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拳法中的“顺”与“逆”——杨氏古派太极拳单操系列

 杨门单操太极拳 2022-09-17 发布于辽宁

歌曰:顺逆之大道,成败之所倚,身随势而转,逆料遂心出。

它的意思是,搞清楚了顺、逆这个事儿啊,那是拳法成败的关键,让身体自然地顺势而为(太极拳不求逆势而上,因为势已成是挡不住的),到那个时候呢,有了这个顺势的间隙,你的身体就能算出下一步的动作了。

——杨门太极拳拳法中,就藏有这样顺-逆的大道理在其中

杨门的拳法——

杨门太极拳的拳法也是杨门太极功——单操,她是独立于当下太极拳套路的另外一个存在,分为自练单操对练单操。自练单操就是一个人的修习、行功(练功),练的是劲路和行气以及心法,;对练单操,就是两个人打对手的习练,练的是劲路的应用、招数和技巧还有心法——老师说,“有了功夫 还要能上身,才是拳术”。

当然,无论自练单操还是对练单操,她们的背后都是太极拳拳理的支撑和验证。(同样 *古拳谱*的每句话都是对应太极功——单操而说的,而不是太极拳套路);

太极拳拳理的背后,是她的自成体系的哲学思想,是古人智和慧的结晶。有单操的功力,再能运用好这套思想体系在拳法中,你——就是“杨无敌”了!(杨露禅先师)。

杨门拳法中的顺与逆-------

“顺心神、逆身体”——杨门太极拳自练单操

1、练拳时要顺心合意

这里的“顺心神”,即顺承自己、顺应自己的心、自己的意,是在练功行拳时,要舒缓和气,虚心,静心 不较劲,安慰自己,鼓励自己,即便行拳中走神了,动作做错了,做的不好,也不要责备自己,一切都是那么的缓和柔软、温情温暖的对待自己的心,爱自己的全程行功状态。

心,不完全是西医说的的心脏她还包括心神、心意,可以说,练拳的过程也是柔软安慰修补自己的心灵的过程。

2“逆身体”是说,我们人的身体受地心引力的作用,也受年龄的影响,在过了生长期之后,不进则退,她会缓慢、自然缩筋,到了老年以后,平均身高会普遍缩筋510厘米,甚至更多,即便是一个长期练武(童子功、练习套路)的人也避免不了严重的缩筋,外表看上去,我们觉得他(她)变矮了。

而杨门太极拳自练单操是可以“逆生长”,让我们延缓缩筋坏骨。“逆生长”是一个结果,行动呢,就是每天的习练单操的行功走架!(为什么不是太极拳套路?因为单操的动作要领,行功口诀就决定了她每一秒都在拉抻)不要小瞧这行功的一个小时、两个小时,她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和地心引力相对抗——那是一场真正的、卓绝的、有效的、默而不闻的“抗衡”。其结果就是使得我们的身高到年老还能保持看上去变化不大。

3、心神上的“顺”和身体上的“逆”,在自练单操体系中完美展现,也明白地展现了太极拳的一阴一阳、阴阳同生共存之道

“顺身体、逆思维”——杨门太极拳对练单操

1、“顺身体”的意思是,在对练单操、二人对练,乃至试手、技击中要相信自己身体做出的判断,这里的“顺”,有听从、顺从的意思。老师经常和我们说,身体是人的“第二个大脑”,对这个大脑,我们日常自练单操的“求劲路”,对练单操的“应用劲路”,就是对身体(第二个大脑)的历练,在技击和二人对抗中,她就会顺着平时的“劲儿”,找到对抗时对应的“法儿”,所以此时我们要“凭感觉”,让身体去决定怎么做,而不是那个“头脑”。

除了老师讲过的话另一个“相信身体会做到”的事例就是我自己的经历:今年3月份回京后,在我家小区楼下的花园里有一位前辈(董老拳师),和他学了一套棍法,在学习中,有一个动作比较复杂,是跳起来将棍子在空中换手,同时在头顶上“挽花”,抡圆圈后下压落地,同时要配合步法,老师做了两三遍,就让我来做,我迟疑着,心想这么多动作,怎么可能一下子做出来?正犹豫,董老拳师说,“不要想,只管做!一想你就不会了!”——我当时突然想到了孙老师也说过,身体是第二大脑的事,竟然都说的一样!立刻有了信心。没想到,身体一腾空,手上自然换棍,一气呵成,竟然在脑子一片空白的状态下,把动作做对了!动作对了,身体就哪哪都“得劲儿”、顺溜、舒服、不拧巴!我和那位董老拳师都高兴得哈哈大笑。。。这个事情验证了孙老师平时早课讲的话——“每个人都有一个聪明的身体,她不会骗你,顺应她,你就是对的。”

在对抗技击中,让我们相信自己身体的选择,顺承她

2、关于“逆思维”——不得不说,这是杨门对练单操特别高明、也特别好玩和独特的“设计”。

孙老师放了很多对练单操的视频在微信公众号、视频号里,也有慢镜头的讲解,不难看出这个“逆思维”,是“逆”我们人的大脑的思维习惯的~就是我们的平时训练的拳路、出拳的时机、都是要骗过对手的想当然的思维模式,同时也改变自己固有的行为和思维模式。逆思维,逆的就是自己大脑的思维。

举一个孙老师早课中讲过的例子

迎接来拳,出拳方和迎击方惯性思维模式会告诉自己向左、右闪避、或者退后躲避,但是杨门的思路和训练正好是相反的哦——迎着上,口诀是“搭手上步”。听说,这个口诀,师爷给孙老师他们师兄弟念叨了3年,有一天突然不念叨了,孙老师还奇怪呢,问师爷怎么不说了?师爷笑着说,“因为你们已经练成了。”

杨门对练单操的训练也就是思维模式相反的“逆向”训练,她无论从保健、开发大脑还是对抗应用中都有出人意料的好处和优势,同时,因为路径的不同寻常,她也是特别有趣、好玩的真正的“游戏”。而“拳非拳”的意义也正在于此!

3、对练单操的训练结果就是会有这样的奇特的顺、逆模式,改变、弱化大脑的思维习惯,这种顺逆模式和我们从幼儿园、小学。。。一路走来校园智力活动的经验不同、和平时智力生活受的训练不同,单操是开发人体的另外一套系统,她的意义不仅仅在对抗中,也是实实在在是对我们不熟悉的身体的再开发,从而获得对自身的新认知。俗话说,“一个人认识他人容易,真正了解自己是最难的”,杨门太极拳单操就是认识自己身体的手段,不二法门。

从武学的顺与逆拓展到生活中的顺逆

真武学从来就不是孤立存在的,她一定是可以融入到社会生活中的学问,是开启生活智慧大门的钥匙。

我看到很多家长、老师是怎样生硬地对待孩子的,以爱的名义。他(她)们的语言、语气乃至行为伤害到孩子们的内心、扭曲孩子们的心灵而不自知,以爱的名义?

就是不懂得顺、逆之道,这个顺逆的道理又和武学上的完全一样!当孩子们有错误的行为和不良情绪的时候,就像武术中对手的来拳,此时要接纳和顺承,首先,是要化解而不是逆向的一拳打回去,它一定不是直来直去的,它一定是有角度的。另外说,站在对方的角度,他(她)的一切的“错”(武术上的势)都不是无根之水,都是“合理”的、有原因的,我们只有在完全接纳他们的情绪之后才能得到这个“息”的时机,也是对方势的减弱归零,对方情绪放空之后,才是我们提出自己的看法,解决问题的时候。而在此时,也许你不提出自己的看法,问题已经解决了,很多时候,她(他)们不过是要宣泄一下自己的情绪而已。

不得不说生活中的事情非常复杂,门道也很深,但是武学给我们练就的是一个方向,和一份敏感。这个方向就好似大海中的灯塔,脚下不知怎样坎坷,也不知有没有路,但方向定了,大致就不会错,不会错,就是无悔的人生;这份敏感就是能感知到此刻是我该怎样做效果是最好的,什么时候该表达自己、什么时候该倾听;这份敏感,不仅能感知到我们自身的真需求,也能感受到外部 他(她)人的真需求(听劲儿),让我们接下来的行为能找准那个时机——“化打”的时机,去很好的处理生活中的问题,尤其是怎样对待小朋友,以真爱的名义!

因为在自练单操中,我们天天的训练,就是跳出去外观自己的身体,为自己的行功纠错,释放自己让自己心平气和,同时也享受当下的行功;对练单操中,我们就是承接和找时机、造势、得势,。单操中的瞬息万变我们都能应对的话,生活中应对的速度没那么快,就足够我们有充足的时间去判断和反应了。。。

所以说,知道事物的顺还是逆,懂得把握最佳时机,杨门秘传的单操不仅仅训练和改善我们的身体架构,同时也优化我们的思维模式、语言方式乃至个性和灵魂。。。

小米丹于北京     2022-9-16

编辑者微信号:fjks-tjss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