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车小鬼大——美国M50“安托斯”六管无后坐力炮车

 兰州家长 2022-09-16 发布于甘肃
文章图片1

这不是异想天开的科幻构想,这是一种真实存在的战车,而且是经历过战火洗礼的战车。这就是美国M50“安托斯”六管无后坐力炮车(Ontos,希腊语中“随身物品”或“小东西”的意思)。

历史和发展

M50是美国在冷战时期准备进行大规模坦克战而研制的反坦克车辆,特点是重量轻、成本低、火力强,适合装备要求高机动性的轻型部队。美国陆军起初计划订购1000辆,作为空降坦克歼击车配备给空降部队和轻型步兵师。1950年11月,威斯康星州的艾利斯·查尔莫斯机械公司获得了研制这种轻型战车的项目,车辆研制代号T165。但到了1953年美国陆军认为M50已经不适应实际的需要,于是准备取消M50的订单。在这个关键的时候,M50被美国海军陆战队看好,才得到了继续发展的机会。

文章图片2

经过4年的研制,第一辆M50原型车在该公司位于印第安纳州的农机装配车间诞生。只经过了50个小时的行驶试验,这辆原型车就交付军方进行作战性能测试。随后,经过改进的生产型车开始投产。到1957年11月生产结束时共有297辆M50交付美国海军陆战队,每个师属坦克营配备45辆。

车体部分

M50的外形再奇特不过了。它的车体由T55/T56装甲输送车发展而来,车长3.81米,宽2.59米,战斗重量8.1吨,非常小巧。车体装甲由焊接的钢板组成,正前方的装甲厚25毫米,可以抵挡12.7毫米机枪弹的射击;侧面和后面的装甲板厚度都是13毫米,只能够抵挡一般7.62毫米枪弹或炮弹破片;车底板厚6.5毫米,防地雷能力较差。M50的车体上部呈奇特的金字塔形。金字塔的顶端是一个非常简易的炮塔,也是车长的指挥塔。火炮的固定装置从指挥塔两侧伸展出来,每侧安装3具106毫米无后坐力炮。

文章图片3

M50六管无后坐力炮车前向视图

文章图片4

车体右前方是动力室,旁边是一个完整的战斗室,动力室和战斗室之间有防火墙间隔。战斗室后部是一个大型车尾门,尾门上还有观察窗。M50的尾门可以在行驶的时候一直打开,乘员们也喜欢开着尾门使空气对流,但路上扬起的尘土随风进入车内,弄得舱室和乘员都是脏兮兮的,因此M50也被戏称为“猪”。

文章图片5

M50有三名乘员。驾驶员的位置在战斗室的左前方。他可以开窗驾驶,也可以在战斗时通过舱盖下的M13型潜望镜驾驶。驾驶员通过两根操纵杆控制车辆的转向,变速杆则在驾驶员右前方。驾驶室的右侧壁板上有一个连通动力室的舱门。驾驶员可以通过这里对发动机进行简单的维护或者修理。驾驶仪表板在舱门的上方。上面的仪表包括润滑油温度和压力表、油量表、发动机油压和温度表以及电瓶电压表等,此外还有各种警告灯和电路开关。

文章图片6

车长也是炮手。他坐在车体舱正中间,可以通过上方的指挥塔舱口进出车辆。车长面前是火炮的控制设备——一个有着很多旋纽的大工作面板。M50的炮塔可以进行左右各40°的转动(原型车只可以在左右各15°的范围内旋转),火炮可在-10°~+20°的范围内进行俯仰,这些动作都通过车长摇动手摇柄进行人工控制。车长的半圆形指挥塔舱口前方的横杆上还安装了一挺7.62毫米M1919A4型“勃朗宁“机枪(备弹1000发),作为近距自卫火力。后来用M60通用机枪代替了“勃朗宁”机枪。

文章图片7

填装手坐在战斗室左后方,负责无线电联络和弹药装填。这个位置上方没有开口,在大热天是最艰苦的地方。实际上,不堪忍受酷热的填装手经常坐在车体外面或者搭乘同路的其他车辆。战斗室右侧则是备用弹药的空间,在这里最多可以存放4发备用弹。在车舱底板下还有一个存放8发备用弹的弹舱(战斗室的地板可以打开以放取弹药),所以连同炮管里的6发待发弹,M50共有18发炮弹可供使用。

由于填装手必须通过后门出到车辆外面进行再填装作业,所以极易被敌方炮火、轻武器或狙击手杀伤,尤其在核生化战争时更不安全。有意思的是,在越南战场的特殊环境下,有一个M50炮车排的人员将驾驶员和车长的座椅拆除后,在车内塞进了30发炮弹,驾驶员和车长就直接坐在炮弹上执行作战任务。

文章图片8

在战斗室的左侧还安装了AN/PRC-10电台、AN/VRC-8电台和AN/VIC-1车内联络设备。电台的天线在车尾门上方。电台旁边有12.7毫米和7.62毫米机枪子弹盒,车内共储藏着80发12.7毫米子弹和1000发7.62毫米子弹。此外,战斗室左侧的架子上还有一枝11.43毫米M8A1轻机枪和6个30发的11.43毫米子弹弹匣供车组乘员下车作战时使用。此外,M50的乘员们也在战场上捡了不少北越军队的武器来使用,包括“汤姆森”冲锋枪、AK-47冲锋枪和SKS步枪,一辆M50的车组竟然还在车前方固定了一门60毫米迫击炮!

文章图片9

动力和行动部分

早期型M50采用通用动力公司的SL12340直列六缸汽油机为动力装置。这种发动机在3400转/分的转速下的功率为107千瓦,它也是当时美军大量使用的2.2吨通用卡车的动力所以发动机维修和更换都很方便。

发动机的动力通过艾利逊公司的XT-90-2机械变速箱传递到前面的两个主动轮上。该变速箱有3个前进挡和1个倒车挡,可以使车辆达到48千米/时的最大速度。发动机的排气管和消声器从右侧穿出装甲板,布置在车体外部。M50油箱容量为178升,可以行驶240千米。

文章图片10

后期生产的176辆车换装了克莱斯勒公司的HT-361-318型V形八缸水冷汽油机,变速箱换成经过改进的XT-90-5型。这批车辆被称为M50A1。新型发动机在3450转/分时功率增加到132千瓦,从而改善了其机动性能。此外,为适应新动力系统的要求,M50A1还在车体的上方增加了发动机和变速箱的通风散热百叶窗。

M50的主动轮前置,每侧的4个负重轮采用弹簧扭杆悬挂装置,负重轮外面还有一根履带松紧度调节板以适应不同路面的要求。M50的履带比较特别,每侧的履带由5个履带分段组成,每个分段长1.22米,其主要部分是两段并列橡胶带及其连接橡胶带的金属履带板,履带内层还有两层驱动齿。

文章图片11

这种0.5米宽的履带使M50的单位压力只有33.3千帕,使M50在松软的沙滩和沼泽上行动自如,并可以爬过0.76米高度以下的垂直墙,越过1.37米以下宽度的沟壕,无准备时能涉水0.6米,加装附件后能涉水1.5米。履带的更换也比较方便。一名熟练的乘员可以在一个半小时内更换好一侧的履带。

火炮部分

安装在炮塔两侧的6门M40A1C型106毫米无后坐力炮是M50的主要武器。该炮是美国于20世纪50年代在M27型105毫米无后坐力炮上改进而成的一种轻便灵活的制式反坦克武器。它不仅可以安装在简易炮架上还可以以单管或者多管的方式安装在各种车辆上发射。M50炮车可以说是安装M40管数最多的车辆。

M40型无后坐力炮全长3.404米,可以发射成型装药破甲弹、碎甲弹和反人员高爆破片弹,炮弹初速500米/秒,最大射程为7700米,有效射程2750米。其中M344型破甲弹在60°着弹角上破甲能力为150毫米的均质钢板,也就是说,M50炮车可以击穿当时大多数坦克的侧后装甲。

文章图片12

每管M40火炮的重量为130千克,加上固定和瞄准装置,M50的炮塔承重达到了770千克,所以每次经过颠簸的越野行驶,必须对各炮管和炮架进行校正才可以保证射击精度。此外,M50最下面两管无后坐力炮可以在必要的时候迅速拆卸下来,用最原始的方法瞄准射击。

M40的炮管上还有一挺12.7毫米口径的半自动测距枪。该枪发射一种特殊的爆炸子弹(备弹80发),不仅弹道与无后坐力炮弹非常相似,还可以在击中目标时有较明显的特征。M50炮车下面两管火炮的测距机枪被拆除了,只保留了上面两管火炮上的测距机枪。车长发射步骤一般是先通过指挥塔上安装的M20A3C潜望镜对目标进行直接瞄准,然后再发射3~4发12.7毫米测距子弹判断能否击中目标,在火炮控制面板上选择若干个炮管后,才扣动发射扳机。

文章图片13

使用情况

M50的设计体现了海军陆战队对战车的要求——在尽量小的车辆上配备尽量强的火力,所以深受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喜爱。

M50的第一次浴血是在多米尼加共和国作战,对手是多米尼加叛军的瑞典造L-60轻型坦克(1939年生产)和法国造AMX-13轻型坦克(1952年生产)。M50在零星的战斗中取得了两次胜利,击毁了L-60和AMX-13各一辆。

1965年初期到1969中期,约65辆M50又随着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师的第1和第3反坦克营进入越南战场,更加显示出其独特的作用。不过这种作用不是原先设计的反坦克,而是为步兵提供直接火力支援,攻击敌人阵地和火力点,或者作为据点防守的火力点使用以及用于巡逻和警卫。

文章图片14

1965年8月,M50参与了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一次大的战役“星光行动”——防御北越第1团对美军朱莱基地的进攻。战斗证明了这种装甲车辆在稻田及丛林地带作战的可行性,并初步摸索出了美军在越南地区的装甲车辆战术。在阵地防御时M50发射的炮弹具有重型迫击炮弹的威力,又具备直瞄火炮的射程和精度。齐射反人员炮弹时能在瞬间杀伤大量北越士兵。

此外,M50凭借小巧的体形和较低的地面压力,能到达一般装甲车辆难以到达的地方作战,作战的灵活性相当高。但M50的火炮发射时会造成明显的火光和烟尘,容易暴露目标,从而遭到RPG火箭弹等反坦克武器的集中打击,所以M50开火后一般由步兵掩护匆匆转移阵地。

文章图片15

1968年溪山战役中,第3反坦克营两个排的M50被作为移动防御火力点使用。春节防御战时,美军陷入街道作战,在恶劣天气严重影响空中和炮火支援的情况下,M50发挥了决定性作用。1969年海军陆战队从越南撤出后,部分M50仍留在越南供陆军使用。用船运回国的M50很快退役,拆除了炮塔后,底盘被作为拖拉机或推土机。现存完整的M50已经非常稀少。

M50无疑是一种简单、便宜而实用的车辆。尽管如此,装甲太薄、再填装能力弱和没有任何安全装置都是M50非常明显的缺陷。随着更加具有优势的反坦克导弹的出现,无后坐力炮车逐渐在各国军队中销声匿迹。M50也不例外,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逐渐被淘汰,又由于产量太小,它很快被人们遗忘了,此后也再没有安装如此多管火炮的战车出现。

文章图片1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