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庄子•应帝王》| 什么是“道”?四问而四不知

 木铎国学心理馆 2024-06-21 发布于湖南

《庄子·应帝王》

啮缺问于王倪,四问而四不知。啮缺因跃而大喜,行以告蒲衣子。蒲衣子曰:“而乃今知之乎?有虞氏不及泰氏。有虞氏其犹藏仁以要人,亦得人矣,而未始出于非人。泰氏其卧徐徐。其觉于于,一以己为马,一以己为牛。其知情信,其德甚真,而未始入于非人。”

啮缺向王倪请教,问了四次,王倪四次都回答不知道。啮缺因此高兴得跳起来,马上把情况告诉蒲衣子。蒲衣子说:“现在你才知道吧,虞舜比不上伏羲氏。虞舜虽心怀仁义,以此笼络人心,也获得百姓拥戴,最终却未能超脱出物我两分的境界。而伏羲氏睡眠时舒缓安适,醒来时悠闲自在,他任人把自己称为马,当成牛,但他的才智真实不虚,他的品德纯真高尚,丝毫没有受到外物的牵累。”

啮缺和王倪都是道家方外高人。在《齐物论》中,啮缺想为难王倪,特意刁钻三问什么是“万法归一”,想看王倪出丑,尽管王倪三次都回答不知道,最后还是给啮缺解释分析何为“神人”的境界。

此次啮缺继续向王倪请教“道”,四次请教,王倪四次不作答。这次啮缺不仅不再追问,反而瞬间顿悟,高兴得跳起来,并立刻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王倪的老师蒲衣子。

蒲衣子也不是普通人,据历史记载,帝尧想把天下禅让给许由,而舜帝想把天下传给蒲衣子,当时蒲衣子只有八岁,一个八岁的幼童竟有能力掌管天下,应帝王,难以想象他有多么出类拔萃。

蒲衣子对啮缺的突然开悟很不以为然,回答说,“你现在才知道啊!”说明他早已悟透“道法自然”的真理。他接着指导啮缺,虞舜时代比不上伏羲氏,伏羲年代,几乎完全处于原始部落的纯自然状态,而舜帝时代,已逐步进入人类文明社会,一旦人类主观意识太过强盛,自然纯真的氛围就会被削弱。

当然,庄子并非让人们回归原始蒙昧的社会状态,而是希望大家的内心回归到淳朴纯真的境界,所以蒲衣子才会认为舜帝比不上伏羲氏。

尧舜都是儒家学派极力推崇的圣王,他们要求人们学仁义、行仁义来治理天下,获得人心,却不明白天道自然的道理。因为以仁义规范别人,就必然产生是非之心,仁义会堕落成礼乐,礼乐会堕落成刑政,最后完全违背自然规律,以人的主观标准为核心,天下就会大乱。

每个人在没有自我思想意识之前是最接近自然的状态,逐渐通过学习成长和与他人接触,习得社会性,拥有自我和对外界的认知。所以人不能离开社会而生活,但也不能因为有了人类社会就无视自然环境的存在。

蒲衣子所推崇的伏羲时代,人们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心淳朴自然,他们没有主观价值的区分,没有太多是非观念,即使看待牛马,也觉得与自己没有什么分别,都是大自然所生所养。

所以道家更崇尚远古的伏羲氏为圣王。能处于天道自然的状态,仁义来自自然的内心,而非被外界强加。听任自然、顺乎民情、行不言之教的人才符合道家的“应帝王”(应该成为统治者)。

木铎国学心理馆


      增长一点国学知识,收获一份心灵慰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