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建盏行业不断发展,建盏在收藏界逐渐走俏,曾作为国礼赠送外国贵宾,在各大国际拍卖会中拍卖价格也是屡创新高,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成为收藏界的'新宠'。对于很多盏友而言,辨别建盏器型,欣赏建盏釉色是轻而易举之事,但对于建盏的烧制工艺却并不精通,究竟是什么样的烧制工艺,需要经过多少道工序,才可以使得一抔又一抔不起眼的红棕土变成巧夺天工的瓷器,其中需要克服多少难题才得以成功? ![]() 建盏的烧制工序分别是:1、选土、选矿2、碎土3、淘洗过滤4、陈腐5、练泥揉泥6、制坯7、修坯8、素烧9、配釉10、上釉11、装窑12、烧制13、出窑。以上工序虽看上去仅仅是短短的几字,但匠人们却要花费无数个日日夜夜,其中的辛酸不言而喻。 ![]() 1、 选土、选矿常言道:无铁胎,不建盏。两宋时期,建盏之所以能够在众多瓷器中脱颖而出,成为一代帝王宋徽宗的真爱茶具,建盏的铁胎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建盏因产自建窑而得名,建窑窑址位于福建省福州的水吉小镇,该地红棕土的含铁量极高,是烧制建盏最佳的原料,这并不意味着该镇的所有红土都宜烧盏,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测,进而选择最适宜的土。 ![]() 2、 碎土将选好的颗粒状红土借助一定的工具碾压成细土。 ![]() 3、 淘洗过滤顾名思义,指将泥料中的颗粒状物体筛选过滤除去,便于后续工序的进行。 ![]() 4、 陈腐陈腐,瓷器术语,指将泥料放置在一个封闭的室内,室内不得有日光,且空气不流通,期间还要保持一定的温度与湿度。一般情况而言,陈腐的时间越久也就越好。 陈腐这一工序的目的是让泥料更加均匀,坯体的强度和可塑性更强,降低变形的几率。 ![]() 5、 练泥揉泥练泥揉泥能够去除泥料中的空气与杂质,使得泥料更加细腻紧致,且湿度均匀,在后期制坯时能够降低干裂、开裂以及变形的几率。 ![]() 6、 制坯制坯有手工拉坯与机器模具压坯之分。手工拉坯指匠人们手工制作坯体,这一工序往往需要有经验的老匠人来完成。机器模具压坯相比较手工拉坯效率更高,但常给人千篇一律之感,因此价格低于手工拉坯。 ![]() 7、 修坯传统建盏的修足方式是浅圈足,用修刀修出。部分工艺师为展现个人独特的风格,钟爱带齿的修刀。修足之后还可加底款,底款有手刻款与印款两种。 ![]() 8、 素烧素烧,指将未上釉的建盏坯体在低温环境中预烧一遍,这一工序的目的为增强机械强度,同时也可以除去部分易裂、易碎的素坯。尽管如此,建盏在入窑烧制过程中还会出现变形、开裂等瑕疵。 ![]() 9、 配釉建盏的釉色与斑纹神秘莫测,变幻万千,但其釉料却十分原始,釉料配方为天然的铁釉矿加草木灰搅拌均匀制成。专家已进行了检测,证实了釉料安全并无毒。 ![]() 10、 上釉施半釉为建盏烧制工艺的一个特色,若施全釉,釉水在高温环境中则会向下流而出现粘底的情况。上釉需手熟,若是过薄,结晶的生长余地较小,难以形成精美的斑纹,若是过厚,则易粘底。 ![]() 11、 装窑传统的龙窑以匣钵分装,现代的电窑常在胎底垫氧化铝粉。 ![]() 12、 烧制两宋时期,烧盏在依山而建的龙窑中进行烧制,现如今工艺师多是用电窑烧盏,无论哪种烧盏方式都要满足两个条件:窑内保持高温环境和良好的还原气氛,想要烧制出精品建盏,缺一不可。 建盏入窑后,烧盏师傅需全神贯注,慎重把控窑内的温度,可想古代龙窑匠人烧窑的艰辛。现如今电窑烧盏也并非拨动开关那样简单,电窑自身不能自动还原气氛,需人为控制。 ![]() 13、 出窑由于建盏烧制工艺的难度较高,成品率较低,难以避免的会出现一些瑕疵品、次品,这些产品往往会就地处理,不会流入市场。'入窑一色,出窑万千',出窑之后的精品建盏都是独一无二的,它们是天时地利人和的产物,是世间精品,是上天的眷顾。 ![]() 建盏烧制工序可以用简单的文字描述,但其中的艰辛却一言难尽。烧制过程中,匠人们还需要根据时间、气候、温度等因素的变化进行及时的调整,需要克服的问题多种多样,历经艰辛,只为一盏。 大师建盏推荐气烧师大 仿古第一非人遗承传人 竹吕兴老师品作【仿古油盏滴】 宋韵应在犹 古色宛前在 ![]() ![]() ![]() ![]() ![]() ![]() 有关于建盏的任何问题,可以后台私信笔者,笔者将会第一时间为你解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