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梦想破灭时......

 偶然间的菲菲 2022-09-16 发布于河北

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这样说道:

“人的本质,就是一个人活着不要对别人心存太多期待,我们总是想要找到能为自己分担痛苦的人。可大多数时候,我们那些惊天动地的伤痛,在别人眼里,不过是随手拂过的尘埃。或许在成人的孤独,就是悲喜自渡。”

什么是“自渡”?如何“自渡”?

我们曾以为努力就会实现目标、实现目标就会快乐、足够优秀就会被爱、与梦想中的伴侣在一起就会幸福、承诺永远不会改变、自己最信任的人不可能背叛自己……

当现实一次次冲击着我们的期待,曾经依赖的幻想破灭了,我们会开始怀疑自己的价值,更不知道该用何种心态去面对以后的人生,我们开始变得孤独,感觉没有被理解,抑郁便悄然产生。

万事有因果,抑郁也是如此。其实抑郁不可怕,战胜抑郁的关键在于理解抑郁为何发生。

首先我们要清楚,孤独的本质是什么?孤独或许不是一个人生活,也不是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看电影,而是寻求被理解和信任。当你发现世界上没有能理解你的人,因为你的经历和感受,被人无法复制并体会。

在《走出幻灭》这本书中作者的文字让我更加深层次地,发现人的成长,本质上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一次次学会在变化中抛弃旧的价值观,重塑自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世界不是自己以为的那样,并感到迷失、愤怒、恐惧、悲伤、无助、丧失希望和动力,但这也是我们变得更加成熟、强大的必经之路。

作为精神分析师,本书作者简·大卫·纳索在1969--1980年,与精神分析师雅克·拉康学习并共同发展精神分析事业,并与1999年荣获“法国荣誉军团”勋章,同时获得拉丁美洲多所大学的“容易博士”称号。

他倾尽其50余年的临床经验,为我们提供了理解抑郁的新视角,像剥洋葱一样层层拆解抑郁发生发展的内核,用鲜活的案例帮助我们理解抑郁,同时也给了我们战胜抑郁的工具。

作者认为:抑郁的发生主要经历4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根源,源于我们早期经历的创伤。它为抑郁的发生埋下了种子。

奥地利著名精神学家阿德勒,完整句子为“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童年对人生的影响从我们刚刚出生那一刻起,就开始了对“生活的意义”的探索。

第二个阶段是抑郁的潜伏期,为了防御早期的创伤,人们陷入了过度幻想,通过幻想来防御内心未解决的伤痛。

幻想是什么?首先对我们来说幻想肯定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它是一种想象的、刺激的奇思妙想,是激发我们行动力的事物。幻想又是一种召唤,是希望的地平线,是使我们产生期待并推动我们努力前行的刺激物。

可以说幻想由欲望产生,是一种预感,一种内在期待,作者定义这种内在期待为一种健康的自恋情结,但是如果幻想过度,这种内在期待就成为了病理性表现,它是由恐惧产生。

病理性自恋情结幻想是一种儿童在经受创伤后产生的虚构意识,它在儿童无意识的状态下扎根于脑海,最终形成成年神经症患者的性格特征。

关于病态的极端自恋情结作者在第二部分的内容中用浅显通俗的文字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让我们能够时刻省察自己是否过度沉迷,以避免当发现自己失去了过度理想化的自我时,陷入悲伤不已的心理状态。这就是第三个阶段。

第三个阶段是抑郁的导火索,在现实中再次经历情感创伤使得幻想突然破灭,人们不得不面对让人痛苦的现实。而在第四个阶段是抑郁症状的暴发阶段,问题集中呈现。

在书中的第三部分作者通过对干预抑郁症患者的方式方法,进行的大量的案例实践和论证,让我们在情景沉浸式的体验中,感受到这些方法在面对不同的患者,不同的表象,能够准确地做出恰当的回应。

最后,这本书虽说是精神分析对抑郁的全新解读,乍一看像是一本专业性极强的心理书籍,但是它通篇都用了通俗易懂的文字描述以及案例,告诉我们,精神的力量远比你想象的强大。

当我们了解了抑郁是如何发生的,便更能够有针对性地“对症下药”,不仅能够应对抑郁症状,也能够直击问题核心,彻底走出抑郁。当你走出抑郁的时候,你会发现,生命中的所有不如意,都是为了把你变得更加强大。

希望看到这本书的读者,能够让这本书陪伴你、疗愈你,让你重新开始相信自己,找到你喜欢的与这个世界相处的方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