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韩庆平(孝义五中) 校园的教学楼后面有一块“凵”字形状的草坪,东南西三面被五层高的教学楼遮挡得严严实实,只有朝北开着口,一天中除了傍晚可以照一点阳光,其余时间都是一个背阴潮湿的所在。在那油绿的青草丛中有一种野菜茂盛地生长着,那就是苦菜。自从十几年之前学校搬到此地,我就发现了这块宝地,因而每年我都可以采到新鲜嫩绿的苦菜,得以一饱口福,一慰乡愁。 我生在晋西北黄河岸边的一个小县城。“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男人走口外,女人挖苦菜”,这是闻名遐迩的几句颇具地标识别作用的俗语。由此可见,我的故乡有着悠久的食用苦菜的历史。苦菜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锯齿形的叶子窄窄的,叶片大约有二三寸长,根是乳白色的,是一种生命力顽强的野菜,不畏旱涝,适合在任何土壤环境生长。从地里挖出来,不小心折断枝叶,就会有乳白色汁水溢出来,一股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用舌尖浅尝,有一种涩中带苦的味道。梁峁起伏、沟壑纵横的晋西北,缺乏可以灌溉的大面积蔬菜地,每年到了初夏时节,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在过去那悠长的岁月里,每逢这时候,磁瓮里的腌白菜、芥菜萝卜疙瘩吃完了,山沟旁、清泉边巴掌大的菜地里种的蔬菜还只是嫩苗,村里人就提着筐子或夹着尼龙袋子,拿着小铲子去野地里挖苦菜。田间地畔,特别在那背阴水湿的沟畔滩地,有着成片的茂密鲜嫩的苦菜为我们生长着,养育着这方百姓。采摘苦菜,我们叫剜苦菜,不叫挖苦菜,更不能叫刨或者拔苦菜。为什么呢?一般来说剜苦菜是从地表铲出野菜,这样会留下苦菜的根系,来年还会继续生长。如果是用镬头刨出来,或者用手连根拔出,就完全结束了野菜的生命。乡下的人们自古就知道爱惜生命,保护野生植物。苦菜的吃法很多,家乡常吃的是凉拌苦菜。新鲜的苦菜摘净老枝枯叶,掐去残根,清洗后,下在开水锅里焯一下,捞在冷水盆中泡一泡,攥干水份,加上杏仁或花生瓣,用盐、醋、蒜末、胡椒粉、味精等调味拌好,就是一道菜,入口非常清爽,别有风味,而且还有祛火清热解毒的功效,是夏天地道的山野美味。那时候,人们生活十分困难,为了调剂生活,家家户户把苦菜变着法子吃。除了凉拌,还可以做玉米面苦菜饼子和苦菜窝窝。把苦菜剁碎,和玉米面和起来,加点盐,捏成饼放在锅里,锅底抹点猪油,小火慢慢烙,熟了以后外硬里软,馋人得很。把苦菜和玉米面和在一块,上锅蒸出来,就是黄中带绿的苦菜窝窝,苦中带着甜,多么像那贫穷而又让人回味悠长的日子。 在那六七十年代的苦日子里,晋西北的小城就是在夏天也没有多少新鲜蔬菜,于是苦菜也就成了人们饭桌上的常客了。听老人们说,三年自然灾害时期,野地里的苦菜都挖完了,只好吃灰菜,后来凡是绿色的植物都挖没了,有的地方甚至连树皮都剥光了。那个年代,不起眼的苦菜不知让多少人家度过了饥荒。而故乡的凉拌苦菜和苦菜饼子等吃食则让我的少年时代有了一份温馨的回忆。苦菜浑身是宝,不仅叶子可以凉拌,还可以做菜饼子菜窝窝,就连那根部也是不可丢弃的良好食材。如果把苦菜根部那一部分放进用玉米面熬成的粥里面,会使得玉米粥增色不少,有一种芬芳四溢的味道,虽然微微有点苦可是很醇正,没有一点怪味,让人特别珍爱。当你剜下苦菜的时候它的叶柄和根部会有乳白色的汁水流出,那些汁水还是止血的良药。如果当年吃不了的苦菜还可以把它们晒干,供冬天或来年享用。 书上说,苦菜的营养价值比较高,含蛋白质糖、食物纤维、钙、磷、锌、铜、铁、锰等矿物元素,以及维生素、胡萝卜素、烟酸等,还含有胆碱、洒石酸、苦味素等化学物质。苦菜能清热、凉血、解毒。对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急性细菌性痢疾、慢性支气管炎、口腔炎、胆囊炎以及急慢性盆腔炎等病症都有一定的疗效。用它外敷,还可治刀伤、烧伤、蜂螯蛇蝎咬伤与疮疖肿痛等,属于上等的中药材。如今,故乡人们的生活好了,再也不用拿苦菜当粮食了,一年四季新鲜蔬菜不断,应有尽有。每逢在饭店进餐,人们点一道凉拌苦菜,恐怕只是为了忆苦思甜或尝个新鲜,或刮一刮肚肠内多余的油脂罢了,而远在千里之外的我去掐苦菜,大抵是因为一种怀旧情结并作为慰藉乡愁的方式。苦菜,它承载着我童年的回忆,寄托着我对故乡和亲人以及一草一木的深切思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