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体证修行:给身心寻一处桃花源。

 知本学社 2022-09-15 发布于山东

现在很多人,喜欢修行了。

修行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大宗师》:“彼何人者邪,修行无有,而外其形骸。”

查阅百度,对修行的解释有几下几个意思:修养德行,培养美好的品行,一个人的操守,宗教人士的日常行为,以及普通人理解的行善积德。等等。

在我粗浅的理解中,修行一词,指的是修正自己的身心,行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吃斋、念经、打坐、冥想等等,都不是真正的修行。

开悟,是修行的开始。修行,是开悟后的行为。境界,是一个人受悟道深浅的影响、修行远近的积累相关系。

时人追求开悟。而且有不少的群体把开悟理解成了得神通:比如开天眼,比如知未来,比如得长生,等等。

开悟,从最简单的层面上理解,就是“开始悟道”。一个人,对世事看得透几分,就是他对道理悟到几分。如果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从不同的层次分析问题,那就是一个相对全面的方法。正如古人诗中所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些不同,是因为角度、距离的不同导致的。

这些东西,就是属于“知”的范围。知而后行,才是真知。知而不行,不是真知。

那么,开悟,就是知;修行,就是知而后的行。知行合一,就是悟道之后,按照自己所悟出来的道理做人做事。

修行,就是修正身心。心正、身正,就是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身心合一,是修行人首先要坚持的第一原则。身与心二者中,修心是最关键的。

《西游记》讲的就是一个人修心的过程。

悟空就是一颗心,其猴子的形象,代表了人心如猴一样上窜下跳、不得安宁。玉皇大帝为弼马瘟修建的齐天大圣府,内设二司:一为安静司、一为宁神司。安静、宁神都是直指此心。后来观音菩萨骗悟空戴上的紧箍咒,其学名为“定心真言”,就是约束这颗心的。这是外来的约束。陪唐僧取经,路上首先打死的六个强盗,其姓分别为眼、耳、鼻、舌、身、意,意思是要摆脱身体感官对自己那颗心的控制,去掉外在的诱惑。一路上的妖魔鬼怪,就是一个人内心中的种种欲望:白骨精为欺骗心、黑熊怪为显摆心、红孩儿是心火、老鼠精为欲望、乌鸡国的全真道士为报复心等等。一路上,悟空这颗心除掉种种心魔,就是一个人修正自心的过程。

自律即自由。外来的约束终归给自己带来的是痛苦。自律,就是自己对自己的约束,就是知道什么不可以做、并且真的能够不去做。自律,就是修行。

修行,离不开红尘。红尘中的修行就是:人在红尘中,不问红尘事。

那些避开红尘、不闻人间烟火味的所谓的修行者,那是逃避。

真正的修行道场,就是人间红尘。人在红尘中、不问红尘事就是修行。

一个医生,手里握着手术刀,看着躺在手术台上的病人。这位医生应该如何想?

医生的眼里、心里只是看到病灶,手中的刀子直向病灶而去。病灶去除,病人离去。这是第一种选择。

医生的眼里看着病人,心里想的是这个病人是个杀人犯,这种人就应该死去。于是,手中的手术刀不是直向病灶,而是直向心脏。病人死去。这是第二种选择。

第一种选择,医生就是医生。病人的其它身份与医生无关,治病,就是医生的本分。

第二种选择,医生不是医生,医生代替法官做了宣判、医生代替武警做了枪毙。医生没有尽医生的本分。

第一种选择的医生,就是人在红尘中、不问红尘事。而第二种选择的医生,就是人在红尘中、却问红尘事。他人的是非,不能掺和。掺和了他人的是非,自己也成了是非人。是非人不是修行人。

修行,要给自己安置一处桃花源。

人生需要积极的行为和态度,面对人生中遇到的所有的事情。修行,就是不断寻找解决问题的最合适的方法。

逃避不能解决问题,到终南山中的小泥房里打坐,也解决不了人生的困惑。因为需要遇到的问题必然会遇到。

我们需要在自己的心中给自己一处桃花源,也在现实生活中为自己安放一处桃花居。少一些欲望、贪婪,心里的桃花源就会越来越靠近;少一些无所谓的事情、疏一些不三不四的人,生活中的桃花居就越来越清静。

这就是我对修行的体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