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奇的三门峡(上)

 与春天同行 2022-09-15 发布于青海

大禹治水,劈峡为人/鬼/神三门,引水东去,故名三门峡。昔日游华山,曾作停留。今乘大巴前往。

先看“万里黄河第一坝”~

(1)三门峡水库。

此为黄河中游,两岸夹壁,适合拦水。下游悬河,三年两决。52年,主席提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苏联专家撤走,我们自己动手。蓄水后,黄河不再泛滥,上游却现淤积:河床渐高,汾渭河口淤堵,西安告急!水库刚刚建好,再炸掉?反复商议后,决定开孔排沙!发电量自然锐减;沃土淤沙,移民回迁已无地可种。哪有综合效益?教训惨重!

市区东北,沿黄路畅。但见坝长713米/高106,拦腰断河,蔚为壮观!浊浪中凸露一岩:砥柱石,即“中流砥柱”!建库时工人欲加清除,总理来电:搏击中流,屹立不倒,象征我中华民族!文化遗产要保护!

500米下游,一桥飞架。河道开始弯转,如带飘飘!登小亭环视,南山竖岩朱漆大字“朝我来”~意指砥柱石:两岸夹山,水深流急,暗礁让多少行船沉没。过三门后,艄公须锁定砥柱石。将触未触之时,回水会将船体推离,顺入河道。一味想躲,反而撞个正着!

三门峡还有一个地标性景点~

排洪时波涛汹涌

今只排沙,见中流砥柱

河道弯转如带飘飘

南崖巨岩朝我来

(2)地坑院。

平地掘坑,四壁凿洞。之前陕县,领略过“见树不见村,进村不见房,入户不见门,闻声不见人”的奇妙。今入景区,导游告诉~

趣事一:“外国人的发现”!上世纪30年代,美国人出书《沒有建筑师的建筑》,地坑院奇特的高空照片,引世界关注!今天我们知道,此乃“中国神秘的古村落”,“人类穴居的活化石”,国家非遗!

趣事二:不仅冬暖夏凉,重要的是坚固实用。 烈日炎炎,广场无处可躲。进南门左拐,阴阴凉气,已入地下。四合院,每面双窑:正窑父母,儿女两侧,对面谷米杂物。天井设拦马墙,院中留蓄水井。植梨一株图“吉利”,拐角凿坡通上下,“过山灶”一字长蛇连放9锅。谁家来客,十大碗,一气呵成!

趣事三:脚下陕州界。周武王劳疾,成王年幼,周/召共辅之:以陕为界分治东西,界桩今尚在!陕之西(陕西),召公问政于阡陌之间,决讼于甘棠树下,受民爱戴。后佐康王,创四十年不用刑律之“成康之治”!“甘棠遗爱”:既歌颂了召公鞠躬尽瘁,又为后世立下了勤政廉政之样板!

下一站,景点新秀~

景区广场烈日炎炎

景区东院地上古建

天井拦马墙

院中蓄水井

普遍种梨谐音利

怡然自得

过山灶

婚房

织布机

端米的簸箩

盛水的桶盆

地平线之下

门外烈日当空,院内凉风习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