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闻声辨病——听声音可以判断脏腑疾病

 空尘缘起 2022-09-19 发布于天津

“望闻问切”是传统医学的四种诊断方式,最早出自《难经》第六十一难。相较于广为人知的望诊、问诊和切脉,闻诊显得“默默无闻”,使用频率也更低一些。其实,四诊各有其重要作用,用好闻诊即便做不到“闻而知之谓之圣”,也有助于及早发现病情。

闻诊,包括闻气味和听声音。从闻字来看,门内有耳,本义即是用耳朵听,后世才逐渐广泛用于表达嗅觉作用。因此,在《难经》书中,闻诊是指听声音,“闻而知之者,闻其五音,以别其病”。

古代音律中的五音是指宫、商、角、徵、(zhǐ)、羽,而闻诊所听的五音,严格来讲是五声,即呼、笑、歌、哭、呻。《黄帝内经》载,肝五行属木,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心五行属火,在音为徵,在声为笑;脾五行属土,在音为宫,在声为歌;肺五行属金,在音为商,在声为哭;肾五行属水,在音为羽,在声为呻。

五脏通过经络与喉咙、口腔紧密相连,五脏的气血充盈、气机调畅是发出各种声音的先决条件,即“五脏外发五声”。有经验的医者通过倾听患者说话、呼吸等声音的异常,就可以辨别相应脏腑的疾病。

肝声为呼。肝病的人容易脾气急躁,喜欢通过高声呼喊来舒缓肝气。人发怒的时候狂叫,也是因为动了肝气。

心声为笑。心主藏神,如果心脏的功能良好,会神思敏捷,精神充沛。如果邪气在心,很可能会不分场合的呵呵傻笑,严重的情况还会精神失常。

脾声为歌。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如果脾虚会导致唱歌气短无力。有的精神病人整天唱歌不停,甚至非要“登高而歌”,往往是邪气在脾。

肺声为哭。肺病的人很容易哭哭啼啼,或者声音里带有悲气。同时,如果经常悲泣,难免要伤肺。

肾声为呻。呻就是呻吟,有的病人躺在床上呻吟,说明疾病已经伤到了他的肾脏,通过呻吟会令他感觉舒服一些。喜欢哼哼唧唧的人,也可能是肾出了问题。

“有诸内必形诸外”,内在的疾病必然会有外在的病象,高明的医者不仅擅长把脉,也一定精通“察言观色”。后世医家在“闻五音”的基础上将闻诊发扬光大,如《伤寒杂病论》一书,就广泛运用到了闻诊,有“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腹中雷鸣”、“噫气”、“谵语”、“郑声”、“短气”、“语声寂然,喜惊呼”等声音描述。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声音能够表达情感、体现脏腑的健康状态,也可以与经络血脉共振,从而调畅情志,治疗身心。中国古人早就熟谙音乐疗法,他们结合患者不同体质进行辨证施治,再根据脏腑阴阳盛衰选择相应的音乐,用音乐的属性补偏救弊,平衡阴阳。

音律与造化相通,既是诊病的重要方式,亦可以医人于无形,这对当代医疗与养生仍然有重大实用价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