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因数和倍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曹彦东

 自主发展 2022-09-15 发布于北京



《因数和倍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知道因数、倍数两者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2.使学生学会用因数、倍数描述两个整数之间的关系。掌握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渗透有序思考的方法。
3.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
教学重点

1.建立因数、倍数的概念,并让学生理解、掌握。

2.学会有序的找出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有序的找出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好朋友,你能告诉我你的好朋友是谁吗?

学生回答。 

师:哦,老师知道了。XXXXXX的好朋友。如果他这样介绍:XXX是好朋友。能行吗?

生:不行,这样就不知道谁是谁的好朋友了。 

师:朋友是表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们在介绍的时候就一定要说清楚谁是谁的朋友,这样别人才能明白。在数学中,也有描述数与数之间关系的概念,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方面的一些知识

二、认识因数和倍数

1.出示卡片1、2、3、4、5、6、7、8、12、15、21、24

(1) 用上面写有数的卡片组成除法算式,使算式的商为整数且余数是0。(生说,师板书)

(2) 观察这些算式他们有哪些特点?(被除数、除数、商都是整数并且没有余数)像这样的算式,我们说它们是能够整除的算式。

2.在能够整除的算式中,这三个数之间还存在一种关系,你们知道吗?

例如:12÷3=4,我们说 12是3的倍数,3是12的因数。那12和4呢?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师:那如果说12是倍数,3是因数对吗?

3.练习。那这些算式呢(根据板书学生所列出的整除算式),你能说出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吗? 

师:刚才我们所学的因数和倍数,就是我们这节课所学的知识。为了研究方便,我们把这些数规定为自然数,并且不包括0.

4.刚刚我们通过除法算式找到了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那你能找到一个这样的算式吗。你想考一考谁?

5.说出了这么多的除法的算式,那这个算式呢,出示乘法算式:4×3=12,你能根据这个算式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吗?

举例:同桌说一说。

三、探寻找因数的方法。

过渡:看来在乘、除法算式中,同学们都能够很好找到因数和倍数。那么有接下来新的挑战来了,你们准备好了吗?

1.请看这组数:

(1)你能从中选两个数,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 谁是谁的倍数? 

 2、5、9、18、20、36 

(2)36的因数有哪些?(2、9、18、36)那36的因数只有这四个数吗?

(3)你能试着找全吗?

①独立思考

②汇报

我们可以这样思考:

1×36=36            36÷1=36

2×18=36            36÷2=18

3×12=36            36÷3=12

4×9=36             36÷4=9

6×6=36             36÷6=6

(板书)     36的因数有:                       

③回顾。

2.12、18、24的因数各有哪几个呢?投影答案

3.议一议:一个数的因数有什么特点呢?(个数有限、最小是1,最大是本身)

4.练习:

(1)8是倍数,4是因数。…………… (   )

(2)两个整数,比较大的整数因数一定多。………………(      )

(3)小游戏:找朋友

要求:学生记住自己的学号,然后听老师的要求,符合要求的站起来,站对了就是老师的好朋友。谁是15的因数?    

四、回顾整理。

本节课,我们首先通过数字卡片列出了能够整除的算式,认识了因数和倍数的关系,并了解到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进而我们寻找36、12、18、24的因数,了解了因数的特点。

*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