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矛盾论》精解第二十三章

 庭前春雪 2022-09-19 发布于山东

(原文摘要)研究问题,忌带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所谓主观性,就是不知道客观地看问题,也就是不知道用唯物的观点去看问题。这一点,我在《实践论》一文中已经说过了。

文章图片1

所谓片面性,就是不知道全面地看问题。例如:只了解中国一方、不了解日本一方,只了解共产党一方、不了解国民党一方,只了解无产阶级一方、不了解资产阶级一方,只了解农民一方、不了解地主一方,只了解顺利情形一方、不了解困难情形一方,只了解过去一方、不了解将来一方,只了解个体一方、不了解总体一方,只了解缺点一方、不了解成绩一方,只了解原告一方、不了解被告一方,只了解革命的秘密工作一方、不了解革命的公开工作一方,如此等等。

文章图片2

一句话,不了解矛盾各方的特点。这就叫做片面地看问题。或者叫做只看见局部,不看见全体,只看见树木,不看见森林。这样,是不能找出解决矛盾的方法的,是不能完成革命任务的,是不能做好所任工作的,是不能正确地发展党内的思想斗争的。孙子论军事说:“知彼知已,百战不殆。”他说的是作战的双方。唐朝人魏徴说过:“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也懂得片面性不对。

可是我们的同志看问题,往往带片面性,这样的人就往往碰钉子。《水浒传》上宋江三打祝家庄,两次都因情况不明,方法不对,打了败仗。后来改变方法,从调查情形入手,于是熟悉了盘陀路,拆散了李家庄、扈家庄和祝家庄的联盟,并且布置了藏在敌人营盘里的伏兵,用了和外国故事中所说木马计相象的方法,第三次就打了胜仗。《水浒传》上有很多唯物辩证法的事例,这个三打祝庄,算是最好的一个。

文章图片3

我们研究问题,忌带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所谓主观性,就是只知道从主观的愿望或见解出发去看问题,就是用唯心的观点去看问题,不知道从客观的实际出发去看问题,也就是不知道用唯物的观点去看问题。关于这一点,伟人在《实践论》之中已经说过了。所谓片面性,就是不知道把问题作全面的考察。

例如,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和日本是矛盾的两极,若只了解中国一方,不了解日本一方,这就是片面性的考察。又如,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反动派是矛盾的两极,若只了解中国共产党一方,不了解国民党反动派一方,也是片面的考察。如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农民和地主、顺利和困难、过去和将来、个体和总体、缺点和成绩、原告和被告等等,都是矛盾的两极,若只了解矛的一方,不了解盾的一方,都是片而地看问题,当然不能了解矛盾各方的特点。

文章图片4

这种片面地看问题的方法,可以说是只看见局部不看见全体、只看见树木不看见森林的形而上学的方法。像这样片面地看问题的人,他不能找出过程中的矛盾的特殊性,因而不能找出解决矛盾的方法;他不能了解客观的具体的革命形势,执行党的政治路线,因而不能完成革命的任务;他不能了解情况,掌握政策,因而不能做好所任的工作;他不能辨别那些离开党的布尔什维克路线的“左”倾的或右倾的思想,因而不能正确地开展党内的思想斗争。

中国的孙子兵法,对于战争的敌我双方,都作了全面的研究,他的“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名言,可说是概括了战争的辩证法。魏征也说过:“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这话的意思就是说,对于一个问题要兼听两种相反的意见,才能明白问题的真相,若偏听一面之辞,对于问题的全部内容,就不能明瞭。可见魏征也懂得片面性不对。

文章图片5

《水浒传》中,合乎唯物辩证法的战争的实例也有很多,其中要以三打祝家庄是最突出的实例。决心,这是历史的事实。又如红军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以后,叛徒张国焘片面地看到敌人得到了暂时的部分的胜利,便说中央红军失败了。伟人加以驳斥:“但是有人说(例如张国焘):中央红军失败了。这话对不对呢?不对。因为这不是事实。马克思主义者看问题,不但要看到部分,而且要看到全体。一只青蛙坐在井里说:'天有一个井大。”这是不对的,因为天不止一个井大。

文章图片6

如果它说:'天的某一部分有一个井大。”这是对的,因为合乎事实。我们说,红军在一个方面(保持原有阵地的方面)说来是失败了,在另一个方面(完成长征计划的方面)说来是胜利了。敌人在一个方面(占领我军原有阵地的方面)说来是胜利了,在另一个方面(实现'围剿’'追剿’计划的方面)说来是失败了。这样说才是恰当的,因为我们完成了长征。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