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近对拖延的一点感悟

 陈才源 2022-09-18 发布于北京

「一」

上周末没有写推送,可以说是因为周六还在上班,周日忙于……(忙什么去了?我已然不记得了

所以今天的主题是拖延,主要源于三件事的体会:写推送是一个事,去健身房是一个事,工作上老板安排的作业又是一个事。

分开来看,这三件事既有不同,也有相似。相似之处很简单,这些和躺着床上玩手机、吃东西不一样,属于长期有益但短期不想做的事情,这类事情就很容易拖延;以前也明白这个道理,但知道最近看了《你的生存本能正在杀死你》之后,才算真正理解:长期以来人类的进化方向只能朝着追逐短期利益,想得太远的原始人,比如正在跑步的小明深谋远虑,觉得现在跑的太快太伤膝盖,不利于50岁之后自己的身体,决定跑慢一点但固定隔天跑一次,结果他刚放慢速度就被身后的狮子扑到,享年20岁。

因此现代人的基因里,大多都来自做事只看眼前的先祖们,毕竟他们更容易活下来,并产生足够多的后代;所以不要奇怪也不要过分焦虑,想要拖延、习惯拖延、不得不拖延,不是我们主观上不行,是基因的问题。

但好歹吃了这么多年的熟肉,随着大脑皮层的发育和人类社会的进步,理智在和本能的斗争中力量一直在缓慢地前进着。我们很强的一点能力就是在于总结自己的经历,学习别人的经验,这一点让我们在有限的寿命中能获得远超其他物种的成长速度。

作为一名现代社会理智的人,我开始总结自己关于拖延的经历,试图从中归纳出有效的方法和步骤,使得自己未来的时间收益于此次总结。并且正如我观察和学习别人的经验一样,我写出来也可以供其他人参考。

先拿推送举例,老读者都知道,每天都发推送持续了很久,但因为夏令营的原因没有机会用电脑而不得不中断,后来改成了二三天一次推送,再慢慢地变成了一周一次,甚至会出现像上周一样中途断了可能半个月什么都没有的情况。

从上面的行为来看,我们可以初步得到结论:某种行为的间隔时间越长,越容易放弃。

「二」

科学之所以是科学,重要在于科学的假设得经得起反复验证。下面我就拿我工作后去健身房的经历来进行验证。

自从搬到北辰之后,楼下有家健身房,先是办了个周卡体验一下,然后是月卡(因为那个时候还在说北辰职场可能会搬回总部),再之后是半年卡,明年春天过期。在这三四个月的时间里,我一开始是一周去一次到两次,因为刚恢复嘛,一年多没健身了,搞一次要痛几天;但这种低频健身行为导致的现状是,一周往往只去一次,一个月还可能出现一周一次都没有的情况。

决定不去的时候心里安慰可多了:今天需求有点多,业务方催得紧,中午来不及;今天没带换洗的衣服,算了下次吧;健身穿的衣服几天没洗了,拿回去洗了之后再去吧;周一练胸练得太狠,周三还在酸痛干脆顺势后延。尤其是上个月闪到腰之后,不去健身房的阻力就约等于无穷大了。

而国庆假回来之后,第一周我强迫一三五都去,这一周是周一到周五天天去,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适。以前的健身策略是和在学校是一样的,讲究去一次一个部位就练到位;但没有想到的是工作和读书哪能比呢,根本恢复不过来,因而很容易对下次训练产生心理抗拒。

所以我就更换策略,变成每天都去,但不要求自己一定要把动作都做完甚至可以只热身完就回去。这样几乎没有心理负担,而且身体上也很容易接受。慢慢地,心理和身体就形成习惯了,每天一到12点,只要手里没活下意识地就拿起健身包准备下楼。

可能有人会想,你这么天天去热身,有意思吗?嘿嘿,有意思的点还是有的,当你形成习惯每天都去的时候,你热完身真的就想走了吗,不得顺手来几组动作?等做了几组之后,肌肉状态上来了,这不得再练练?如此这般,效果也就上来了。

所以我从推送和健身里总结了解决拖延的法子:把行为固化成习惯

习惯可以大大减少行动的阻力,不会因为其他可有可无的事情,耽搁目标行为的进行。这一点可能很多人都知道,但重要的是如何才能把行为固化成习惯呢?一个是靠高频,最好是每天都做,就很容易成固定记忆了;另一个是降低门槛,减少身体和心理负担,比如学英语每天就要求自己记5个单词,在家做俯卧撑每天做一个等等。正是因为看起来毫不费力,所以才容易坚持,而真正自己在做的时候,这简单的目标完成了,自己会自然而然朝着正常的目标继续执行。

「三」

另外还有个对应拖延的技巧是从大学时代赶论文,以及工作中完成老板布置的项目作业中总结的。

类似这样的任务之所以容易拖延,是因为他们有核心的共同点:

大的意思是一次性绝对完不成,一定是个长期的活,需要多次累计才能完成的。对于这样的任务,我们就特别喜欢拖延,因为觉得早一天晚一天没什么区别。正是因为这样的潜意识,让赶DDL成为年轻人经常面对的心中梦魇。

所以应对这种大型任务,最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两个字:拆解。

清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工具,每天上班的时候,给自己写下待办事项list,其中老板交代的ppt就是放在第一行的重要事项;可当一天结束准备下班的时候,发现list里其他杂事都划掉了,可这个ppt还在那里,非常惹眼。

稍不注意,一个星期很快过去了,老板组会上提一提,心里压力更大了,但ppt依旧躺在清单里,虽然每天都写,可每天都还在,不动如山。而减轻焦虑、真正有效的方式是提前把这种大活细细拆解,拆解到没有心理门槛一看就能完成的颗粒度。

清单是有用的,不过应该出现在上面的文字不是“XXX汇报ppt”、“毕业论文”,而是“去XXX网站搜索XXX篇XXX主题的文章,下载近X年X篇,预计30分钟”、“收集XXX现状这一部分的支撑数据,查看用户之声近三个月的用户反馈,并根据内容分类,预计20分钟”……看到区别了吗?写清单上的,应该是看一眼大脑就能自动执行知道怎么去做的,是行动词开头,而不是大而空的概念。

当慢慢地自己发现过去经常拖延的事情,正如自己预想和计划般一点一点在执行,心里的焦虑和担忧会直线下降,这是符合预期给自己带来的安全感,一切都在自己掌控之中的安全感。

你也可以做到。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