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矛盾论》精解第二十四章

 庭前春雪 2022-09-19 发布于山东

(原文摘要)列宁说:“要真正地认识对象,就必须把握和研究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和'媒介’。我们决不会完全地做到这一点,可是要求全面性,将使我们防止错误,防止僵化。”我们应该记得他的话。表面性,是对矛盾总体和矛盾各方的特点都不去看,否认深入事物里面精细地研究矛盾特点的必要,仅仅站在那里远远地望一望,粗枝大叶地看到一点矛盾的形象,就想动手去解决矛盾(答复问题、解决纠纷、处理工作、指挥战争)。

文章图片1

这样的做法,没有不出乱子的。中国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同志们之所以犯错误,就是因为他们看事物的方法是主观的、片面的和表面的。片面性、表面性也是主观性,因为一切客观事物本来是互相联系的和具有内部规律的,人们不去如实地反映这些情况,而只是片面地或表面地去看它们,不认识事物的互相联系,不认识事物的内部规律,所以这种方法是主观主义的。

文章图片2

如上所述,列宁说的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我们要研究任何事物,必须作全面性的考察,研究它的一切方面;研究它和其他事物的一切联系,研究它本身内部各方面的一切联系;还要研究它在和其他事物的联系上、在它本身内部矛盾的发展上如何成为有一定的质的事物。只有尽可能地作全面性的考察,我们的认识才是正确的、生动的。

如果对于事物只作片面性的考察,我们的认识就会是错误的,是僵化的。研究革命的诸问题——经济的、政治的军事的、文化的诸问题,总是作全面性的研究,具体地分析具体的问题中的矛盾,找出每一矛盾的特殊性及矛盾双方的特点,然后综合起来,找出问题的全貌,找出解决的方法,指出运动的方向,增强革命群众的信心和勇气,向着前途迈进。

文章图片3

特别是当部分同志为片面性的考察所误,以至于迷失方向时,伟人总是深入地就问题作全面的考察,引导同志们走上正确的道路。当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陈独秀机会主义领导集团基于片面性的见解把革命引向歧路时,伟人先后发表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就革命过程中的各种矛盾,作了全面性的具体的分析,奠定了布尔什维克的政治路线,指出这个革命是以无产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而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则是革命的中心问题。

这种全面性研究所得的结论,虽然未能挽救当时大革命的失败,却成了后来革命复兴的指导。又如当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初期,有人片面地看到革命潮流的低落,发生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伟人本着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解除同志们的疑虑,发表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两个文件,就当时革命形势作了全面的深入的研究。

文章图片4

在前一文件中,指出了湖南、广东、湖北、江西等省的工农阶级,曾经组织起来,对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实行过许多经济的政治的斗争,他们是巩固红色政权的基础,还列举了红色政权存在的几个条件。在后一份文件中,详细地考察了引起革命高潮的各种矛盾的发展——帝国主义和整个中国的矛盾、帝国主义者在中国境内的相互间的矛盾,以及帝国主义者的仆从各个反动统治者相互间的矛盾的激化(即混战),因而加深了中国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

由于这些矛盾的发展,反帝反封建的高潮,必然地很快地就要到来。“中国是全国都布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成烈火。'星火燎原’的话,正是时局发展的适当的描写。”这两个文件对于革命形势作了全面的分析研究,指出革命前进的道路,大大地鼓舞了革命群众的勇气和决心,这是历史的事实。

文章图片5

其次,对于问题只作表面性考察的人们,常是漂浮于问题外表,不肯深入地探求问题的根源,常是拘泥于现象,不肯深入地暴露问题的本质。他对于矛盾总体和矛盾各方面的特点都不去看,否认深入事物里面精细地研究矛盾特点的必要,仅仅站在那里远远地望一望,粗枝大叶地看到一点矛盾的形相,就想动手去解决矛盾(答复问题、解决纠纷、处理工作、指挥战争)

这样的做法,没有不出乱子的。例如,在抗日战争时期,一部分同志只看到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却忽视了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共产党和国民党之间的矛盾、国民党内部左右派之间的矛盾、日本帝国主义和其他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等等。他们看到了共产党及其军事力量的暂时的弱小和国民党的表面上的强大,就错误地断定抗日战争的胜利必须依靠国民党,而且必然是国民党的胜利而不是人民的胜利,断定国民党可以成为抗日战争的领导者,而否认共产党可以成为抗日战争的领导者。

文章图片6

因此他们只看到民族革命,看不到民族革命形式中所表现着的阶级革命,看不到共产党和国民党在抗日问题上有人民路线和反人民路线的差别,而要求共产党人对国民党的反人民政策实行让步,主张共产党人的行动“一切经过统一战线”,实际上是经过蒋介石和阎锡山,主张八军和新四军统一于国民党军队,因而否认了党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否认了党对于抗日统一战线的领导权。

这样的主张,对于长江流域人民抗日战争的发展,起了很坏的影响,造成了在“皖南事变”中新四军部队的失败。这是表面地考察问题、解决问题因而引起革命挫折的实例。中国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同志们之所以常常犯错误,就是因为他们研究问题的方法,是主观的、片面的、表面的。严格地说来,片面性和表面性,也是主观性。例如抗日战争,是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的统一,如果只看到民族斗争而看不到阶级斗争,那就是片面地看问题。这种看法,是和当时客观的革命形势不符的,因而是主观的。

文章图片7

又如,就抗日战争来说,在民族斗争中,阶级斗争是以民族斗争的形式出现的,如果只是漂浮于民族斗争形式的表面,而不深入认识阶级斗争的本质,那就是表面地看问题。这种看法,也是与客观的革命形势不符的,因而是主观的。

一切客观事物本来是互相联系,并具有内部规律的,人们如果不照事物原来的样子反映这些情况,而只是片面地去看它们,或者只是表面地去看它们,这种看法,是和客观事物的真相不符的,因而也就不能认识事物的互相联系,不能认识事物的内部规律,所以是主观主义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