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烛》教学设计

 一中大语文 2023-08-25 发布于福建

一、教学目标

  1.体会闻诗所洋溢着的执着追求过程中之永恒的赤诚和奉献精神;

2.把握诗歌的情感节奏;

3.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

二、教学时数:一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课堂引入

 同学们想来应该记得李商隐的《无题》诗: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提问:“蜡炬成灰泪始干”到底是什么意思?这里比喻什么?

【喻指男女之间的爱情至死不(方?)渝】

追问:为什么闻一多要把这句诗,作为《红烛》的题记?预考虑,课堂最后环节回答。

(二)课堂展开

关于《红烛》主要解决三个问题。

读懂大意:全诗各部分大致写了什么内容;

建立联系:这些内容之间构成什么关系,造成怎样的情绪节奏(情感流程);

研讨主题:作者借红烛要表现什么情感和心志。

分三步走。

1.读懂大意。请学生默读全诗,用铅笔进行批点勾画,把全诗各部分所写内容简要地旁注。教师巡视指点。

第一节批点示例:

红烛啊!

这样红的烛!

诗人啊!

吐出你的心来比比,

可是一般颜色?

引导学生关注:三个感叹号,所表达的感情是否全一样?问号又表现了什么?

【引导批点:第一个感叹号,强化呼告的语气,强调对红烛的热烈之情;第二个感叹号,强调红烛之“红”,突出了红烛的火热的赤诚;第三个感叹号,则是郑重而又深情地提醒诗人,引出烛红与心红的比较。问号所提出的设问,强调诗人(作者自己)可有勇气和胆量吐出真心相比红烛?诗人的心是否也有红烛一般的热烈和赤诚?这是一种自我审视和自我拷问,以红烛品质反观诗人内心。】

第二节批点

红烛啊!
      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
      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
       然后才放光出?
      一误再误;
       矛盾!冲突!

【学生批点:“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诗人渴望光明,但是光明的获得以生命的消耗和毁灭为前提,诗人尚未有献身的足够的心理准备。“一误再误”体现在何处?“一误”指制蜡为躯,点火着魂;“再误”指烧蜡成灰,始放光芒。“矛盾!冲突!”灵魂的自由要在身躯的毁灭中获得,过程很纠结,充满矛盾和冲突。身躯与灵魂、成灰与放光,构成了内在的紧张。】

第三节批点:

红烛啊!

不误,不误!
      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
        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学生批点:“红烛啊”句,语含劝慰;“不误,不误!”意为不应当再误,反复强调,语气坚定,感叹号更示态度的坚决;“烧”加上引号,意为不仅仅是烧毁,更多的是发光。不烧无以有光。】

第四节批点:

红烛啊!

既制了,便烧着!

烧罢!烧罢!
       烧破世人的梦,
       烧沸世人的血——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
       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学生批点:“红烛啊!既制了,便烧着!”既是安慰,也是自勉,“烧着”便是红烛的神圣使命——牺牲精神和爱国情怀在觉醒。“烧吧!烧吧!”反复,鼓动鼓劲,自励自勉,充满奋斗牺牲的激情。烧破虚幻(充满假象、虚无和沉睡、迷醉)的梦(从“破”字来体会这个梦的特征),烧沸冰冷、麻木、僵死、毫无活气的血液(从这个“沸”字来推究这个血的状态)。破折号更具体、更丰满地诠释释了烧的内涵。】

第五节批点:

红烛啊!
      你心火发光之期,
       正是流泪开始之日。

【学生批点:红烛的泪,是它心中的忧虑,也是诗人的忧虑。豪情之中的丝丝伤感。】

第六节批点:

红烛啊!
       匠人造了你,
       原是为烧的。
       既已烧着,
      又何苦伤心流泪?
       哦!我知道了!
      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
      你烧得不稳时,
      才着急得流泪!

【学生批点:燃烧是红烛的使命,是实现红烛价值的神圣途径。但既已烧着,为什么又要伤心流泪?诗人终于彻悟:“哦!”——是恍然大悟;那泪,是为躲避风的侵袭痛苦而流;那泪,是为理想不能稳定顺利实现而流。在无边的浓重的黑暗中,红烛以其微小的身躯,孤独地燃烧,摇曳着苦斗,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犹豫不决。】

第七节批点:

红烛啊!
       流罢!你怎能不流呢?
       请将你的脂膏,
       不息地流向人间,
       培出慰籍底花儿,
       结成快乐的果子!

【学生批点:“红烛啊!流吧!”诗人毅然效法红烛,以自己的牺牲和奉献,“培出慰籍底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红烛的脂膏,不就是此刻诗人带泪的诗行?这其中的爱、这其中的忧,能慰藉这世间,以生命和血肉铺筑一条救世之路。】

第八节批点:

红烛啊!
       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
       灰心流泪你的果,
       创造光明你的因。
       红烛啊!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学生批点:流泪与灰心,紧密相连。为达“创造光明”之目的,结果落得“灰心流泪”的结局,这样的因果关系,多么不合理,不公平,不公道。流露出奋斗牺牲的悲凉。脚踏实地,埋头努力,追寻理想,不问利害,不计结果,践行自己的道德理想。】

2. 建立联系:这些内容之间构成什么关系,造成怎样的情绪节奏(情感流程);

(1)请学生梳理本诗在情感流向上的抑扬起伏体现在哪里?

【赞叹红烛之红,这是扬;

困惑于红烛式的自焚,这是抑;

振奋于红烛的烧“光”的合理理由和崇高使命,这是扬;

追问、感伤、怜悯红烛的伤心流泪,这是抑;

欣喜于红烛的牺牲奉献的伟绩,这又是扬;

最后,掂量着"灰心"与"创造"各自的份量,隐隐伤感中透出昂扬向上之情。(抑中有扬)】

(2)情感抑扬起伏的原因和作用是什么?

①诗人忠实于心灵的呼唤。不掩饰、放弃、消泯内心的矛盾,大胆地、生动地展示了内心的波澜。

②红烛燃烧的“流泪”与“成灰”的过程,也是诗人的情感经历敬慕、迷惘、赞美、沉重、低迷、高昂、低落、平静的情绪流程。

③昂扬、激进、哀婉 、悲伤、苦闷、不解,全诗充满了流动感极强的动态美、变化美,而非静态的表情达意而已,使诗歌的情感表达充满了内在的张力。

3.研讨主题:

(1)为什么闻一多要把“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作为《红烛》的题记?

 ①“蜡炬成灰泪始干”全诗的引子,诗歌紧扣引诗中“灰”“泪”两字来抒情写志;

  ②全诗以诗人与红烛的交流对话为线索,以问答的形式铺展诗意,抒发诗情;

③诗人从李商隐诗句所表达的男女情爱中,取其坚贞赤诚、忠贞不渝的内核,托红烛言心志,即托物言志,演绎自己的心路历程,表达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2)朱自清评价闻一多:“你是一团火,照彻了深渊;你是一团火,照明了古代;你是一团火,照亮了魔鬼,烧毁了自己……”也有人评价闻一多具有“诗人的(  ),学者的(  ),战士的(  )。”

请你结合本诗主题及你所了解的闻一多的主要事迹,在下面的备选文字中,选择最精当的词填入。并书面说明理由,不少于150字。

(备选词:命、心、智、仁、魂、灵、勇、气、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