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路上|三顿晚饭与第一次洗脚

 文化静心慢生活 2022-09-19 发布于上海

房间里传来父亲大人的鼾声,他终于能睡着了。而我在泪眼婆娑中写下了这些文字,忏悔的泪、感恩的泪、释然的泪……滴滴滚落。
晚上到家时,爸爸佝偻着窝在床上,眉头紧锁,看起来很难受。冷热交替,又受了风寒,他感冒咳嗽全身酸痛。得知他午饭晚饭都没吃,我一头扎进厨房。想起以前听他提过当兵时生病才吃得着面疙瘩,我放下洗好的用来煮粥的米,做了份蔬菜面疙瘩。想到他因感冒可能味觉寡淡,特意多放了些盐,为了驱寒还撒了胡椒粉。满心关爱地端到床前,结果他吃了一口就开始咳嗽,皱着眉放置一边,我心中有些许失落。
不一会他起身:“这么咸,怎么吃?还是得我自己煮粥。”我放下手中的碗筷:“已经洗好米了,我来煮吧,你回床上躺着。”二次进厨房煮粥,并且打算炒个胡萝卜搭配。“我又不吃胡萝卜。”好吧,我放下切到一半的菜,煮老白茶。同时,与父亲分享我自己的白茶排寒经历,接着倒好一杯递在床边,看他赏脸喝了一口,心情阴转多云。
再次端上熬好的粥:“血糖高不适合喝白粥,我放了些红豆和燕麦米哈。”边解释,边把粥吹凉,希望他多少能吃些,补充体力也去寒气呀!没成想,他吃了几口又放下了:“放什么乱七八糟的,嚼都嚼不动,我只想喝口白粥!”“血糖高不适合喝白粥啊!”我有点着急,声调拔高。可转念一想:我认为好的,并不一定是他需要的,两餐没进食的情况下,或许吃到杂粮的确不舒服。再者一餐白粥而已,不至于如何影响血糖啊!于是第三次进厨房:熬白粥。
随后烧水,劝他泡脚,还是被拒绝。我兑好水,端到床边,想着:生病的人身体难受,语气自然不好。想到这里心调柔了,口气也随之柔和,撒娇着说:“乖啦!泡泡脚,会舒服些。”果然,他配合着伸出脚,表情也舒展开来。
我蹲在地上,测好水温,为爸爸脱袜子,当手在脸盆中触摸到他双脚的刹那,内心涌上一股暖流,此刻是我人生中第一次为爸爸洗脚……我浪费了多少可以行孝的时间啊!
两人心照不宣地沉默,那么多年的爱与怨,在我为他按摩的双手间仿佛都释然了……
陪伴、理解、关爱、引导,这两年我经常琢磨这八字窍诀。二十多年来最大的心结:与父亲大人的关系,也一次次因这八个字打开。由责怪、埋怨到逐渐理解、接纳;从认为“一切都是他的错”,到明白了“在烦恼面前,没有一个人是故意的,都是受苦的可怜人”。所有的剧情,都源于因缘。而且,正是他扮演了这样的角色,才推动我走上了寻求智慧之路。父亲大人曾说:你是活雷锋,专为别人服务。其实我心里明白,很多时候我是在用做义工来逃避还未根治的心病。直到现在,内心有了力量,才愿意用更多的时间陪伴他。不良情绪生起时,能够检讨自己。从强加于他到终于明白,如果我走不进他的内心,给予的实质是自以为是。点点滴滴的陪伴到位了,才走得进他的内心……经过漫长的磕磕碰碰,如今我越来越能理解他,因理解而生起慈悲关爱,开始关注他需要的是什么。我还要不断训练自己,从对父亲的关爱推及到更多的人。
百善孝为先,感恩智慧文化带给我悔改的觉知力,感恩还有行孝的机会。
作者|慈含    插画|慈峰
朗读|道宪    后期|法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