g,当归15g,川芎10g,鸡血藤15g,姜黄15,羌活10g,制川乌(先煎)6g,桂枝10g。配以肩部自主功能锻炼,服药3剂后左肩疼痛显减轻,继以上方加党参15g,白术15g,服7剂,诸症皆失。

按:风寒凝滞、气血运行不畅,瘀血阻滞肩筋,可见肩部疼痛、活动不利;气血亏虚、瘀血阻滞,可见肩臂怕冷;面色无华、气短、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细缓均为气血亏虚之征。

方中白芍、炙甘草益气养血、舒筋缓急,配以炙黄芪、当归、党参、白术益气养血;制川乌、川芎、鸡血藤,温经散寒、活血通络;姜黄、羌活、桂枝偏行肩臂以温经散寒、活血止痛。诸药共奏祛风散寒、益气养血、温经活血、通络止痛之功。

⊙文章内容仅供临床思路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员请勿试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