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学起步的地方——重回常乐中学

 三驾马车1966 2022-09-18 发布于河南

教学起步的地方

——重回常乐中学

刘向军

常乐镇距离平陆县城35公里,我用了31年的时间,又一次来到了这里。

31年不见,常乐镇大街依旧在那里,和33年前我第次来到这里的情形相仿但又觉得比记忆中的常乐大街短了一些,窄了一点。

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看着一张张朴实亲切而又陌生的面孔看着街道两旁或高或低的不知何人何时后的楼房我知道,虽然我在这一块土地上曾经生活工作了两年,而今我却只是一个匆匆的更加陌生的过客。

在街道中部偏西的街南边,我见到了常乐镇的中国邮政所。中国邮政”四个字没变,房子的位置没变房子的高矮没变只是房子上贴上了瓷砖,门上方加了一条电子显示屏。30多年前在孤岛般的常乐邮政所是我们联系外部世界的纽带。多少爱情的友情的书信通过这里传出和接收

邮政所对面街道的北侧正是我心心念念的常乐中学。然而我知道这里早已不再是常乐中学,而是改成了常乐镇初中。然而我还是想来到这里,我还是想进入校园,我还是想寻找我记忆中熟悉的风景。

学校的大门和我记忆中的完全不同了。30多年前的常乐中学的校门是两扇顶上刺的黑乎乎的铁栅栏做成的大门每扇大门下面各带一个轮子开关校门的时候轮子沿着铺在地上的铁条轰隆隆现在常乐初中的校门建造高大气派,铝合金的收缩门银光闪闪,门柱上闪着金光的铜上是平陆县常乐初中几个大字。

假日的校园里显得格外宁静,没有了琅琅的书声,没有了学生的欢笑语在妻子的陪伴下,我静静绕着校园转了一大圈。

当年校门口里侧不远处那个砖砌的泛着苔绿的水池和水池上那个全校师生共用的水龙头,早已没有了踪迹。我刚到常乐中学的时候所住的那个破旧的堆满了化肥的瓦房我做63班班主任时候住在教室边上的那间单人间瓦房,后来我所住的校园东侧那一排低矮狭小的东西向教师住房,后来我所住的校园最东侧女生宿舍南边的那间瓦房,这些也都荡然无存,代之而立的是高大的楼房

校园后面东北角原来有几间瓦房,那是教工食堂。在常乐中学工作的每一天,我几乎都是在教工食堂吃饭的有的时候坐在房间里的大方桌旁吃饭,有的时候就端着碗趷蹴在食堂外面的平地上吃饭。那个教工食堂如今当然也不存在了给我们做饭的那个马师傅现在去了哪里呢?30多年过去了,他也早该退休了。当年,每到星期天全校师生都放假了,马师傅专门从家里赶到学校来给我们两三个离家远无法离校的青年老师做饭,这每次都让我觉得挺难为情。

学校的最北边是一个东西长的小操场常乐中学工作的两年里,每一天早上我都早早起床,独自在这里跑步锻炼。可是这个操场现在也被挪了位置,移到了西北角,变成了南北长,不复先前的模样

校园里的那些树木应该还在吧?然而我也找不到们的踪影了水龙头南边那一片树林固然没有了,操场边上的那个大树也没有了,就连校门口那棵高大珍贵的珙桐树也没有了。

在校园里遇到了几个当地教师的家属。和他们聊了几句,他们对30多年前的常乐中学几乎一片茫然。他们不了解30多年前校园的简陋条件,不了解那样一群年长的本地教师和一群奋发的青年教师与学生们演绎的校园故事,不了解那个时候校园里的春花夏雨秋叶冬雪,当然更不知道眼前的我曾经在这里驻守。

在一块土地上耕耘过,奋斗过,歌唱过,这是对一块土地最高的礼赞。最初倾心倾力工作过的地方,如同最初倾心倾爱的热恋值得时时回望,值得在经历足够长的岁月之后再次回到的身边,轻轻问一声你还好吗?

告别常乐中学,向东穿过曾经多次走过的常乐镇大街,在街东头的一家小吃摊上我们又一次吃了常乐镇上有名的小吃——油疙瘩蘸蒜汁。味道挺好,可是总觉得比当年还是差了一点什么。

轻轻地告别常乐中学,带着我青春的记忆而来,带着我潮湿的回忆而去。再见了,常乐再见了,常乐中学再见了教学梦想起步的地方。

下一次再来到你的身边寻梦会在何时?

2022.9.19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