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经百题》弁言 易律夫撰

 易律夫 2022-09-18 发布于湖南


1、什么是“易”?

易者,变也,阴阳互推也。易学,是华夏族第一套方法论和本体论的总称。易理论表现的是二进制科学、阴阳三合辩证法哲学、古文字、古政典等。而且产生的时期是远古的,至少在原始社会禅让选举阶段。

宇宙的运行是客观的自然现象,人能做的就是对其进行描述,并给出数理模型。万物由象而推导出来数,由数推导出来理,再由理推导出来可理解可利用的结论,《易经》就是做这个工作的:描绘天道。64卦是阴阳互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个一个的整体卦象,而64卦的每一爻则是表达整体卦象中的具体状态,卦和爻都是“易”所外现出来的数理。易学就是一个关于天地万物演化的象数模型,其核心在“数”,数即理,就是阴阳的分合、细化、量化、转化、体用、消长、互变之理。

2、《易经》的开创性意义

《易经》的伟大之处,首先是一画开天,其次是阴阳方法论,再次是道德思想。而上古《易经》不是卜筮《周易》,《易经》是科学,《周易》则是卜筮迷信,这在西汉刘歆《七略》和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里,均早有明确的记载。《周易》混淆《易经》问题,是中国古代文化文明的一大历史错误,应该坚决予以纠正,以适应当前全球日益发展的高科技网络时代社会。

一画开天,标志着华夏人开始辨物思考,告别混沌。阳爻的那一画,可以看作是认知意义上的太极,太极就是宇宙万物的起源。有一就有二,两画就是阴,有阳和阴,就有了思考世界的支点和把握世界的抓手。

阴阳是一切事物的原始基因,也是中国人的文化基因。中国古人开始思维,对宇宙万物的创造性认识,是从阴阳开始的。在阴阳之前,是一片混沌状态,一画开天而有阴阳,人的思维开始发动。

在中华文化里,“道”表达着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和规律,“道”是对阴阳的抽象表达,“德”是对修之于身的道(德者,得也)和行道(即人的创造行为)的综合表达,“德”的概念将人的能力和表现融为一体,再进一步的细分,就是“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可简称为“道德思想”。道德思想,是中国人的认识论和实践论,《易经》从“道德”出发,谈论万物的进退穷达之理。

3、易学,是生活哲学。

《易经》的价值,在于探究社会的治乱、王朝的兴衰、人生的顺逆、做人处事的常规、道德修养的境界和审美的准则。

《易经》用圣王之道,对生活的方方面面做了一番梳理、解释和指导。取象比类,数理推理,分析世界和生活的演化规律,给人以指导。它揭示了在一件事发生之后,还会接着发生什么,如果不行正道,接下来将发生什么危险,有着极强的风险防范意识,体现着强大的洞察力和预见能力。

《易经》是要让一个人,先能看见未来,然后埋下一颗种子,等未来那天到了,再去收获那一片庄稼。按古人的习惯,看不见未来、没有方案、没有把握的事情不做。


易律夫撰于公元202261日星期三壬寅夏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