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干货 |《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19条建议

 日子smh 2022-09-14 发布于浙江

                

一、人生的目的:活出自己

图片

一个人的生命终究是为了活出自己如果你有幸在很小的时候被告知这一点,并身体力行,那么这会是一个非常不同的人生起点。比如股神巴菲特他的父亲对他说:“尊重你的感觉,你的感觉越是别具一格,别人越喜欢对你说三道四,而这时候你就更需要想起你自己的感觉。”巴菲特曾说,这是我生命中最宝贵的教诲。

身边的强人普遍有一种特点,就是“强烈的自我意识”,他们在很小,小学初中就有一个意识,就是我要过什么样的生活?几十年之后,他们的人生也的确活成了他们想要的样子。

一个人的外在现实是由他的内在因素所决定的,特别是放在几十年的长度去看这个结论,就更容易看到。不只是强人,普通人也如此,所谓的弱者,也是如此,他们的内在意识决定了自己的一生。我的外在人生是我内在想象的展现。

强者在他们所成就的领域没有从众听从别人的意志,而是一直坚持自己在这方面的自我意识,其他人则向外寻找一种生活标准,而遗忘了自我。

“不”代表着“自我意识”,代表着内心最真实的自己,我们的家庭教育太希望孩子听话了,以至于孩子变得容易说是,内心是多么想自己说了算。当我们太容易说是,不能说不是,我们在关系中表现貌似很友善,但在态度上只会是消极,被动、封闭,甚至是沉睡的。

一个人活着是为了实现自己,而不是其他。你必须知道你有多宝贵。

有股活力,生命力、能量经你而实现。从古至今只有一个你,这份表达独一无二,如果你卡住了,它便失去了,再也无法以其他的方式存在。世界会失掉它,它有多好或者与他人比起来如何,与你无关。保持管道开放才是你的事。

成为你自己,这是简单的哲学,但将它活出来,实为不易,特别是当我们的教育一直是听话哲学时。

活出自己是一件很美的事,一旦你活出了自己,你会发现你对外界的善恶感知,其实源自内在的善恶,你所看到的外界的黑暗与光明,其实源自你内在的黑暗光明,成为自己是一条长路,约瑟夫·坎贝尔称为“英雄之旅”,当真正发现自己成为自己时,你会喜极而泣。你会发现,原来这才是你自己,原来你就是生命。

二、遇到挫折,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

我们一生中是必会遇到各种挫折,而挫败中有人为了维护自恋而去做外部归因,是别人或环境让我不成功,有人则倾向于做自我归因。是不是我自己的哪些方面出了问题,导致的失败。

做外部归因的人会一时爽,因此失去了升级自我的机会,做自我归因的人看似难受,但他的自我会因此松动,而有了被锤炼的可能。归因方式的不同,导致的不同的人生。做外部归因的人。他的心理逻辑基本没发生过改变,于是不断有相同的轮回。做自我归因的人,随着内在意识的升维,他的外在人生也在升级。

三、自我实现的预言

图片

自我实现的预言是指一个人常说的那些话可能会成为他自己的生命预言,因为人是非常自恋的动物。一旦说了一句话,你就会爱上自己的这个说法,就会倾向于证明我说的这句话是对的,于是将事情朝整个这个方向去推动。

我们的外在命运和内在想象是互为镜子的,通过外在命运可以看到我们的内在想象,而通过一个人的内在想象就可以看清楚他的外在命运,并且我们越是能懂我们的内在想象,就越能看到一个人的内心是怎么决定一个人的外在现实的。同样,如果你想改变自己的外在现实就需要去认识并改变你的内在。

一个人认为,外在力量决定着命运,其实很可能是内在想象驱动的自己所做的选择,我们如何清晰的塑造我们的人生,很大程度上是潜意识塑造着我们的人生。

改写改变自我实现的预言的一些原则和方法:

要知道自我实现的预言就是想象在指引现实预言,其实大部分是对体验的提炼和总结,所以不管是觉知你的预言还是要改变,都需要从体验入手,如果你想要更积极的自我实现的预言就需要寻找机会,让自己体验到这个预言,你可以问问自己,你希望哪种自我实现的预言是什么?过去什么时候体验过?好好调动回忆,让自己去体验这份体验,你也可以去接近有类似体验的人,在他们身上学习,想要什么样的人生就去和什么样的人接触,他们的体验很容易感染到你,这是扩大自己体验的一种重要的方式。

不可避免的,是最初养育我们的人像父母是重要权威,他们对我们有什么样的期待就成了我们最初的命运。那些自我预言常常首先是来自他人对我们的预言,父母对孩子的积极期待让孩子有了基本的自信,自信是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因为这样的自信,常常能在人生关键的时刻爆发出力量来,这份自我实现的预言或者自我期待,有意识的积极期待还不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实际上父母对孩子的过度积极的期待有时是负重,比积极期待好像很多层次的是满满喜欢。

其实命运就是你会遇见谁,你总遇见贵人,就是好命,你总遇见衰人,就是运气不好。生命,最初遇到一个满心喜欢你的人就是最好的命运。

那些期待孩子卓越的父母,也有类似的逻辑,他们很少会真正鼓励认可孩子,他们只知道批评孩子不卓越,试图逼迫孩子变得卓越,他们多数人会失败,少数人就算表面成功了,孩子果真在外在的标准上变得卓越了,但内心的深处会变得无比自卑,因为这些孩子还是体验到父母向他们扔过来的期待是“你怎么这么差劲”?

通用汽车的前CEO杰克·韦尔奇,他深信自己最重要的工作是让每个员工相信他们最重要的东西是他们的构想,他也会激励大家去完成自己的构想,只要你想,你就可以,他说“给人以自信是我目前为止我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

当能获得赞美,我们就从镜子里照见了自己是好的。当获得批评时,我们就从镜子里照见自己是坏的,一些人太喜欢批评,根本问题在于他自身自恋的问题,他需要通过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太喜欢批评别人的人,是因为从权威的镜子里召见自己是不好的,所以当他当镜子时,只是照着你也总是不好,相反,喜欢给予赞美的,也是因为从自己从权威的镜子照见过自己有多美。

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情感是我深深地理解与接纳,你而不是给你设置任何的条件或者诱惑,即是你要达到我的条件,我才给你情感。

四、积极期待

图片

生命最重要的,就是三个命题:

一自恋,即做自己

二满足别人的期待

三超越自恋和满足别人的期待,体验到联结的深情

积极期待其实有两种

一种是权威自恋的延伸,我希望你能成为我希望的形象。

第二种是权威对你的信任,我相信你是最好的,你现在对自己有怀疑我就给予你确认和支持。

在第一种期待,希望你成为他希望的样子,而在第二种期待中,权威就是纯粹的信任,你可以说第二种期待是“知己般”的感觉,如果权威的期待是“知己般”的信任,那就是最大的力量源泉,而不是压力。

在心理学的精神分析领域有一个很好的词,叫“抱持”,最好的养育环境是“抱持性”的,他就两个基本特征:孩子发展好的时候认可,孩子受挫的时候支持他。

支持包括积极期待,但这里的积极期待是以孩子为中心,而不是以父母头脑里的想象为中心,父母期待太高,会让孩子失去自己本来的生命诉求。

五、在竞争中发现自我

自我成就感的对立面,就是自我挫败感,即遇到了挫折。我们会产生“这是我的失败”,这种自我挫败感会影响我们发挥自己的潜能,要想发挥自己的全部的潜能,就要放下头脑评判,让注意力高度的专注在事情上并信任身体的自然反应。

母性是无条件的接纳孩子,母亲对孩子的一切都给予肯定的回应,母子因此趋向融合,父亲则提供次序、界限和力量,因此家庭撑起来,父亲必须有强烈的竞争性,他能赢。

社会到处都是竞技场,家庭也一样,亲人之间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如果一个篮球队内部不允许竞争,都将竞争视为错误,那么这个球队也许会表现得团结,但他们的战斗力会有问题,家庭也是,如果一个家庭把亲人之间的竞争视为残酷的、不应该的,那会导致竞争被压制,竞争有巨大的价值,在激烈的竞争中,我想比你强,你想比我强,因此大家的能力会不断地上升,同时在充分展开的竞争中,我们的人心会完全展开,被看见,去完善。王者之路,不会容易,冠军们必然要经历失败的淬炼。在这些淬炼中,他们的人性会变得更加的完整,谈起“竞争”来,我们的家庭社会文化容易吞吞吐吐,但我很想说去大胆的竞争,借竞争充分的展现你的人性,这样你才有机会发现你是谁。

六、“界限”意识

图片

“界限意识”其实是地盘意识,你必须确立属于你的地盘,你的空间,才有可能走向最终的目标,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自己有界限意识,要尊重别人的地盘,这两者结合在一起是健康人际关系的基础,界限意识是人际关系极为重要的东西,有了明确的界限意识一个人就可以活得简单清爽,有力。

界限意识,可以分为三种

地理界限、身体界限、心理界限。

不是我想拒绝你,也不是你不好,而是客观因素,导致我不能按你说的做,这三句的意思都是“不”,当你能明确的表达出自己的拒绝时,你就有了一定的界限意识。我和你之间有界限,你能自己搞定的事,尽可能自己去搞定,我不允许你无情的使用我。

调查显示,婴儿小时候说话说的最多的就是“不”,这是婴儿在树立自己的界限,树立界限最重要的部分,让孩子明白世界不是完全按照你的想法运转的,中间是有界限。

情侣之间一点小事就上升到爱我,还是不爱我的高度,这其实是打着爱的名义要入侵对方,所以有时候是“你听我的还是不听我的”,爱,其实是幌子,为了让对方无条件地听你的,按照你说的。这其实就是破坏了界限。

很多离婚都是因为父母来到自己的小家庭造成的侵犯,有个法官认为,90%的离婚都和父母有关而设立地理界线,是最简单的避免冲突的方式。

我们需要懂得界限,不仅仅是在说我的地盘在哪里,还有很重要的,另外一部分我也知道你的地盘在哪里,一旦形成的成熟的界限意识之后我就能明白我的地盘我说了算,但是在我的地盘之外,还有属于你的地盘,有时候会有共同交织的部分,那就要学会互相尊重界限 ,通常是跟权力联系在一起的,在你的权利影响到的范围,你会觉得是你的地盘,你会很容易侵犯别人的界限。

人人心中都有界限意识,你用正式的方式跟别人沟通,虽然都是小事,但也能跟对方确定这堵墙,在这里,不要过来。

七、“人生脚本”

“人生脚本”是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伯恩提出来的概念,他认为人生脚本是童年时对自己一生的规划。通过外在的现实就可以去认识我们内在的意识,命运总是和轮回联系在一起,我们多数的人生就是不断地再重复,同样的事情,如果你得到了幸福,你就重复幸福,如果你学会的信任你就重复信任,你得到了痛苦,你就复制痛苦 。

如果你真的身心一致的勾勒新的人生途径,那么他真的很可能会成为你新的自传。你就不是只是在重复你童年时的人生脚本,还是自己命运的主人。

要遵从你的感觉,而不是按照教条生活,因为教条都是别人思考过的东西,成为你自己是最宝贵的,所以生命中最重要的就是把你自己活出来,而不是被文化规范所教化。

八、抱持性成长环境

图片

好的父母会提供抱持性的环境,孩子表现好的时候给予认可,孩子受到挫折的时候提供支持这样的抱持性环境,就是孩子最初获得了一个外部容器,这样的抱持性环境长大的孩子就会形成高的自我稳定性,并且假如父母还做到允许孩子的活力,在这个容器内自由流动,那么孩子的自我灵活度,自我力量和自我组织力都会得到极大的滋养。

成为一个足够好的妈妈,妈妈不能是差劲的、会发现的妈妈也不必是完美的,妈妈恰恰好就可以了,父母应该支持孩子的本我,让孩子获得这种感觉:我的本能可以汹涌澎湃的涌出,如果这一点能实现,孩子的自我力量,就可以得到极大的鼓励。

孩子幼小需要帮助的时候,父母要给孩子抱持性的环境,但随着孩子的能力不断地增长,父母就需要给孩子设立一些界限,其实很简单,我鼓励你伸展你的生命活出你的野性,但我不接受你严重的攻击。

如果一个人在三岁前得到足够好的妈妈的养育,那么就可以免于各种心理疾病。

口欲期,孩子发展的是信任。

肛欲期孩子发展的是自主。

性欲期孩子发展的是竞争与合作。

口欲期孩子需要吃饱 ,觉得从外部的世界得到足够好的东西。

肛欲期还是需要控制通过自主的控制大小便来锻炼自我的力量。

这两个基础打好之后,孩子才有心理能量去竞争,并学会合作竞争性是一个人能否发展良好的关键。

父母最好是提供一个抱持性的环境,让孩子在原生家庭中相对适宜的发展自己的能力,以便有了温妮科斯特所说的那个标准:世界准备好接受你的本人排山倒海般的涌出。

当然,孩子也必须学会尊重界限的存在,其实就会就是学会尊重别人,如果能比较好的度过青春期,自然是一个在抱持性的环境,长大的青少年更容易度过,他既能展示自己的力量又得尊重别人,简单地说,他既能竞争又能合作。

九、内部评价系统和外部评价系统

使用外部评价系统的人对别人的评价特别在乎,甚至会因为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认为自己就是这样,他们在做事情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别人怎么看,别人怎么认为,往往容易忽略自己的感受,而更多的使用头脑全面地思考,他们做事的动力主要是为了博取别人的认可 ,这可以称为外部动机而使用内部评价系统的人对别人的评价不大在乎,他们做事情的动力,来自于自己的内心,可以称为内部动机。他们在做事情的时候,特别尊重自己的感觉,按照自己的感觉把事情做好,他会由内而发的享受。这是他们做事情的最大的动力。

像乔布斯这样的人会说,消费者并不知道自己真正要什么,你可以创造一些更好的东西,然后消费者就需要他们了。

十、内在精神胚胎

图片

精神胚胎是意大利幼儿教育专家蒙特梭利提出来的概念,可以概括为三句话:

1.你每个孩子一出生就有一个精神胚胎,就像一粒种子成长,就是这个精神胚胎发育的过程。

2.第二植物种子的发育需要空气、水、土壤等养料,而精神胚胎的发育需要的养料是感觉。

3.第三精神胚胎发育的过程中,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会去主动去做各种各样的事情,所以孩子的自发选择有深刻的含义。

蒙特梭利的教育法,可以提炼为爱和自由两个词爱不必多解释,而自由就是尊重孩子的自发选择。

什么是感觉?无非就是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本体感觉,第六感和第七感。养育一个孩子需要他活在丰富的感觉中,换一句我们常说的话,就是孩子需要丰富的刺激。

有一种“冷”,是妈妈觉得你冷,当大人这样做使孩子的自身的感觉就被破坏了。想象一下你做任何事情,身边都有一个人给你做一下纠正 ,这种纠正都是在破坏孩子和事物的直接关系,是将自己的判断阻挡在孩子和事物之间,我之所以相信我的感觉,很简单,我的这份感觉没有被破坏过,我的父母不会把他们对人的看法,强加在我的身上,孩子和事物的直接关系被破坏了,孩子感觉被破坏了,孩子的精神胚胎,因此难以得到发育。只要你过多的管孩子,那么无论你的方法有多高明,都意味着你切断了孩子和事物的直接联系,但是孩子的确需要保护,需要监护是要适当的管教,该怎么平衡呢?

建议就是把管教限制到最少的程度。精神胚胎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每个生命的精神充分发育的话,都会成为自己,都会很美。管教意味着我不相信你的精神胚胎,我认为如果不去引领指引,你让你自由发展,你就会成为一个坏人。

十一、真自我和假自我

父母强烈要求孩子按照他们意志来,这就是构建孩子的“假自我”,如果父母尊重孩子节奏,愿意按照孩子节奏来,这就是哺育孩子的真自我。有真我的人,他会尊重自己的感觉,不太会为难自己。有假自我的人,则会自动去寻找别人的感觉,因为着别人的感觉转为别人而活他们对别人的感觉,并围着别人的感觉,为别人而活。对自己的感觉很不灵敏,太懂事的孩子极可能是“假真我”,而能折腾的孩子则可能是真自我。

十二、关系即命运

图片

妈妈如何哺乳,是一个生命头号的原初关系,极为关键。

我们彻底的听从自己的感觉时,会体验到生命的不可思议,但生命最大的一个矛盾是,我们必须在关系中才能把这个不可思议活出来

“性格在关系中呈现”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在新的关系中,总是寻找与他内在关系模式投射进来,想把它变成符合他内在关系模式的关系,也就是说,他六岁前和父母等人建立的关系模式,父母养育者如何对你,会导致你不断地重复构建类似的关系模式,这就构成的命运。

“性格在关系中改变”,你当下的关系模式,反映了你内心的关系模式,也就是你童年时和父母等养育者的关系模式。

幸福感的主要源头是人际关系的深度,但当你在人际关系中不能做自己时,你不会去建立太有深度的关系,你需要从关系中撤离一部分自我,好保护你做自己的空间。

没有关系,只有孤独,那么一切都美好都没有意义,生命是非常矛盾的。我们需要有说了算的感觉,但同时要活在关系中能处理好这两者的矛盾,才能感觉到幸福和美好。所以我们必须进入关系,同时还要学习如何在关系中至少在自己的事情上有说了算的空间,能做到这一点我们就会享受关系了。

自信是“自己相信自己”,自信就是“内在父母相信内在小孩”,如果在童年时,一个孩子从父母那里获得足够的信任,他就会把这个关系模式内化到内心,从而形成自信的内在关系模式。同样的自卑就是内在的父母不相信内在的小孩,至于倔强则是你又不爱我,凭什么让我听你的?

做父母和孩子构建一个平等而相互尊重的关系模式,就该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这可以概括为3点

1.形成从关系角度看问题的视角,知道当下的关系模式都是内在关系模式的展现,而内在关系模式则是内化了童年的关系模式的结果。

2.当对方的互动有问题时,是可以从观点之争跳出来抄后路,即点出对方互动中的心理逻辑,点破他试图构建的内在关系模式。这就是“破”

3.尊重事实,化解情绪,转而去构建平等的关系。这是“立”

关系就是一切,一切都是为了关系,我们不能脱离关系,但是我们需要去看一个关系到底是滋养型,还是损耗型?衡量的标准是在这个关系中有多少无条件积极关注,又有多少有条件的关注?

你会看到那些拥有丰盛饱满人际关系的人,他们容易呈现鲜活的生命里,有热情,有感染力,而人际关系匮乏,干瘪的人生命力也容易是匮乏干扁的,哪怕他们是天才 。

从一元关系到三元关系

一元关系,即一个人只看到自己的意志,只感受到自己的感受。他希望别人都来配合他的意志,在关系中,只能他说了算。

二元关系,即一个人意识到,另一个人和自己是一样独立的存在,有自己的感受和意志。他能共情对方的感受,也能尊重对方的意志。 

三元关系,即一个人意识的关系复杂之处。在复杂的关系中,他能同时看到我、你、他三个人的感受和意志,并尊重这个复杂的三元关系中的竞争与合作。


幸福感主要源自于关系,特别是人际关系。在听话教育中长大的孩子身体容易迟钝,因为身体和自己的头脑的连接被切断了。相反,在自由和爱中长大的孩子身体容易敏感,因为身心合一。

十三、被看见是人根本需求

一个婴儿一开始来到这个世界上还不能清晰有力的表达时 ,他的妈妈能够给于敏感的回应及时的满足,这是一个极大的礼物。这是在对他说,这个世界欢迎你。更准确地表达是及时回应,当抚养者及时回应的婴儿,就相当于婴儿这一刻的呼声被听到。有了满足感和存在感。

自恋需求和被看见的需求都是人极为根本的。如果我们认为自己没有这种需求,那只有可能是我们没有意识到而已。

太孤独的人可以说是渴望爱,而不得。于是退行到孤独中的。独处时自我掌控感非常重要,有时独处是最好的休息,但没有关系,生命就不能展开。可以说,独处虽好,但是也缺乏色彩。

父母对孩子如果有一定的无条件的爱,那么孩子是会被解放,他就会遵从自己的精神,胚胎的声音走向成为自己的道路。相反,有条件的爱就是我认可,你鼓励你,接受你是有条件的,你必须达到。如果我们理解了,有条件的积极关注就会懂得,你必须达到,我才能给予你。

渴望被看见是人类极为本质的需求,而只有在高质量的深度关系实现

有人说,孩子三岁前是没有记忆的,怎么对他都行,其实恰恰相反,孩子越小,越需要精心呵护,尽可能的减少他的无助和暴怒。

生命力本来只有一种,如果被看见就会变成好的,如果没有被看见就会变成坏的。当一个孩子生命力,被允许,被看见,他就会成为好的生命力。

十四、锤炼生命的韧劲儿

图片

用一生的时间去活出自己,其中“一生”这个词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在涉及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时间感”。脆弱的生命和有韧性的生命,其中最重要的区别,你能从一生整体的角度去看一切,因此有了耐心,而前者感受不到时间的存在,于是觉得每个瞬间的挫败都像是可以致命,除了时间感,还有空间感,容易暴怒的人都有严重的自恋性暴怒,而源头是他们活在全能自恋中,整体的逻辑是我发出一个愿望,就应该立刻实现,如果不能实现,我就会立刻有暴怒产生,而本来作为生本能的渴望立刻转化为是本能的摧毁。

全能自恋的人通常能量就像推土机一样,直直的不会绕弯。推土机,要么把阻挡我的墙推倒。要么被这堵墙毁坏,但成熟一些的人就知道空间存在。直直的路行不通,我可以绕一下可以退一下等合适的机会。

十五、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感的定义,是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

这时候我们看到养育孩子两个关键点,你孩子的愿望得以实现,他的生能量就会增强。愿望破灭,死能量就会增强。第二个孩子的愿望最好是通过他自己的努力实现,这样增强的是他的自我效能感,如果是父母等大人帮他,那就会破坏他的自我效能感。第二点很重要,但不能走极端。只要父母要给孩子提供一个抱持性的环境,其中又有3个要点:孩子把事做好时,认可他;孩子遭受挫败,是支持他;让孩子正能量和负能量在和父母的关系中能得以流动。

孩子越小越是培养自我效能感最好的时机:原因很简单,孩子越大面临的人生使命就越大。比如一个成年人,他面对的恋爱、结婚,生子、工作理财,做好不易,而一旦失败代价很大。相反,越小的孩子面临的人生使命就越小,成败得失,除了心理上的意义,现实意义没有那么大。

总之,在孩子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试着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愿望。管好自己的事情,他都会增强他们的自我效能感,结果是他们在那些看起来很小的事情就锤炼出了很好的自我效能感。

十六、遵循内心的声音

图片

如果你太相信头脑,你会以为头脑中的东西是你自己的,但其实常常是权威和文化传递给你的。

当一个人的意识和自我的一部分特质彻底失去联系,这个人就会受潜意识的支配,去接近一个明显具备这一特征的人,通过和这个人的联系。而去,触碰自己内心的这一部分。

人们通常认为恋爱是为了追求幸福和快乐,但其实恋爱乃至人生的更大动力是追求人性上的圆满。

不要被信条所惑,盲从信条就是活在别人的思考,不要让别人的意见淹没你内心的声音。最重要的是跟随内心和直觉的勇气,你的内心和直觉多少已经知道你真正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任何其他事物都是次要的。

每个生命都想成为他自己,当不能用成长的方式实现这一目标时,就干脆使用毁灭的方式来表达这份意志。很多人不能很好地靠近自己的感觉,一个非常常见的原因,是一直活在别人的意志里。所有的声音都倾向于说:“你要听话,你要活成别人的样子。”却很少声音说:“做你自己。”

十七、幸福之道

要想获得幸福与自由必须明白一个道理:一些事情,我们自己能控制,另一些就不能。只有正视这个基本原则就会学会区分什么是你能控制什么是不能控制,才有可能拥有内在的宁静和外在的效率。

伤害我们的并非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事情的看法,事情本身不会伤害和阻碍,他人也不会真正使我们恐惧和心慌的,并非外在的事件本身,而是我们思考的方式。

什么是少有人走的路?就是认识自己,成为自己这条路这条路的确是很少,有人能走完的的。

著名的催眠大师艾瑞克森说:“意识和头脑中没有答案。如果他问头脑,我该怎么办?是找不到答案的,但每当他向更内在的潜意识,潜意识总能给他答案。

著名催眠师吉利根说:“身体的每一份紧张都和头脑中的一个想法联系在一起,所以当你能真正的放松身体时,也就放下头脑中的想法也就放下了意识,这时候潜意识就有了最大的呈现空间。

当你不知道怎么做事就试着放松下,来对内心深处的潜意识说请你教我。

十八、真自我和假自我

图片

在《自我:真自我和假自我》中讲到:有自我的人,他的自我是围绕着自己的感受而构建的,而且假自我的人,他的自我是围绕着别人的感受,而构建的。

假自我一开始的自我围绕养育者的感觉转,而自我是孩子一开始的自我围绕着自己的感觉转,当父母等大人控制孩子,入侵孩子的边界升级,就是在攻击孩子,父母要给孩子说“不”的空间和权利。并且父母要看到,自己有时候对孩子充满了敌意和攻击,这时要承认敌意和攻击而不是把它美化成我对你的一切都是爱。

如果一个人天赋很好,又能在思维和身体上花很大的力气,就可以锻炼出非常好的能力。假如他还是在孤独中,那么他很难有幸福感。

容易感觉到烦的人,通常还容易有一个标配,不敢去打搅别人,因为会担心别人也会烦,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头脑妈妈”和假字体。头脑妈妈和假自体是在婴儿时构建的。对一个孤独的婴儿来说,多数外界刺激都是过度的,都超出了他的承受能力,所以就会被他感知为“侵扰”,因此会觉得有些烦。要破解这份假自体的烦,答案就是去行动,让自己尽情地投入各种充满各种关系的真实世界中,让自己和真实的世界的丰富接触。撕开这个假字体,让生命力流动起来。

十九、关于爱

图片

好的父母的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能够成为孩子好的容器。

当父母能够帮助孩子用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这就是爱

什么是爱?让联结恢复,就是爱。对人性的容纳、看见和让情感恢复并增强联结的做法,就是爱。通过容纳增进理解,即看见,从而增进联结,这就是爱发生的核心。

当一个人能直面自己自体的虚弱时,会更有勇气和力量去面对复杂的现实,生命力就像水流一样,在自身的身体内流动,这种存在的感觉是非常好的。

·如果内容对您有帮助,转发吧,让更多人受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