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备兵败夷陵的原因深入分析-今日头条

 天山博格达 2022-09-15 发布于新疆

刘备兵败夷陵的原因深入分析

原创·天山博格达

#刘备兵败夷陵的原因有哪些#

本篇从《三国志》的相关记载,来看看刘备兵败夷陵的更深层次原因——蜀汉集团内部矛盾。

我们先来看看在夷陵兵败之前几件大事件的时间节点:

汉建安二十四年秋,刘备进汉中王,同年十二月,关羽失荆州、兵败身亡;

汉建安二十五年魏文帝称帝,改年黄初元年;

魏黄初二年刘备即帝位,改元章武;

蜀汉章武元年秋七月,刘备挥师伐吴。

仔细看看时间节点,问题来了。刘备伐吴原因有二,一是为关羽报仇,二是重新夺回荆州,那么出兵的时间节点什么时候最好呢?显然是关羽兵败身亡的消息传来后,立即出兵,没有任何可犹豫的,此时最好扑捉战机,趁蜀汉上下同仇敌忾之际、东吴在荆州立足未稳之时,立即反击是最佳时间节点;而从刘备后来表现出来的心态来看,他内心也是希望立即出兵的,但为什么实际出兵时间足足晚了一年半呢?显然是内部出现了问题,而且问题不小,从后来刘备出兵前的状态来看,刘备东征孙吴的意志是无比坚定的,而他也并不在乎内部意见的统一,这一点从弃用赵云、欲杀秦宓、不听诸葛亮率群臣劝谏等举措可以看出。

那么,内部究竟是什么问题,让刘备把报仇时间推后一年半呢?做东征的各项准备?显然也不是,此时并没有东征的准备,否则也不会出现张飞限三日要白旗白甲的问题了。我们就回头再看看前面的时间节点,这段时间在干什么呢?在忙着称帝呢,这显然与刘备急于报仇夺回荆州的意志相矛盾。那我们就看看刘备称帝的过程吧。

在关羽兵败荆州后,蜀汉并没有出现声讨东吴要夺回荆州为关羽报仇的浪潮,反而是在魏文帝称帝后,掀起了一股劝刘备进皇帝位的劝进浪潮,按《三国志》说法,先上劝进表的是议郎刘豹、偏将军张裔、偏将军黄权、大司马属殷纯、益州别驾从事赵莋、治中从事杨洪、从事祭酒何宗、议曹从事杜琼、劝学从事张爽、尹默、谯周等人,这些人是什么身份?清一水益州本土人。

有点意思了,再看看刘备称帝后,诸葛亮是丞相,九卿人员又都是什么人呢?其中太常卿赖恭、光禄勋卿黄柱、少府卿王谋、大鸿胪卿何宗是益州本土人,加上尚书令刘巴、太中大夫宗玮及议郎许慈、孟光、刘豹、向举等人,益州本土人士占了多数,这可与蜀汉集团内部荆州、益州、元老三派的构成不符了,再看武将方面,益州本土的李严升辅汉将军、吴壹升护军兼讨逆将军、关中都督,是不是有点意思?本土派出问题了,在要回自己的利益呢,此时刘备根本就无暇准备东征,忙着摆平本土势力呢。

我们再看看刘备带的东征将领都有谁?左右领军吴班、冯习,前锋张南,由偏将军黄权以及赵融、廖淳、傅肜、杜路、刘宁、陈式等分领各军,这些人一样都是益州本土人士,而蹊跷的是刘备把本应在后方组织后勤粮草的益州本土文臣尚书令刘巴、太常卿王谋、大鸿胪卿何宗、太中大夫宗玮、从事祭酒程畿、从事王甫都带着一起东征了,军事可不是这些人的长项,刘备不知道吗?肯定知道,可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呢?只怕是内部还没有完全摆平,这样一支以益州本土文臣武将为主力的军队,在心浮气躁的刘备率领下,焉能不败?

欢迎师友们细品,欢迎指正讨论。(文章原创,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