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比玉五德德化窑——瓷塑造型艺术欣赏

 云儿的天空 2022-09-14 发布于湖北

德化窑创烧于唐末五代,兴于宋代,主要以青白釉和白釉为主,基本可归属湖田窑系。明代嘉靖晚期至万历时期,德化窑佛道教造像瓷塑工艺达到巅峰。在制胎工艺有了很大的改进,瓷土经捣碎和淘洗,降低了瓷土中钙含量,相对提高了硅含量,使瓷胎不仅洁白纯净,杂质含量大幅降低,烧制温度提高,质量明显改善,也有了“糯米胎”之美誉。独具特色的乳白釉,也俗称“象牙白”,欧洲则称之为“中国白”。其胎釉质地一致,犹如凝脂似玉,堪比“玉之五德”,迎光透视,晶莹剔透,略呈粉红闪黄之色。造像题材以观音、达摩、如来、弥勒、罗汉和神道教人物为主,形象惟妙惟肖,人物线条圆浑流畅,端庄秀美传神。德化窑在清代以后造像艺术虽仍延续不衰,但已势微。清晚期至民国时,德化窑诸多瓷塑艺人来到景德镇,成立了福建会馆,创烧了粉彩瓷塑品牌,成就一番景象。

    明何朝宗塑达摩一苇渡江立像

图片

达摩一苇渡江立像(私人藏),模制,三接,胎釉细腻,有呈象牙白,闪微红、黄。两目炯炯,气势庄严。

    整器高40厘米。

    达摩立身赤足于波涛之上,足踏芦苇枝,此即达摩一苇渡江的传说。其头部长圆,光顶垂耳,两目炯炯,鼻高目深,嘴紧闭,鬓发和须眉呈卷曲状。身披袈裟,胸前袒露,双手臂拱抱于胸前,衣纹疏密有致,袈裟卷起,极具动感,足下的波涛翻滚,身体微微偏斜,反而更烘托了人物的稳健形态。整器外施奶白釉,典型的象牙白,釉色白略牙黄闪红。该造像背面有两枚印章,其中方型章为阴书楷体“何朝宗印”,葫芦型印为篆书“德化”二字。该尊达摩相施分段模制。达摩即所谓“菩提达摩”之简称。相传达摩为印度人,于南朝宋时航海到广州,又到北魏的洛阳,后住嵩山少林寺,面壁打坐九年,创立了中国佛教禅宗。此像生动刻画了达摩远涉重洋而来的气质和风姿。

    明何朝宗瓷塑持荷观音座像

图片

持荷观音坐像(私人藏),模制,五接。釉色象牙白,闪绿。法相庄严。

    整器高46厘米。

    该尊观音菩萨为坐姿,为半跏趺坐。面目清秀,朴实安详,仪态雍容,头鬓为山形高耸,用发簪穿过,发饰前方正中为一小化佛和挂有宝珠,头部后方披一方巾。身披袈裟,胸前裸露,颈挂璎珞于胸前,左手持含苞荷枝于胸前,右手持一宽带,经左臂分搭身体两侧,呈飘扬状,潇洒飘逸。左腿呈跏趺坐,右腿呈支撑坐,赤双足。座分三层结构,上层为莲花座,中层为仰荷叶座,下层为云朵座。整器施乳白釉,釉厚处闪姜黄微绿,这是釉中仍含有微量铁质发色所至。背部下方有“何朝宗印”阴文楷书四字款方章一枚,“德化”篆书款葫芦章一枚。该观音瓷塑的佛身出露的部分,较完美的表达出观音佛所具有的三十二相,如面部端庄相,耳、额、肩的圆满相,手指的纤长的优雅手相,手、臂、腿部柔软相,脚背、脚趾、足跟隆起满足相等。

    清布袋和尚坐像

图片

布袋和尚造型(私人藏),模制。釉色乳白,类甜白。神态可居。

    坐像高35厘米。

    布袋和尚即弥勒佛转世,肩宽体胖,大腹凸出,胸腹袒露,上身穿宽衣,半肩裸露,下着博裤,露赤足。头光顶,厚眉弓,宽鼻,大嘴,双大耳垂肩,开怀大笑状。坐姿呈半跏趺坐,右腿结跏趺式,左腿呈支撑座。左手持念珠,右手握布袋。整器施乳白釉,釉色略呈鸭蛋清,是为清代德化窑施釉特点。底无釉,留意圆孔洞。该器为合模制作,清晰可见合模线。弥勒佛是下生后继释迦牟尼佛而成佛,是未来佛。五代时期有布袋和尚,名契比,在奉化岳林寺出家,自诩为弥勒佛化身,风趣幽默,语出禅机,点化者众,深受尊敬和爱戴。其坐化时曾有偈语:“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最早的胖弥勒佛的形象是元代晚期开凿于福建福清海口镇端岩山麓,历时十数年。此后,弥勒佛的“化身”形象进入了千家万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