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中医用药的几句忠告

 妙音禅韵 2022-09-14 发布于江苏

图片

几句忠告,说不说在我,听不听在您

     中医这个事,本来不该在这说,应该单独开个微博。我这微博初衷是分享戏曲资料。您看我微博头二年,都是分享,谈感想都很少。后来加了一项逗贫,我从来没想在这个微博谈中医。

戏曲是我一个小爱好,我确实不懂戏,戏曲界的人我也几乎没有接触,我就是爱看爱听爱唱。中医在我心里是大道,从小学接触,上小学三四年级就组织同学成立中草药小组,我把这个看得高。

玩微博就是为了散心。我开始在微博说中医,大概是发了一篇《老黄请医中药名解析》,之后自己写了一篇《请医》,我觉得原来的有的地方不好,后来慢慢也谈一些了。

       我说过,我水平不高,不是通家,可是我指的方向是对的,按照我的路子,不会走偏。我花的时间有限,听戏唱戏花多少时间,练拳花多少时间,别的不说,就这两项占用多少精力,所以我不可能是通家。

可是我这人奇怪,从小就奇怪,别人带不了我的节奏。我记得上中学那会儿,班主任说跟大家玩个游戏,他说起立,大家就坐,他说坐,大家就站。我们班,是重点班,一班的尖子生,那个脑子谁比谁差?所以没人出错。

玩了一会,大家正好站着,班主任突然发表讲话了,说为什么玩这游戏,谈了一会,又说了些别的,好像游戏结束了,然后跟大家说,坐下吧坐下吧,全班都坐下了,就我站着——因为他没说游戏结束。

之后老师承认确实是挖了陷阱,只有我没跳,这个我觉得无关智商,这是一个能力。我不是绝顶聪明的人,可是我在有些方面,确实跟一般人不一样,我不会被带节凑,什么事我都不人云亦云随大溜。

    我后来的中医思想,和早年大不一样:

    第一:能不用药就尽量不用。我们中医治病的方法太多了,古人说的砭,针,灸,药,按跷导引,加上祝由,药是最下之法。万不得已再用药。或者加上一个食疗。

张宝旬的方法很好,这个人不隐藏,有好方法跟大家分享,这是医生的用心。我老说中医无秘方,现在的常用方都是古人的秘方,医生巴不得天下人都知道秘方,张宝旬是活菩萨。

    第二,如果非要用“吃”来治病,能用厨房菜市场的东西,就不要用斗子里的。我们学医的,要对食物深入研究,药与食的祖宗是伊尹,《汤液经》那来的,药食同源这话并非是胡说的。

不是说我们只看《中药学》那本教材。古人的本草:谷、菜、果都占了一部,非常重要,我们不能忽视!我总结总结,厨房里的这些东西,就葱姜蒜这三样,治的病就没法数。

我有一年在山区得了痢疾,百药不效,几乎没命,最后我想想,叫人去买大蒜,吃了三天,病情减轻,才算保住一条命,这您怎么说?能小看一个蒜吗?

我以前也说过,朋友咳嗽,吃几十副药无效,找我,我让喝点姜汤蜂蜜,当晚就好一多半,这您又怎么说?

医生是治病的,能治好病就行,好像老年性便秘我们让吃点韭菜馅包子就不好,必须开麻仁郁李才行,否则不像个大夫,不是的。食物偏性小,能用食疗就不用药,这是我后来的思想,可是这简单吗?不简单?

常见果蔬要下功夫研究,还是花很大精力的,不要说我是科班出身,药学研究多久了,就看不起这个,不对,这个一样也很难。

     第三,如果要开药,能用一味不用两味,能用两味不用三味。这个是我反复呼吁的,方子是药组成 的,不会用单味,就不会疏方。

上古只有单味,没有方剂。方剂越来越复杂,中医的药石治疗法就越来越没落。具体的,大家看我的置顶微博,或者微博标签“中医”一项。

我们现在的医生为什么用药的功夫越来越低,一方面是明清以降,方剂越来越繁杂;一方面现代的医学院教材,把药按照主要药性分开学习,哪味是解表的,哪味是补气的、补血的,他这么分。

这么分有他的好处,好学好记,可是也有巨大弊端。

我们这些常用药,就说两百味吧,都是多种药效,一开篇是麻黄桂枝吧,这麻桂有多少种用法?可不是就能解表。就这一味桂枝,能通能散,能升能走,能疏肝能利水,能活血能温中,可不是就能解表发汗。

防风,祛风解痉,都知道,能止血你知道不知道?忘了还是没学过?一带而过了吧?

黄疸,一上来就想茵陈,秦艽就不知道了;山茱萸,酸敛的药,补益都知道,近代张锡纯先生根据《本经》义理,发现用于寒湿痹很好······等等这些就不细说了,写一本书都不够。

现在的教学方法,可以入门,但是之后要走出来,药物按照药性分类,这个要忘掉。

古人怎么分类?木部、草部、果部、兽部·········,古人没有今人的逻辑,可是古人不受今人的局限,当你翻开《中药学》那一天,你就被这种逻辑框框局限了,就算你觉得后来脱离开了,可是潜意识的作用还很大,还在左右你。

如果真要分类,我倒是建议自己心里有个谱:补、泻、升、降、走、守、散、敛。这些都有哪些药?自己要有数。

      现在中医界喜欢大谈方剂里面的配伍,一个方子,这个药的用处,那个药的用处,其实我跟大家讲实话,真正起作用的,往往就是一味两味,你就只开这一两味,不开这大方子也照样管用。乱枪打鸟蒙对了,下次就蒙不对了。

只有会用单味,才会配伍。方子都是若干单味组成的,这个道理要明白。多研究单味,就好像《火影忍者》里面的术,你会的单味越多,就好像术越多,遇到强敌就不慌;你背的方子越多,你越不会用术,以后越糊涂。临敌越没把握。

从简到繁,是学任何技术的规律,可是现在我们的教学,没研究好单味,就记一大堆方子,这只能让初学者迷茫,几十年都走不出来。

简——繁——简,这是规律。我们的药石疗法的历史也是如此,到了今天,应该回到古人单味治病的方向。

我们中医界很乱,各人都有自己的主见,很多人很傲慢。有的名医说方剂是方剂,单味是单味,看不起单味。其实并不是每个病人必须用单味,而是要从单味治疗这个思路去开方。

这个方法入门的手段:看到病人,不是想我用哪个方子,而是想我用哪位药。如果只用一味,我开什么?必须这么逼自己,这么训练。另外多看诸方医家用单味的经验,多思考,做梦都要想。

     再有,现在经常有人说这个病大都是阳虚,现在阳虚的人占了百分之九十几什么的,我们临床的,是搞实战的,这些是搞理论的说的,搞理论要实战几十年才行,这些话都是没用的。

一个病人到我们面前,我们永远不能预设立场,百分之九十九是这个原因,我们看病也是百分之零,没有立场,永远是新的,现在这些话很多,误导很严重。

     写了这么多,不知道能有几个人看,这么晚了,不写了,其实多说无益,还是我置顶的微博,那一小篇要紧。还有上面几个短篇微博,大家参考参考。水平有限,请多指正。哪位能够花费时间看我这些呓语,我在此深表谢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