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礼义廉耻——实现社会价值的阳光正道

 心佛一如 2022-09-15 发布于江西
图片

      这副对联征集于江西吉安。吉安是庐陵文化的发源地,作为传统儒家理论的“八德”,以“孝弟忠信 礼义廉耻”为内容的楹联、牌匾在当地古代士绅家庭大量存在,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核心之一。今天我们来讲讲下联:“礼义廉耻”。这四个字,也是我们实现社会价值的阳光正道。

图片

     “礼义廉耻”从一开始,就是作为一种社会治理所奉行的道德教育理念提出的,即儒家经典所言:“礼、义、廉、耻,国之四维。' 在统治者看来,礼义廉耻犹如治国理政的四根基本支柱,一旦有一根发生断裂,政权就要倾斜,因而缺一不可,如果国家丧失这“四维',国将不国。

      它是在“孝悌忠信”的个体品德修养上,衍生出的实现社会价值,亦即“治国、平天下”的行为道德准则,以此为基为器,达到“德治”的终极目标。摒弃这一思想中陈旧过时的观点,其尚礼义、知廉耻、奉公为民的道德实质,在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推进发展的新时期里,依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图片

      “礼',是中国古代的等级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规范和社会规范,类似“法”和“德”的结合,如《礼记·曲礼上》曰:“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辩讼,非礼不决”。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德”的内涵尤为凸显,即遵从道德规范,行事有准则。我们今天有句话讲“自律才能自由”,其实孔子早在2000多年前就讲过:“从心所欲不逾矩”,人是群体居性动物,在一个群体里,只有遵循一定的规则,才能达到相对的“随心所欲”,也就是“越自律越自由”。这也就是一个懂“礼”的人,总能使我们起敬的原因。

      儒家之礼,讲究“恭敬撙节退让”,自由是循道而行、依理而为、仗义而起,平等是各遂其性、各安其份、各有所足,它不但可以成就公民的个人道德人格,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伦理秩序的基石。

图片

      义,即君子作为一个社会成员应尽的责任。孟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即指明了君子与小人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品德高尚者常怀大局意识和集体观念,明白对国家、社会、他人有益的事,拼上性命也要去做,这就是“舍生取义”。从文天祥、史可法到张思德、邱少云再到去年中印边境冲突中以寡敌众、狭路亮剑的解放军将士,中华民族从来不乏这样的大义英雄。

      孟子曰:“义,人之正路也”,义,是责任与担当,是分辨羞恶之心的界线,重义轻利,舍身取义,是正人君子所当行的光明大道,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涵。

图片

      廉,清也。即克制物欲和廉洁清正。儒家倡“廉',主要基于内圣自修与外王事功的需要。从内圣来看,“廉'是修身养性、成就完美品格的内在支柱;从外王来看,“廉'是为政之本,能“廉'则能守,做到无欲则刚,处事公正,从而实现政通人和。

图片

      廉与耻总是连在一起,廉是自守清操,耻是羞恶之心,“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当遇到背离道德原则之事时,因为有“知耻”之心,就会进行自我反省,规范自己的行为而有所不为,或者改过弃非。廉耻是个人立身于世的大节,失去了“廉',则什么都要取;失去了“耻',则什么都会去做。古往今来,历朝更迭,克己奉公、廉洁自律的人总能彪炳千古,如清白传家的杨震、一钱太守刘宠等,我们馆里都收藏有赞颂他们的牌匾,而见利忘义、贪得无厌之徒却遗臭万年,如严嵩、和砷之流。

图片

      “礼义廉耻'的时代内涵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变化,但其核心伦理实质可以归纳为遵从正确行为准则、践行集体道德观念、信奉廉洁奉公精神、常怀知耻节制之心,这是一个人实现社会价值的正道,也是党和国家对各级党员干部的一贯要求。在党风廉政建设中,推崇道德教育,对于提高党员干部的品德修养和廉洁自律能力尤其重要。

      “礼义廉耻”文化,蕴含着深厚的管权治吏、治国理政思想,有丰富的崇德重礼、礼法相依、正心修身的历史智慧,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优秀的文明DNA。时代发展到今天,“礼义廉耻”四种道德追求,对于培养责任意识和树立奉献精神,对于实现人际和谐、讲求谦敬礼让、追求精神境界、塑造理想人格依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对中华传统美德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使得尊老爱幼、孝敬父母、见义勇为、舍生取义、廉洁自律、勤劳节俭等传统美德倍受人们推崇。这些优秀的道德传统值得我们每一个华夏儿女继承和践行。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