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泸沽湖:与走婚者的交谈——凉山社会考察3

 图书馆收藏文库 2022-09-15 发布于山东

走婚及母系家庭

泸沽湖畔世居着摩梭族人,摩梭人乃中国当世母系家庭之活本。

摩梭恋人或爱人间实行走婚,两情相悦你情我意不论资财,男子夜来晨去,需爬二楼(即“爬花楼”)与所爱之人相会。摩梭人走婚的男方称女情人为“阿夏”,女方称自己的男情人为“阿注”。母家人非不知自家阿夏的阿注的到来,知惟不开大门而已,逾窗而入遂成定式。及二人有子,皆留母家养育。

摩梭人家庭内的尊长是老祖母,老祖母管控家内一干事物,祖母屋为家庭之中心。家中男性成员一生与自己的姐妹一起居住母家,负日常家庭劳动及养育外甥、外甥女之责。

在泸沽湖逗留两日,“走婚”这神秘的字眼儿始终萦绕在脑际,尽管明白这属于走婚人的私生活范畴,但一有机会,我还是尽可能询问打探。

在泸沽湖上为我们划船的,是摩梭族一对母女。母亲35岁,女儿13岁,母亲说她就这一个女儿,在泸沽湖镇小学读5年级。女儿朴实沉稳,普通话讲得不错。母亲的话有一些听不懂,都是女儿帮忙再重说一下,直到船上人点头为止。女孩儿说正放暑假,来帮助母亲划船运客。船客中有人问这位母亲是不是走婚,母亲回答是的。我也顺着问女孩儿她的父亲是不是常来看她,她说经常来。本想再问问这女孩儿长大了是否愿意像妈妈这样走婚,话到口边,又觉不妥,还是咽了回去。

在泸沽湖景区内骑马而行,便抓机会与牵马的妇女攀谈。她今年53岁,走婚,生养了4个孩子。我问她的孩子走婚没有,她说有。她坦率地告诉我,这些年来,很多摩梭年轻人不愿意再走婚,而是选择登记结婚并共同生活在一起。说完,她摇着头补充了一句:“没的办法,管不得呦”。

在情人树景区边,见一中年汉子坐在一边,看似当地人,便凑过去与他搭讪。打问后方知这是一位45岁的摩梭族老弟,住在离这里数公里之外的地方,闲着没事儿,就来这里看热闹。见他温厚腼腆且无防意,我就开门见山地与他谈到走婚的主题。他说他与他的“阿夏”(到了这把年龄,实际上已经从恋人到了爱人)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我问他会不会经常去“阿夏”和孩子那里,他说偶然会去帮助他的“阿夏”和子女们,但主要还是要在自己家里照顾母亲和姐姐妹妹及其孩子们。我问他:“不能经常与你爱人和孩子在一起是不是很想”,他有些不好意思地答:“大家都这样,习惯的”。他说:“年轻娃娃们起了变化,更愿意结婚在一起”。他又补充说:“这也是他们的自由,管不得”。

传统与现代,总会冲突。我在泸沽湖接触的这几位走婚当事人,其实年龄也并不算大,他(她)们选择走婚也只是一、二十年前的事情......泸沽湖对摩梭人“走婚”的确是大加宣传和渲染,当然是为了满足游客的好奇心。2010年统计盐源和宁蒗两地的摩梭族人口53700人,时至今日,到底众多摩梭族年轻人选择什么样的婚姻形式?到底还有多少年轻人仍然选择“走婚”?也没有看到准确具体的统计数字。

文章图片1

泸沽湖景区内有摩梭族小伙子现场版“”阿夏攀窗”走婚演示

文章图片2

阿夏的花房内,床侧便是花窗,是阿注前来的通道

文章图片3

阿夏房间内一角,花窗其实就是一扇门。当阿注从窗户进来以后,阿夏会在房间的正门外挂上一顶帽子或者什么东西,意在告诉自家人自己正和情人在一起

文章图片4

这位老汉‬也要爬?

文章图片5

对游客开放的摩梭人的祖母屋,最大的特点是屋中间是一个大大的火塘。这里要能容纳下一大家人一起祭祀或就餐

文章图片6

摩梭族一家人在祖母屋内围坐在老祖母身旁。照片来自网上

文章图片7

为我们划船的这位摩梭女子今年35岁,选择的是走婚

文章图片8

上幅照片中划船女子的13岁女儿。父母是走婚,她说他的爸爸会经常来自己家里看望。本想问她大了还走婚吗,但觉唐突,又吞回去了

文章图片9

在泸沽湖骑马而行,与这匹马的女主人攀谈。这位摩梭妇女今年53岁。她说他和她的阿注生了四个孩子

文章图片10

在泸沽湖情人树景区,我其实没有看景,都用来和这位45岁的摩梭老弟聊天了,同事们去转景区,约半小时,我与他聊了半小时。他是我在泸沽湖景区里聊得最深的走婚当事人。老弟温厚随和,有问必答。谢谢老弟,祝福你

文章图片11

泸沽湖景区里的走婚桥。这里自古就是摩梭男女约会的地方。摩梭走婚风俗的实质是“男不婚,女不嫁”,男女相识相恋大多就在湖水边或桥头的对歌共舞当中,在此生出感情后,“阿注”才可以攀窗幽会自己的“阿夏”

起《摩梭走婚》一首:

世代家权女人当,

情人夜会必攀窗。

有情阿夏不出嫁,

阿注归家把父当。

宗教与生活

泸沽湖地跨川滇,靠近西藏,居住在这里的摩梭人大多信奉喇嘛教。佛教寺庙、白塔和玛尼堆散布于湖边。

摩梭人的老建筑是纯木制结构,一般两层。新近盖起的房屋则更加堂皇,只是屋顶更多采用了砖石等新材料,木门木窗仍雕刻着各种吉祥图案。无论是新建筑或旧建筑,摩挲人都是以母系大家族为单位设计构建。

在泸沽湖第一晚,我们一行参加了摩梭人篝火晚会。围绕篝火,摩梭青年男女跳起铿锵有力的甲蹉舞。游人被邀参加,联欢互动,得以体味摩梭人业余休闲的形式。

摩梭人一直靠种植土豆、玉米、麦类以及打鱼谋生。近十多年旅游业迅速扩展,为摩梭人带来颇大的经济收益。

摩梭人生活得很平和很安逸。导游讲:泸沽湖除2007年发生过一起伤害案外,前后没有恶性刑事案发生。我们落宿的摩梭客栈不锁亦安。

摩梭人纯朴,待客热情而真诚。

文章图片12

泸沽湖地区的一座藏传佛教寺庙

文章图片13

这是泸沽湖边的五支洛码头边的一座焚香塔炉

文章图片14

泸沽湖里一小岛上的白塔

文章图片15

鲜花守望着农田

文章图片16

售卖当地土特产的摩梭妇女

文章图片17

盐源花椒很有名

文章图片18

这位摩梭妇女身上背的是苹果干,盐源苹果也很有名

文章图片19

摩梭小姑娘在给游客做摩梭彩辫

文章图片20

晚上,当地摩挲青年会为游客表演摩梭歌舞,围绕着火盆跳得热闹

文章图片21

看到摩梭帅哥跳,游客中的美女不由得也参与进来。篝火晚会结束后,摩梭舞者们会挑选出游客中的一位男子,将他抛向空中

文章图片22

典型的摩梭人的两层房屋

文章图片23

上面开有花窗的摩梭民宿博物馆。这位摩梭女子是为我们讲解的讲解员。博物馆院内,摩挲人会定时表演攀花窗走婚情景。有兴趣的游客,也可以参与攀爬

文章图片24

我们落宿的旅店,门锁是不用锁的

文章图片25

在摩挲旅店里吹曲葫芦丝,出门在外,我‬与同事们热闹一把

文章图片26

摩挲人院内的花影壁

文章图片27

这一定是一个老阿注!划船去探望自己的“阿夏”

文章图片28

准备带着客人游泸沽湖的摩挲小姑娘,如璞玉般淳朴。她是不是未来的“阿夏”?

舌尖摩梭

苏理玛酒五粮酿,

猪膘肉是沉年香。

苦荞南瓜野山菌,

仙人球果圆偏长。

还有盐源青苹果,

鲜吃不如果干香。

停看泸沽方两日,

舌尖更比眼睛忙。

——诗解见照片及说明

文章图片29

苏里玛酒,用青稞、糯米、苦荞、玉米和大麦等五种原料酿制,是摩挲族传统的酒精饮料,类似黄酒。摩梭人待客必备。味道清香甜酸,颇有清酒、黄酒间的味道。解说员说“苏里玛”摩挲语是“女神乳汁”的意思,一同事说,就冲这,多喝几杯!

文章图片30

猪膘肉,摩挲人特色佳肴。其实就是腊月里杀了猪以后进行制作。把内脏取出,并抹上盐、花椒、大蒜、酥油和蜂蜜等,在将其缝合完整。经过太阳下晾晒和阴干,便搬进祖母屋内,置于神柜或灶台上。吃的时候就割下一块

文章图片31

在泸沽湖吃的猪膘肉片

文章图片32

苦荞南瓜饼,买一块尝尝,味道不错

文章图片33

盐源县多“野生菌”,蘑菇的种类繁多。这是泸沽湖一家店铺内摆放的蘑菇

文章图片34

泸沽湖一带产的一种水果,以前从未见过。看着像仙人掌上的果子,当地人叫它“仙人果”。里面有小籽粒,吃着咯吱咯吱地很甜

文章图片35

盐源盛产苹果。卖苹果的当地人讲这个品种叫“金冠”

文章图片36

这位摩挲妇女背篓里的就是盐源苹果干

天赐山水

川滇间嵌一明珠,

不饰男儿配美姑。

格姆亮海透母性,

天然造化乃泸沽。

注:泸沽湖湖面海拔约2700米,似川滇高原间一宝珠。湖光潋艳,水天一色,群岛星布,峰影倒映,林木苍郁,野花葱葱…... 摩梭人将湖水称作“谢纳米”,意为母亲的湖;将湖畔3770米的最高峰称作“格姆”,意为“白色女神”。泸沽湖,上天之赐!泸沽湖,柔情似水,实乃女人之湖!

文章图片37

云里格姆峰,何处寻你真面目?

文章图片38

泊在泸沽待客至,摩挲母女将登船。我们将乘坐这条船游泸沽湖

文章图片39

夏日山水绿,船来一点红

文章图片40

一盆泸沽水,半岛坼云烟

文章图片41

泸沽岸边闲舟旧,阿注曾荡阿夏家

文章图片42

泸沽湖的一角

杨二车娜姆,四川泸沽湖的“叛徒”?

泸沽湖是川滇的界湖。云南宁蒗县属三分之一,四川盐源县属三分之二。

文章图片43

杨二车娜知名度很高,她出生在四川境内的泸沽湖畔。1997年,已经生活在欧洲的她写了《走出女儿国》后,泸沽湖名声鹊起。云南方面抓住商机,率先开发泸沽湖旅游观光,打出的招牌就是“丽江泸沽湖,最后女儿国”;而且云南将泸沽湖与离泸沽湖不远的丽江包裹在一起开发,效果极佳。杨二家与云南界紧临,云南省便赠送杨二云南一侧半岛一座,杨二于岛顶建有“杨二车娜博物馆”一座。杨二成了云南省开发泸沽湖旅游的形象代言人,由此盆满钵满,不亦乐乎。

文章图片44

杨二车娜出生在此附近的一个摩挲家庭内

在泸沽湖开发上,云南占了先机,四川的摩梭人便把杨二视为“四川人的叛徒”。余不知这个和若干个老外扯过证儿又撕过证儿的杨二女士作何感想!到底是泸沽湖走婚族的后人,透着一种由内而外的自由奔放。

以上所言,乃导游在车过杨二的出生地和她那座半岛时所讲的一段花絮,姑妄听之,仅做参考。以此作结。

2014.7.18—19 初写于泸沽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