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首堪称神品的绝美唐诗,文字美境界高,惊艳了千年

 真游泳的猫 2022-09-19 发布于浙江

唐诗三百首是流传最广的唐诗选本,能被选入唐诗三百首的唐诗,自然有其魅力所在。

我是真游泳的猫,一个诗词达人,动动手指关注我吧!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唐诗三百首》中2首堪称神品的绝美唐诗,文字美境界高,惊艳了千年。

第1首,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一首《春江花月夜》,让后人记住了张若虚。一句“桃花依旧笑春风”,让后人记住了崔护。

这首诗的文字直白易懂,既没有用典故,也没有用生僻的字句,甚至没有加以文字的修饰。

整首诗就是崔护涂抹在画卷上的一篇日记,画面如此鲜明,画出了无限惆怅。

物是人非的感慨,千百年来已经被无数诗人写尽了。然而,在崔护的笔下,悲伤感叹之中却偏有一丝明亮旖旎,让痛苦的心灵得到一丝慰藉。

大概也是因为这首诗的明亮色彩,所以人们才会给崔护编了个故事:“为相思而死的少女居然从棺材里跳出来,死而复生,与崔护结为夫妻,恩爱到白头。”

当然,我个人感觉这个故事有点画蛇添足了。对于戏剧来说,大团圆也许是最好的结局。

但是对于诗而言,感伤也许更加有诗味。

相同的,为什么流行歌曲中有那么多伤心失恋的情歌呢?

原因很简单,人们从歌曲中找到同类的伤心人,感受着相同的伤心难过。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千百年来,触景伤情各不同,所相同的正是这一份风中的惆怅。

我们为什么喜欢唐诗?因为唐诗所写,不只是千年前的事情与心情,也写出了我们现代人的悲欢,写出了我们心头无法道出却想要道出的一点痛苦与痴念。

第2首,常建《宿王昌龄隐居》: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常建的诗,最有名的大概是“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而这首《宿王昌龄隐居》,同样写出了美好的风景,写出了悠然的心境,与“潭影空人心”有异曲同工之妙。

诗的视角一开始是比较远的,写了天上云、溪中水和松间月,然后才将视角拉近写王昌龄屋子。

而且我们看第3、第4句,天上月是高的视角。而第5和第6句,是低的视角。

这样“远近搭配”、“高低配合”的写法,就好像成竹在胸的一幅图画,布局高明,手法精妙,让人佩服作者的巧思。

具体来来看这首诗的内容,前两句写云和水,突出王昌龄隐居地点的清幽孤独衬托出诗题的“隐居”字。

随后,月影清光在“幽静”的基础上加上了“曼丽”,将常人眼中的孤独、寂寞、凄冷转化为美不胜收、怡然自得、乐此不疲,展示出隐居之乐。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这两句对仗工整,炼字精妙,尤其是一个“滋”字,不但将“隐”字进一步体现,同时也在暗示着常建内心中对于隐居的向往之情的滋生。

就好像我们现在去旅游,如果真的遇见一个赏心悦目的地方,那真是流连忘返,乐不思蜀,不忍离去,真想一辈子住在那里。

只可惜现在许多旅游景点都太过商业化,多数景点只能让我们走马观花,只能让朋友圈多了几张毫无疑义的炫耀图片,产生不了丝毫的情绪波澜。

常建爱上了王昌龄的隐居之地,然而这儿毕竟不是常建的家。

就算是常建的家,常建也未必真能够一直隐居下去。

就像这里是王昌龄的隐居之地,但王昌龄最终也并没有成为一个隐者。

所以常建也只能发出一声感慨,发出一声羡慕的声音:“我也想要像王昌龄这样辞去世俗之累,与西山的鸾鹤为群,过上隐居逍遥的日子。”

事实上,这只会是常建一时的感叹。常建也不可能真正就这样隐居起来。

但这种一时的感慨,绝对是发自真心,绝对足以动人。

因为隐居的念头,其实深埋在每一个人的心里。只要是人,就会不断和社会进行抗衡与调解,当昨日之我变成了今日之我,许多真心的想法也变成了往日云烟。

唯独隐居这一种念头,从过去延续到了现在,看上去是追求自然的灵魂契合,还有一种“爱咋咋、爷不玩了”的豪气干云,但实际上多半是现实不如意的无奈感慨。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隐居成为了无数诗人的向往,但常建笔下的隐居,更多了一份“清冷”。

我们知道,孟浩然是著名的隐居诗人,闻一多评价孟浩然的特点是淡,淡得几乎见不到诗了,这便是孟浩然的好诗。

而常建的特点是“冷”,不管是“潭影空人心”还是“清光犹为君”,犹如幽泉怪石,独有一股清冷之气,神韵宛在,惊艳了千年。

大家还知道哪些好诗词呢?你们自己有创作过诗词吗?欢迎留言哦。我每天写传统文化类的文章很不容易,也希望大家多多赞赏,收藏和分享我的文章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