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张治疗类风湿的方子:祛寒湿,补气血,用完手指不痛不胀

 nishougong 2022-09-17 发布于北京

大家好,我是骨科大夫阎晓霞。

今天想给大家聊聊中医上治疗类风湿骨病的经验。

在中医上类风湿关节炎属于“痹症”的范畴,主要是体内正气不足,风寒湿热乘虚而入,造成营卫失和,脏腑功能失调,痰浊血瘀,时间久了就形成了炎症。

所以在其治疗的时候应该从扶助正气下手,以补益气血为主,祛风除湿,疏经通络为辅。

先来给大家分享一个患者的治愈过程。

这位患者是一位58岁的女性,姓马。第一次见她,看起来非常的乏力,脸色蜡黄,行走起来很困难,身体一半靠在丈夫身上。

沟通完才知道,她是在三个月前开始膝盖疼的,马女士正在地里干着农活,突然膝盖下面像针扎一样疼得厉害,突然走也走不了,蹲也蹲不下了。

以为是干活累着了,在家歇了几天,肩膀和腰又疼了起来,稍微活动一下,肩和腰都酸得直不起来。

又过了几天,在吃饭的时候,马女士感觉自己抓筷子很难受,两个手的手指好像肿起来了一样,不听使唤。

放下筷子端碗,感觉手腕也使不上劲,手指来回舒展都很困难。

去医院一检查,医生说她得了类风湿关节炎。

夫妻俩顿时慌了神,心想着这可怎么办呢,不治不行了,去医院治疗又耽误家里的农收,和家里人商量以后,决定找中医调理,不用住院,还能慢慢改善,于是就找到了我。

首诊,我把了她脉沉细,看舌苔暗红苔薄白,我诊断马女士属于风寒湿阻,这类风湿主要表现:腰腿疼痛明显,开始指关节屈伸受限,怕风怕冷,入睡困难,全身乏力,行走困难。

我就给她开了一个方子,方见下:

红参,白术,黄芪,干姜,炙甘草,制川乌,麻黄,桂枝。水煎服

服药7剂后,马女士又找到我,说:感觉周身疼痛有明显的减轻,睡眠有好转,但还是有点怕冷畏寒。

我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了一下方子,又给她开了15剂。

三周后,马女士再次找到我,说周身疼痛的感觉都没有了,而且手指伸张也恢复正常,最大的变化是不再怕风怕冷,腰部有了热气。

为什么这个方子这么有用呢?听我跟你细细讲来

这个方子主要从患者的根本病因出发,也就是阳气虚衰,寒湿入侵

马女士非常怕凉,尤其是四肢和腰部没有一点热气,这都是很直接的体现。

而这个方子主要就是从这两方面入手的,一扶阳,二祛湿

再回头看一下这个方子:

红参,白术,黄芪,干姜,炙甘草,制川乌,麻黄,桂枝

【黄芪】论补气良品,黄芪当属第一。黄芪补的是脾肺之气,治疗气虚、乏力,腹胀、便溏等中焦气虚症的时候经常用到。在方子里协助【白术】健脾益气。

【干姜】、【炙甘草】、【红参】、和【白术】四味药材是健脾名方理中丸的配伍,可以温中祛寒,补气健脾。

【制川乌】善于祛风除湿,扶阳温经;【麻黄】和【桂枝】可以帮助阳气到达四肢,把瘀滞在关节处的寒湿给散布出去。

其实将配方一一拆解后就会发现,方子并不复杂,这些药材也比较常见,方子妙在搭配得融洽,让9味药材不仅能够各司其职,还将其各自的优势和功效发挥到极致。

类风湿关节炎在日常生活中还是比较常见的,如果你也有四肢发凉,腰背疼痛,手指屈伸不舒展的情况,记住两点,补阳气,祛寒湿,只要做到这两方面,基本都会有明显好转,这也是很多中医治疗开方的思路。

最后提醒大家,任何疾病都需结合年龄、病程、症状等辨证用药,切不可照搬经方使用,调理的过程也需根据好转情况调整组方。

祝各位健康安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