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淮军将领中的“二号人物”张树声

 梦想童年594 2022-09-18 发布于江西

文章图片1

图为·淮军公所祠堂管理院

走近淮军将领 张树声

“三山”团练

张树声(1824—1884),字振轩,1824年(清道光四年)生,安徽合肥人,廪生出身。祖籍江西,明季迁合肥,初居南乡,再迁至西乡,居周公山下。 兄弟九人,居长,与二弟树珊、三弟树槐、五弟树屏同为清末淮军将领。历任道台、按察使、布政使、巡抚、总督、通商事务大臣等职。是淮军开明派代表人物,提倡“采西人之体,以行用”。

文章图片2

图为·张树声坐照

清代咸丰年间,社会动荡,各地办理团练以自保,其父张荫榖挺身而出,“出大资,赈贫户,倡率团练”。亲率树声、树珊、树屏、树槐数子,在周公山下殷家畈筑堡垒寨(后扩建为张老圩)。1854年张家兄弟跟随李文安、李鸿章父子转至庐州府属州县,1855年李文安病死,张家兄弟转至知府李元华麾下,1858年,太平军再占庐州,张树声的团练武装形势岌岌,于是走上结寨自保的自救之路,与周围不远处的大潜山刘铭传、紫蓬山周盛波、周盛传等部团练互相呼应,号为“三山”团练,声势较大,同时也为以后的淮军组建打下了重要的根基。

文章图片3

图为·张家兄弟雕像

组建淮军

1862年,湘军统帅曾国藩命李鸿章招募两淮营勇,组建“淮军”,以补湘军力量的不足。张树声听说后派人给李鸿章送来一道禀帖,帖中张树声分析了当前的安徽形势,明确表达了愿意投效的意图。当时李鸿章组建淮军正处于踌躇之际,于是,李鸿章即将此信转呈曾国藩,并附信写道:张生血性忠义,历年办团带勇,现居庐六交界,结乡民筑数十寨以自卫。肥、舒贼不敢近,可谓疾风劲草矣。所陈皖事亦有体要,谨将原件附呈钧阅……曾国藩阅信后,对张树声大加称赞。于是,获得曾国藩批准的李鸿章立即给张树声复函,要其带刘铭传、周氏兄弟、潘鼎新、吴长庆等人来安庆见面。1862年,首批招募的树(张树声)、铭(刘铭传)、鼎(潘鼎新)、庆(吴长庆)四营陆续开到安庆集中,曾国藩参照湘军制度,为淮军亲手订“营伍之制”。同治元年二月初四日(1862年3月4日),曾国藩在李鸿章陪同下,巡阅在安庆集结的淮军,淮军正式成军。

直上云霄

在李鸿章的率领下,张树声与刘铭传、周盛波等人率部又参加围攻常州之役,攻占常州,此后,张树声前后数十战,因功从道员升至以按察使记名,获卓勇巴图鲁名号。不久,捻军又起,张树声再次率“树”军随从曾国藩剿捻。次年,受曾上奏保荐,实授直隶按察使,“树”军将交由其弟树珊统领。《清史稿·列传二百三十四·张树声传》中有记载:二年,攻无锡、金匮,击寇芙蓉山,大破之,夺获战舰器械不可称计,赐号卓勇巴图鲁,予三品服。树声乘胜趋常州......”。

1869年署直隶布政使,1871年授漕运总督,第二年七月署理江苏巡抚。1879年授贵州巡抚,旋调广西巡抚,升两广总督。1882年督兼北洋大臣,次年复回两广总督本任。曾国藩对张树声的才干十分赏识,因此也较早提拔他,可以说张树声是这一批淮军将领中较早一批担任地方官员的。张树声当时的地位在淮系政治集团中仅次于李鸿章。

文章图片4

张树声的父亲是一位秀才,受其父亲影响,张家兄弟自幼便饱读儒家经典。因此在张树声任职过程中,许多政治思想都具有前瞻性与正确性。一是务实勤政,张树声初任直隶按察使之时,看到当地积压案件之多,遂起草了《直隶清讼案限期功过章程》主张限期结案,并推行奖惩制,解民生之困;二是整肃吏治,对于地方官员中昏庸贪劣之辈,一经发现,立即弹劾;三是培养人才,改革科举,尤其是跟随李鸿章奔赴上海后,他接触到了西方先进的政治思想、武器装备、军事技术,张树声的思想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张树声的近代化思想真正的成熟是在就任两广总督以后,张树声的思想发展很快,较为超前,主要包括“培养人才,改革科举”、“采西人之体以行其用”、“设立议院”等方面。1884年病逝于广州,谥号“靖达”其著作有《张靖达公奏议》、《张靖达公杂著》。

文章图片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