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红烛》原创教学设计

 阅读美丽星空 2022-09-19 发布于山东

1

教学目标

  1.  语言建构与运用:反复朗读,品味语言,感受诗歌的形式美、节奏美。
  2. 审美鉴赏与创造:把握“红烛”意象的象征意义,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
  3. 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本文的抒情脉络和抒情方式,归纳本诗的艺术特点。
  4. 文化传承与理解:结合时代背景,体会诗人无私奉献、敢于自我牺牲的精神。

2

重难点

重点:把握“红烛”意象的象征意义;了解本文的抒情脉络和抒情方式。
难点: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诗人献身祖国、甘愿自我牺牲的爱国精神。

3

教学环节

1

 旧知导入,整体感知

导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郭沫若的《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大家还记得里面有哪些意象吗?我们分析得出这些意象都是十分新颖的、具有现代意义的意象。那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红烛》,大家知道它的意象从哪儿来的呢?没错,化用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蜡炬成灰泪始干”。那诗人闻一多通过这样一个意象又表达了怎样独特的思考和情感呢?请同学们先齐声朗读一遍诗歌,初步感知。

2

 梳理文本,赏析意象

全诗共九节,围绕“红烛”这一意象展开。
1.那每一节分别写了“红烛”的哪些特点或方面?
    举例:第一节,描写红烛的颜色“红”。红色会让人联想到热烈、生命、炽热、温暖……接下来诗人说“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将诗人的心和红烛比较,说明这里的“红”象征的是一种内在品质,一颗红心就代表热烈、赤诚的赤子之心。说明诗人的心也是赤诚热烈的。所以通过这样的类比,我们看到红烛其实是一种理想人格的化身。

2.那接下来诗人还写了红烛的哪些特点呢?请同学们仿照老师刚刚举的例子,完成表格的填写。
(同学分享,教师引导,补充提问)

3.“红烛”它指的是那种为了照亮他人而牺牲自我的理想人格,那在闻一多那个年代,它具体指的是什么样的一群人?
    背景补充:这首诗写于1923年。这是一个到处充满着动荡、冲突和分裂的年代。北洋军阀统治下,政治腐败、民生凋敝,还有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中华大地陷于水火之中。而与此同时,也有一批人正为为中国争取民族的独立而不懈努力着。毛泽东创办了新时代校刊,研究学术、改造社会;蔡元培为反对北洋政权愤然辞去北大的校长职务,还有本诗的作者闻一多,虽然彼时他还在美国留学,但他身处异国的他看到外国人对于中国人的歧视和偏见,深感痛心,写下了许多爱国的诗篇,回国后闻一多也毅然投身于文化研究中。从这些人身上,我们能够真切地感受到红烛的精神,为了拯救世人的灵魂,使民众觉悟奋起而燃烧自己、奉献自己。这种精神也是诗人闻一多一生的信条。

3

梳理脉络,体会诗情

1.闻一多在赞赏红烛精神的同时,也会产生困惑和迷茫。诗歌中哪些地方有所体现呢?
明确:
(1)红烛为什么这样红?
(2)红烛为什么要烧蜡成灰?
(3)红烛为什么要流泪?

2.每一个问题都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考和情感呢?
(1)红烛为什么这样红?
    明确:因为红烛热烈而赤诚,表达了诗人的赞颂之情。
(2)红烛为什么要烧腊成灰?“一误再误;/矛盾!冲突!”这一句如何理解?
    “误”可以说是诗人对红烛一再误解,也可以理解为诗人认为红烛这种行为是对自身的一种贻误、耽误。那“矛盾!冲突!”呢?既是红烛的躯体与灵魂之间的矛盾,也是诗人与红烛这种自我牺牲的精神之间的一种矛盾。
(3)红烛为什么流泪?
    因为有“残风来侵你的光芒”,这个残风象征着邪恶、反动的势力的阻挠。红烛流泪,是为烧得不稳而急得流泪。

资料补充:初中课文《最后一次讲演》:“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他说:“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的精神!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他说:“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演讲结束后的那个下午,闻一多在即将走到家门口的时候,被国民党特务残忍地杀害了。

教师解说:闻一多难道不知道自己这次演讲所带来的的影响吗?他难道不知道自己的处境吗?他比任何人都清楚,也许早在1923年他写下这篇《红烛》时就已经预见,但他还是义无反顾地与黑暗势力作斗争,因为他说“红烛啊,流吧,你怎能不流呢?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他知道即使自己的躯体化成灰烬,他的意志却永远存续,在这片土地上继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如此这般,他的燃烧就是有意义的。这是他对红烛也是对自己的一种劝慰。 至此,诗人的困惑和迷茫全部解开,他的情感也达到了顶峰,“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这样的因与果是多么的不对等、多么的不公平呀!但诗人不再纠结结果的好坏,用简单的八个字“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收束了整首诗歌,诗人彻底认同了红烛的精神,并对自己提出了这种期待。

    总结:纵观这九节诗,我们看到作者面对红烛的不同的情绪。这其中他有困惑,有迷惘,有感伤,也有赞颂,激励和期待。这些情绪一直像波峰和波谷一样在不停的波动,但是最终,困惑也好感伤也罢,还是让位于这种肯定与期待,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执着与憧憬。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诗歌,注意读出诗人那种抑扬起伏的情感波动。

4

作业(三选一)

1. 阅读鉴赏诗歌《死水》;
2. 学了这首诗歌,结合初中学过的《最后一次演讲》《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和闻一多的事迹,给闻一多先生写几句墓志铭来表达对闻先生的纪念和崇敬。
示例 1:红烛发光照死水,一多著作青史垂。诗与热血共铸就,一座丰碑爱国魂。
示例 2:写写写,写出累累硕果;做做做,做出惊天伟业;说说说,说的痛痛快快,行行行,行的人中高标!
示例 3:开口说话,掷地有声;脚不下楼,著作甚丰;唐诗杂论,楚辞校补,深刻钻研,一丝不苟,大声疾呼,为民请命,言行一致,名垂青史。
3. 撰写本诗的朗诵脚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