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方欲晓将星落 长空泣血谱壮歌(5)

 金古传奇 2022-09-16 发布于广东

———兴国籍中共高级将领王平民纪事

为何中共中央突然要从晋察冀调回这几个主力团呢?原来,早在1943年7月间,毛泽东收到了一份机密情报,获悉蒋介石密令胡宗南正加强部署,欲进攻陕甘宁边区,突袭延安的中共中央首脑机关。为了顾全抗战大局,保证八路军在前线的抗战力量,中共中央当时只能冒险唱“空城计”。到了1944年后,蒋介石进军延安的意图越来越明显,中共中央决定抽调一些兵力撤回延安,以防不测。

1944年3月,王平民和邱蔚带着晋察冀一分区的一团到达延安。这支涌现“大渡河十七勇士”和“狼牙山五壮士”、毙日军“名将之花”阿部规秀的英雄团受到了延安群众的热烈欢迎。毛泽东还亲自接见了一团团长邱蔚和政委王平民,对他们在晋察冀根据地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

同时调回延安的部队除一分区的一团外,还有晋察冀其它分区的第五团、第九团、第三十四团、独立团和骑兵团等部。晋察冀军区的这六个团,合编为晋察冀军区机动旅,黄永胜任旅长,邓华任政治委员,陶汉章任参谋长,袁升平任政治部主任。1944年秋,该旅改称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第二旅。仍由黄永胜任旅长,邓华任政治委员,陶汉章任参谋长,袁升平任政治部主任。下属各团番号不变。王平民任教导二旅一团团政委。

1945年8月9日苏联红军支援中国抗战出兵我国东北,日军溃败。8月10日至11日,朱德总司令代表八路军延安总部连续发出大反攻命令。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东北光复。

1945年9月,教导第二旅奉令抽调一团、五团、独立团三个团由黄永胜、邓华率领开赴东北、华北。王平民率教导二旅一团进入冀热辽地区。那时的冀热辽地区包括河北省东部、热河省、辽西走廊和察哈尔省北部的广大地区,处于华北与东北之间,是华北的一翼,也是东北的屏障。日本投降后,冀热辽地区成了我军出入东北的咽喉要地。12月,冀热辽军改称冀察热辽军区,下辖冀东、热河、冀热察3个二级军区,王平民担任冀东军区第十五军分区副政委(属师级干部)。

1946年1月初, 国民党反动派以五个军的兵力,分东西南三路进攻热河,妄图占领承德,切断我华北部队与东北部队的联系。王平民率领冀东两个旅,配合其它军区作战部队,在东线平泉和柏椤树一带与敌第十三军、五十二军展开激战,歼敌一部,保卫了承德。           
                                                 
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停战协定,公然挑起全面内战,大举进攻解放区。根据中共中央“让开大道,占领两厢”经营东北的战略方针,经军区领导研究后决定,我军避敌锋芒,暂时先行撤离承德。中共冀热辽分局、军区、热河省政府等党政机关均于10月间战略转移到了林西地区,继续与国民党反动派周旋斗争。年冬,我东北解放军发动了声势浩大的冬季攻势。

至1947年春,全国各大战场局势发生了重大转变。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各条战线上的不断胜利,国民党的军事、政治、经济出现了异常严重的危机,各解放区部队正在积极准备对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全面的大反攻。在这种形势下,中共冀察热辽分局发出通知,要在原热河省林西县召开冀察热辽第一次党代表会议。

冀东各军分区、地委选派了十三人组成“冀东代表团”出席会议,时任第十五军分区副委的王平民是代表团成员之一。另十二位代表分别是冀东区党委组织部部长苏林燕、第十五地委宣传部长冀光、第十四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艾平、第十四地委民运部长李守善、第十三地委宣传部部长树先第十七专署专员张兆仁、第十二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胡里光、第十二地委民运部长陈东、冀东行署财政厅长王克如冀东军区政治部秘书科科长朱乔生冀东军区政治部主任李中权、第十三专署专员田润芝。这十三位代表都是地、师级别的高级干部,可以说均是重量级人物。

3月中旬,代表团从迁西出发,途经宽城围场乌丹,行程十余天,在月末顺利到达中共冀察热辽分局所在地林西。同行的还有警卫班战士9人、通讯员、炊事员、马夫等工作人员共72人。为确保代表团成员的安全,冀东军区还增派出了一支30余人的步兵警卫排负责保卫工作。

此次党代会从4月2日开幕,至5月14日结束,历时42天。出席会议的党代表共计218人,有冀察热辽军区代表团陈奇涵、黄永胜等33人;热河省政府代表团李子光、杨雨民、罗成德等28人;22军分区代表团邱会作等15人;冀热察代表团刘道生、牛树才等17人;热中代表团王孝慈、黄志勇等21人;热辽代表团陈文彪、谢堂忠等28人;热北代表团权星垣、谢志群等25人;热东代表团王国权、韦祖珍等13人;党直代表团马载、谷云亭、李乐光等23人;冀东代表团苏林燕、王平民、李中权等13人。他们代表着冀东、冀热察、热河区党委,24个地委、3个盟工委、82个县、29个旗以及军队的党组织和全区20多万党员。参会的还有程子华、李运昌、黄火青等中共高级领导干部。

会议对当时全国及冀察热辽区的斗争形势作了极为客观科学的评估,富有前瞻性地判断了全国解放战争的发展方向,并作出了具体的战略部署。无疑,这是一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高级别会议。

      会议进行到4月底时,全国战局正发生着有利于解放区的巨大变化。在东北战场上,东北民主联军经过“三下江南,四保临江”的艰苦奋战,从根本上扭转了被动局面,转入战略进攻。冀东军区部队承担了钳制和消灭冀东国民党军队,阻止其出关增援东北的作战任务。

      为解决冀东军区弹药不足的问题,中央冀察热辽分局立即拨给冀东军区一万余发子弹,以支援冀东部队即将发起的滦东战斗。这批子弹由参加党代会的冀东军区政治部秘书科科长朱乔生负责押运,朱乔生率警卫排先行返回冀东,该排只留下1名副排长和5名战士。

  5月14日,党代表会议闭幕。16日,冀东代表团从林西出发。返程时少了朱乔生科长和警卫排战士,却多了两个年轻女战士。一个是入伍不久的王佩云,刚满19岁,还有一个是22岁的苏延。二人都是冀察热辽军区的电译员,此番是调往冀东军区司令部机要科工作的。她们听说王平民和胡里光都是长征过来的老红军,崇拜至极,缠着他们讲长征故事。虽说是长途跋涉非常辛苦,但大家有说有笑,一路走下来也不觉得疲惫。

      18日(农历四月初一)下午,冀东代表团到达了乌丹。在此之前,冀察热辽军区为了保障他们的安全,特别电令二十二军分区(乌丹军分区)派一个团警戒赤峰,并另派一个骑兵连随行护送。

       分区参谋长夏新明向二十二军分区骑兵三团政治处副主任穆根力交待了护送任务。19日,代表团从乌丹出发,走了几十里后住下。次日,恰好二十二分区司令员吴烈在桥头一带视察部队,于是他亲自安排代表团的行进路线,并命令骑兵三团五连为直接护送部队,交由冀东军区政治部主任李中权指挥。


“首长,快看,前面应该就是小柴胡村了!”电译员王佩云一句话逗笑了大家。

一位警卫员纠正道:“什么小柴胡大柴胡的,那叫柴胡栏子!”

柴胡栏子村在夕阳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醒目。一条干河穿过村前,村东头有条南北走向的大沟,在沟的东边是一片开阔之地。村西横卧着一座起伏的峰峦——胡兰山,村北是崎岖的黄土山麓。村后的山光秃秃像和尚头。村内外都筑有土围墙,用于防犯土匪来袭。村内约莫30来户人家,大半都是土墙上顶的房子。
骑兵连指导员王庆虎向李中权报告:“首长,这里就是赤西界的柴胡栏子村,再往前走五里就是彩凤营子。”

李中权问:“这里离赤峰有多远?”

指导员王庆虎答道:“到赤峰街有八九十里路!”

李中权下了马,和苏林燕、王平民、胡里光等人商议宿营事宜,代表团决定当晚就在柴胡栏子住下。

代表团进了村后,才发现村子太小,根本住不下那么多人。怎么办呢?代表团团长的苏林燕便召集大家商议。


苏林燕道:“村里住不下,我们得想想办法。”

王平民道:“要不继续往前走,到下个村去?”

十五地委宣传部长冀光道:“听老乡说下个村就是彩凤营子,也不是很大。”

李中权道:“夜里行进不太方便,干脆分开住,一部分留在柴胡栏子,一部分去彩凤营子。”

苏林燕分析道:“围场和隆化已经解放了,西南方相对来说比较安全,东面赤峰驻有国民党93军暂编22师,出现敌情的可能性较大。这样吧,骑兵连到彩凤营子去警戒赤峰之敌,其余人都留在柴胡栏子宿营。”(当时隆化其实尚未完全解放)

大家一致赞同苏林燕的意见,代表团及随行人员共七十余人便留在了柴胡栏子,骑兵连立即开往五里外的彩凤营子警戒去了。

王平民与艾平、李中权、胡里光及警卫班住在地主刘万仓大院。西头大院住的是苏林燕、张兆仁、李守善、张树先。在大院的西边另一户人家住的是陈东、王克如、冀光、田润芝和五名警卫员。其余人员则分到各村民家中寄宿了。为确保代表团干部的安全,苏林燕和李中权还安排了多处岗哨进行警戒。

饭后,一位村民气喘吁吁地跑到王平民他们所住的大院,说是有重要事情向首长报告。

究竟是什么重要事情呢?请看下回分解。

点击下方蓝色字体可回看:
东方欲晓将星落 长空泣血谱壮歌(1-4)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