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被认为是世界上唯一的野马!比大熊猫还稀有,我国仅有700匹

 皇家书库319 2022-09-18 发布于湖北

在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内,马儿三五成群地在荒漠中游荡,啃食杂草。六月份的新疆晴空无云,阳光炙人,只能远远地看到这群马在这片天地中自由自在地奔跑。

它们就是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现今世界上唯一的野马——普氏野马。

事实上普氏野马是家马的野外血缘,和家马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比如美国现在所有的野马都是几世纪前欧洲人驯化的家马所野化的种群。

普氏野马体长约2.1米,尾长约90厘米,体重约350千克,体型上属于中等大小的马。普氏野马外形和家马相似,但是它头部比较短粗,额头上没有“刘海”,鬃毛较短并且直立。

除此之外普氏野马的四肢又粗又短,有着二至五条明显的黑色横纹,而小腿以下部分是黑色的,人们称它为“踏青腿”。

普氏野马通常生活在海拔700米至1800米的草原或者半沙漠地带,主要以一些植物茎叶为食,比如芦苇、蒿子、梭梭等,并且它们非常耐渴,甚至三四天不喝水都没事。

普氏野马生性机敏警惕,非常擅长奔跑,白天在草原上迁徙,到了夜晚聚集在一起休息,平时往往由强壮的雄马带领5-20头的马群生活,一般都是群体行动,很少有单枪匹马的时候。在野外一旦感到危险便会马上通知其它同伴,快速逃跑,就好像人类中的游牧民族一样。

普氏野马群居生活也是蛮有趣的,它们的种群一般分为两种:单身汉种群和家庭种群。

家庭种群由一匹公马、几匹母马和它们的孩子组成,日出迁移,日落休息。但是新生的幼崽成熟之后,会被赶出原来的种群,母马寻找新的种群继续繁衍,而公马则会加入其它的公马种群继续生活。除非公马击败了另一个种族的首领,或者悄悄地和其它母马幽会建立新的家庭,不然这批单身汉可能就得一直游荡在草原上了,黄金单身汉的名号非它们莫属。

普氏野马原产于蒙古国西部科布多盆地和我国新疆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带,因此也被称作蒙古野马或新疆野马。

野马的祖先曾经遍布欧亚大陆的每个角落,在许多欧洲国家的史前壁画中都可以看到形似野马的身影,直到14、15世纪,欧洲很多地区都还能看到成群的野马出现,但由于栖息地被破坏以及人类的捕杀,到了19世纪野马几乎已经绝迹。

普氏野马于1879年被首次发现后,引起了人类社会各界极大的震撼,其后野外数量不断下降,而在1969年,人类最后一次发现普氏野马的野生个体,仅仅在90年间,普氏野马的野生状态就从濒危变成了野外灭绝。

值得一提的是,在野马种群中,还有另外一种欧洲野马。如今已经灭绝的欧洲野马一般被认为是家马的直系祖先,而普氏野马则是目前仅存的真正野生亚种。

前面提到普氏野马原产于蒙古国和我国新疆,但是却它被命名为普氏野马,为什么不是新疆野马、蒙古野马呢?

早在1879年,俄国探险家普尔热瓦尔斯基率领探险队在当时中国蒙古西部的科布多首次发现普氏野马的身影。由于当时社会上普遍认为野马已经灭绝,普尔热瓦尔斯基的发现无疑是给人们打了一针兴奋剂,一时间掀起了寻找野马的热潮。1881年,这种野马也以这位探险家的名字正式命名。

当野马又一次出现在人类面前时,不只是俄国,一些英、法等国家的研究机构都对它们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人们出动了大量的探险队去抓捕普氏野马,但是它们生性机警,逃跑地飞快,人们几乎无法抓到成年的普氏野马。经过了很多尝试,也仅仅只是一些头骨和马皮被运回欧洲进行研究和保存。

1899年至1903年,一共有50匹野马被运达欧洲,成为了第一批人工饲养的普氏野马。虽然最早的一匹普氏野马受到了人类的圈养,但是进入20世纪以后这些人工饲养的野马数量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因为战争的影响,死的死,丢的丢。

直到第二次大战结束时,这些被圈养在庄园和动物园中的普氏野马仅仅只剩下不到20匹,如今现存的普氏野马都是当初欧洲等国捕捉和圈养的野马后代。

1977年,三名荷兰鹿特丹人创立了普氏野马保护基金会,呼吁人们建立普氏野马血统记录数据库;提倡将普氏野马放归大自然。

而我国也在1986年陆续向欧洲引回普氏野马进行繁育,到了2001年,在经过了大量的勘测后,专家将27匹普氏野马放归到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这片准噶尔荒原曾是野马销声匿迹的地方,而现在,它们重归故里。

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在新疆卡拉麦里和甘肃武威两地半散放养殖的普氏野马的种族数量已经突破700匹,放归野外的种群也突破了300匹。新疆境内的野马总数已占全球野马总数约五分之一。到目前为止,中国是世界上拥有野马数量最多的国家,新疆卡拉麦里保护区也成为了亚洲最大、最有成效的野马保护单位。

虽然目前看起来普氏野马的归还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它们在野外的生活情况仍然令我们担心。野马的归化,不仅仅是将它们放生大自然,而是让野马真正适应野外生存,真正在大自然中安家落户,放归的工作才算是圆满完成。

普氏野马在中国消失了几十年,即便是从国外引进的野马,也是经过了人类圈养后的种群,当它们重新回到准噶尔盆地的荒漠,又是否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中重新开始生活呢?

新疆的冬季冰冷刺骨,夏季的高温更是难熬。如果是曾经的普氏野马,这些恶劣的生存环境对它们来说根本不是问题,它们可以三四天不喝水,可以敏锐地找到水源和食物;身上的长毛可以帮助它们抵御冬季的风雪。

而如今的普氏野马,在经过了人类长时间的圈养后,还能不能适应这些原生的环境呢?不仅仅是环境适应,普氏野马还面临着天敌的侵害,曾经的它们身手矫健,性情机警,遇到危险时可以迅速脱身,就连人类都无法轻易抓住它们。而现在的它们身处荒漠中,面对自己的天敌时,还能不能全身而退实在让人揪心。

最后,虽然二战结束至今,世界各国都在致力于普氏野马的繁育,它们的数量也在持续增加,但由于人为圈养种群,现代野马的基因追溯起源都仅来自于那几十匹野马的后代。为了保持野马血统的延续,近亲交配不可避免,也使得它们的基因衰退现象十分严重,因此这仍然需要人类的努力。

从普氏野马重归准噶尔盆地已经过去了20年的时间,也证明了我国的野马放归工作是成功的。在普氏野马灭绝的100年后,它们又一次地奔驰在美丽的新疆草原上。

普氏野马,就如同一个缩影,见证着中国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付出的努力,也诠释着生物多样性之于中国和世界的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