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膳食养生4:倾听小麦传递的天籁之音

 保和堂 2022-09-14 发布于河南

“鲜味斋”面食文化系列之烤饼篇

    鱼羊为鲜,中国文字形声会意。“鲜味斋”,传播中国膳食养生文化。前面章节给大家讲述了五谷的渊源和小麦的养生功效,接下来继续说小麦的耕种和面食制作。

    古人说:“小麦秋种冬长,春秀夏实,具四时中和之气,故为五谷之贵。”小麦是最贵重的粮食作物,承载和传递着大自然的韵律气息。五日一候,三候一气,六气一时,四时一岁。一日昼夜十二时辰,一年二十四节气,四时又细分春季、夏季、长夏、秋季、冬季五季。天地阴阳四时五运六气循环,五音六律相和人体五脏六腑十二经脉血气盛衰节奏。四时八节,天人合一,五脏六腑八音和鸣。

图片

    天下东南中西北五位,春季、夏季、长夏、秋季、冬季五季,参配人体肝心脾肺肾五脏,参合角徵宫商羽五音,参考怒喜思悲恐五情,参见青赤黄白黑五色,参照酸苦甘辛咸五味。阴阳五行,木火土金水相生相克循环更替。

    心脏主控神志,五行属火。小麦成熟于夏季,五季时令属火,参合五音徵调。人们吃小麦面食,就是调养心脏精气。养心安神,便是小麦面食的养生功效。

图片

    自“伏羲氏教民推演易八卦”开始,天下中央黄土地繁衍生息的黄皮肤龙子龙孙,就掌握了天地阴阳四时五运六气循环变化的节律。从“神农氏尝百草教民稼穑”开始,华夏先民们就能够按照农历天干地支纪年法种植五谷,也懂得了五谷五味膳食养生的大道奥义。道法自然象形会意,天人合一全科治学,中国大道文化由来就是健康养生文化。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天下中央黄土地,也是具有自然灵气的生态系统。万物生于尘土,又归于尘土,生生灭灭和光同尘。人们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就形成了起居有常的生态文明。小麦秋季播种,冬季生长,春季生发,夏季成熟。历经冬寒酷暑,便具有了“四时中和之气”。天地阴阳四时五运六气变化,时令正常风调雨顺,万民安康幸福快乐。

图片

    四时五运六气变化阴阳失衡气候异常,则会造成农作物歉收的灾荒,也会造成人体血气循环阴阳失衡的季节性疫病。“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观测天地阴阳四时五运六气变化,趋利避害防患于未然。丰收年景,也必须有备战备荒的忧患意识。

    现代人常说,瓜果蔬菜肉奶蛋食品越来越不香了,面食也吃不出以前的香味了。没有对比,就感觉不到伤害。没有生活阅历经验的新新人类,肯定感觉不到食品味道的变化。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这是读书人知识分子的通病。“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民以食为天,农以地为本。土地是感应苍天灵气的生态系统。天人分离分科治学偏执症的西方科学精英,不懂得天地阴阳四时五运六气变化的天道,迷信科技创新的人工智能。工业污染破坏自然气候生态环境,污染河流水源。使用化学肥料催生农作物,破坏土地生态环境,造成土壤酸性板结。受到毒气毒水污染的土壤,生产出来的粮食瓜果蔬菜就丧失了五味本性。禽畜鱼类养殖,使用没有五味本性的粮食饲料,也同样都统统丧失了五味膳食养生功效。

    生物转基因科技创新,制造不能繁育后代的粮食瓜果蔬菜种子,使用带有转基因杀虫剂的化学肥料催生农作物,更使得收获的粮食瓜果蔬菜彻底丧失了五味膳食养生功效。现代人日常生活,饮食越来越没滋没味。缺失了美味口福,稀奇古怪的疾病也越来越多。这就是天人分离分科治学偏执症科技创新的恶果,也是违逆自然天道的“不知常妄作凶”!

    面食吃不出以前的香味,还与小麦加工技术和五味调料失真有关。现代小麦加工储存产业,普遍使用增白剂防腐剂等化学添加剂。现在垄断市场的调料品牌,有些是采用转基因种子的产品,有些则使用了化学勾兑提味添加剂。使用这些丧失了五味本性面粉和油盐酱醋调味品,制作出的面食当然就吃不出以前的香味了。

    返璞归真,只有保护和繁衍传统农作物种子,积极恢复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生机,努力复兴中华农业生态文明,才能实现危机突围自我拯救。

    令人欣慰的是,目前在陕西关中地区,还能够找到传统农业生产和生活的秦人遗风。

    关中平原,泾渭分明,钟灵毓秀,沃野千里,农业资源禀赋得天独厚,小麦种植历史悠久。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人们兴修水库灌溉农田,极大地增强了抵御干旱天灾的能力。

图片

    郑国渠是关中地区最早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灌溉方式为引洪淤灌(大水漫灌)。秦王政元年(公元前246年)由韩国水工郑国主持修建,大约经过十年时间才完工。当时,韩国因惧怕秦国,就派遣水工郑国入秦献策修渠,企图藉此耗秦人资财并削弱秦国军队。没想到,此“疲秦计”适得其反,却使秦国更加强大。

    据《史记·河渠书》记载:“渠成,注填淤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折今110万亩),收皆亩一钟(折今100公斤),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因命曰'郑国渠’。”

    郑国渠首位于“瓠口”,即今天陕西省泾阳县西北25公里的泾河北岸王桥镇,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 300 余里。渠线沿王桥、桥底镇东进,过寨子沟后东北折,经扫宋乡公里、椿树吕村一线,于蒋路乡水磨村附近横绝冶峪河,至甘泽堡后东折,于龙泉乡铁李村入三原县境。

图片

    关中民谚:“金周至,银户县,比不上泾高三。”泾阳、高陵和三原,被称为“关中白菜心”,是农业水利条件最好的三个县。自郑国渠投入使用后,整个关中地区都变成了盛产小麦的大粮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秦国粮食丰裕,兵强马壮,就具备了横扫天下的雄厚实力。

    秦人以小麦为主食,小麦五行属火,面食养心安神。“自古秦兵耐苦战”,就体现出了小麦面食养生的功效。面食制作简单,在行军打仗间隙,士兵以头盔为锅烧火烙饼,做成的面饼就被称为“锅盔馍”。烙干的“锅盔馍”不易变质发霉,储存时间长,携带方便,食用便利,香脆可口又耐饥。因此,秦军作战勇猛,驰骋疆场天下无敌。

    后来,“锅盔馍”由军用食品,推广成为民用食品,世代传承至今。

    同样是制作面饼,关中东部和西部又有不同的风格。

    在咸阳以西,“乾州锅盔”最有名气。乾州是乾县的旧称,唐代曾在这里设立州府。在九宫八卦图中,西北方位称为“乾”。乾县恰好位于古都西安西北方向,故得名为乾县。这里群众以小麦为主粮,面食花样丰富多彩。人们常说,“乾县有三宝,锅盔、挂面、豆腐脑。”

图片

    乾州锅盔以当地小麦面粉为主要原料,采用面粉5000克、酵面500克、食用碱适量,配以调料、芝麻、食油。制作成品为油锅盔、调料锅盔和普通锅盔三种,制作工艺包括和面、制胚、烘烤三道主要工序。乾州锅盔,耐饥耐贮,携带方便,是旅行备用和馈赠亲友的美食佳品。

图片

    乾州锅盔外观呈圆形,边薄心厚,表面鼓起,馍瓤干酥,色形美观,赏心悦目。馍边带有一高一低辐射状波纹,火色均匀,看上去宛如一个大菊花图案。用手掰开,层理分明。用刀切开,状如板油。远闻香气扑鼻,细品口感酥脆,令人回味无穷。

    相比于“锅盔像锅盖”的乾州锅盔,关中其他地区的烤饼块头就小多了。    

    关中东部富平县的太后饼,是陕西特色面食名点。这里民间相传,汉高祖刘邦未登基前曾娶薄氏为妻,当皇帝后便封薄氏为姬。薄氏所生之子,即汉文帝刘恒。刘恒继位,封薄氏为皇太后,封薄氏已经亡故的父亲为灵文侯。薄氏的母亲,称为灵文侯夫人。薄太后平时最喜欢吃油酥面饼,她经常带油酥面饼去栎阳宫探望母亲灵文侯夫人。后来,灵文侯夫人把这种宫廷烤饼技术传播到民间。因此饼源于薄太后,就被称为“太后饼”。两千多年以来,“太后饼”制作技术一直在民间世代传承。

图片

    制作太后饼,采用猪油250克,蜂蜜150克,面粉1000克,盐、桂皮面、花椒面、大料面各少许。制作时,猪油放入少许盐、桂皮面、大料面、花椒面,用刀背砸成油泥。将面和成水面团,擀成长方片,把油泥均匀地抹在上面,卷成圆圈,旋转制成圆饼。将蜂蜜用开水化开,抹在圆饼上,上烤炉烤至金黄色即可。

    另有一种制作方法,将板油撕去皮膜,切成小丁,刀背砸成油茸。加入用桂皮、花椒熬成的调料水和适量精盐搅拌均匀。取面粉加水和成面团,揪成面剂,用手按平后擀成长形面片,抹上一层油茸,卷成圆柱形,搓成长条,反复行叠后再揪成小剂,制成饼坯。在饼坯上刷一层鸡蛋液或蜂蜜水,放入铁炉中烘烙,待外皮呈金黄即成。

    太后饼制作成品,外皮金黄,油润酥脆,内层绵软。口感油香不腻,有滋有味,回味不尽。

    现在举世闻名的关中面食烤饼,就是肉夹馍。

    肉夹馍,是古汉语文言文“肉夹于馍”的省略句式。用关中方言来讲,“馍夹肉”听起来就像是“没夹肉”。于是,就干脆称为肉夹馍,突出肉馅内涵。关中地区的肉夹馍,有西安使用白吉馍的“腊汁肉夹馍”、有西府宝鸡的“肉臊子夹馍”、有东府潼关的“凉肉夹馍”等主流品种。把馍掰开加食材就叫夹馍,关中夹馍面食还有“大油夹馍”、“辣子夹馍”、“花干夹馍”和“菜夹馍”等等。此便是,秦人秦风,“有馍在手,世间万物皆可夹!”

图片

    外地人首次听说肉夹馍,还以为是病句,其实是不懂得古汉语文言文句式。

    据传,白吉馍源自咸阳。用上好面粉揉制后做成饼形,置铁铛板上略烤成型,放入炉膛侧立,上下隔着铁铛板的炭火烘烤,稍顷翻面,双面松脆微黄即可。外脆里嫩是难得的境界。上品白吉馍揉制充分,火候恰到好处。制好的白吉馍形似“铁圈虎背菊花心”,皮薄松脆,内心软绵。可单独食用,配腊汁肉同食味道更佳。

    制作腊汁肉,采用精选猪肉放入盐、姜、葱、草果、蔻仁、丁香、枇杷、花椒、大料、冰糖、桂皮、茴香、料酒等20多种调料,小火汤煮炖烂。据说,正宗老店的料汤,都是祖辈流传下来的陈汤,很少加水。火工也大有讲究。这样煮出来的腊汁肉,色泽红润,软烂醇香、肥肉不腻、瘦肉不柴、入口即化、久贮不变。与腊汁豆腐干、鸡蛋细切拼盘,是佐酒好菜。用白吉馍夹着吃,则是独具风味的快餐美食。

    吃肉夹馍的正确姿势,为水平持馍,从两侧咬起。水平持馍,可以使腊汁肉肉汁充分浸入馍中,不致流出。如从白吉馍中间咬起,腊汁肉会从两侧挤出。正宗吃肉夹馍的姿势,用陕西方言来讲就叫“扎势”。不会“扎势”,就不会享受肉夹馍的美味。

    值得注意的是,乾州锅盔和太后饼,原料都有板油。肉夹馍则是直接用馍夹猪肉吃。这是为什么呢?

    归根结蒂,还是五味膳食养生的妙用。在五谷主粮中,小麦五行属火,参配人体五脏为心脏。在五畜肉类中,猪肉五行属水,参配人体五脏为肾脏。心脏火气过盛,或是肾脏水气过盛,都会使人体产生血气循环阴阳失衡的疾病。小麦面食与猪肉搭配,阴阳平衡水火相济,这就是秦人世代相传的膳食养生文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