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越读书,就越想要读书

 新用户2356fYUI 2022-09-19 发布于浙江

越读书,就越想要读书

/蔡朝阳

毛姆说的那句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他说,阅读是一座移动的避难所。有时想想,他还真有先知般的预见。

他还有另一个金句:“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这是在大家耳熟能详的名著《月亮与六便士》中的话。

把这两句话放在一起,还挺有意思的。

什么叫“忍受任何一种生活”?大概就是说,生活总是不容易的,各有各的不容易。《月亮与六便士》里,主人公为了自己真实的内心,而做出了自己的选择。而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并没有那么容易。大多数人吧,还是怀抱一瓣心香,终究枯萎尘泥。

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是很难的。因为大多数人并没有“自己”,一生随波逐流,被时代塑造,讲着人云亦云的话,还以为是真知灼见。

而阅读是开启一个人的智慧的,阅读让你知道为何而活。毛姆说,阅读是一所随身的避难所。这很有道理,因为,阅读为你建立了另一重时空,是可以安慰到一个人的心灵的。

但避难所这个词总会让人有一个误解,好像是用来无视现实,和逃避现实的。但其实,只是保全自己而已。而阅读所建构的这个避难所,可以让自己的生命更有质地,更有韧性。我们并没有机会选择自己生活的时代,唯一拥有的就是当下。桃花源什么的都会空想。唯一拥有的就是你所看见和听见的真实世界。

最近我读了很多杂七杂八的书。其实一直在读,但最近似乎更加痴迷了一点,有儿童文学,有古典文学,有武侠小说,有跟经济学相关的,也有跟历史相关的,当然教育是本行,也不至于丢弃。最近这种阅读,还蛮好的,让人内心渐渐平和下来。这就是毛姆说的那个意思。

前几天,晚上,收到一个朋友的微信,总之是情绪比较低沉。我回复他,管理好自己的情绪。那如何管理呢?阅读是最好的办法之一。因为,你看,读点历史,就会知道,人类个体的故事其实并不特殊,史不绝书,以及,历史总是向前,曲曲折折,终而越过万水千山。人的生命呢,总归有限的,但无论处在哪个时代,尽量睁了眼看,也是一种见证。

读点经济学也好,会明白很多原理,顿生“哦,原来如此”之感。我最近读了吴晓波的《激荡三十年》,也是很唏嘘的,就像在回顾我的此前三十年。之前被时代裹挟而不自知,现在回头来看,却恍惚看见一只看得见的手。然后再去重读了《光荣与梦想》,你就会看到,每一个时代,都会有此消彼长的不同力量的博弈。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但若我们可以读书,那就可以提升自己,跳出此山,从更高处来观照。什么大时代,什么小时代,个体的命运从来都是具体的。

你会奇怪,我怎么会开始重读一些武侠小说和童话故事。毕竟新书还那么多,都读不完。因为童话是童话,而武侠亦是童话。童话之所以永恒,在于在其之中,是有无限的象征性与可阐释性。社会的复杂,人性的幽深,都在这些童话里。比如《海鸥乔纳森》,是我最近反复重读的,尤其是新增加的第四章,尤其有“反乌托邦”小说的寓意。实在是太惊悚了。但由此我们也会释然,历史的进步与回退。

沉寂下来,也是好的,书籍构筑了一道屏障,但远不止如此,阅读可以回应我所引用的毛姆的第二句话:“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因为阅读有助于你知己知彼,阅读像有一只手,拉升我们所处的海拔。

但也不尽然,还要看一个人的自我修为。这就要说到武侠小说了。就像你虽然得到了秘籍,但想要到达更高境界,还得看是不是能参悟。《侠客行》是特别好的一个故事,秘籍藏在李白的《侠客行》里,但是全天下的武林高手都看不出来,只有石破天看出来了。因为全天下的武林高手,都堕入了“智障”,而石破天是个文盲,一个字也不认识。

这也是特别吊诡的一点,知识而成为认知的障碍,是为“智障”。所以这里还有一点,就是,要不断自我突破。

很多年前,互联网的BBS时代,我和一些朋友玩过一个游戏,写一个文章,你最想穿越到哪个时代。那时候好天真,还真以为能穿越的样子。但我们唯一拥有的就是当下。不过,你若是真的抑郁了,我推荐你重读一下《光荣与梦想》。这本书是我的启蒙书之一。我浅薄的乐观主义,很大程度上来自这本书。

最后,还是引用一个我最近经常讲的童话故事吧,来自《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

洋葱、萝卜和西红柿,

不相信世界上有南瓜这种东西。

它们认为那是一种空想。

南瓜不说话,

只是默默地成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