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错与误判] “假性胃肠壁增厚”的相关临床知识、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建议收藏)

 忘仔忘仔 2022-09-20 发布于山西

假性胃肠壁增厚

影像表现

假性胃肠壁增厚可以累及胃肠道任何节段。

假性胃壁增厚常见部位有两处:近端一处位于胃食管结合部和贲门壁,可出现一过性增厚(图1),常见于静脉韧带层面;远端另一处在胃窦,见于大部分CT图像。胃窦收缩时大多数胃壁可增厚到5~10mm,但有5%。的正常者存在胃壁假性增厚,厚度超过l cm胃壁厚度1cm对诊断恶性病变具有高敏感性和低特异性(图2)。此外,研究证实胃窦壁局部增厚不是亚临床型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感染的预测因子。但是当增厚胃壁周围脂肪出现炎性改变或胃壁不均匀强化时,应怀疑胃炎或恶性肿瘤等疾病的可能。

当小肠肠腔扩张时,肠壁菲薄。部分空虚小肠壁厚度为2~3mm,但空肠环状皱襞(即Kerckring皱襞)可厚达8mm,可能被误诊为空肠壁增厚。这种皱自十二指肠开始出现,主要分布在空肠(图3)。尤其当空肠腔含有水和口服对比剂时,肠壁可以表现得很厚。对于疑似假性肠壁增厚者,应行小肠检查。

正常充盈的结肠壁厚度不超过3mm,但CT图像所示的结肠常常为塌陷的,节段性正常收缩的肠壁厚度可达68mm。结肠袋收缩时,轴位CT表现可类似肠壁增厚或假性肿块。结肠壁存在三条纵行肌性结肠带,所以结肠袋收缩所致的假性肿块常围绕肠腔中心呈三角形。冠状位或矢状位多平面重组图像常能明确诊断(图4)。

肠壁良性增厚的其他情况不应被误诊为严重病变。传统意义上,肠壁黏膜下脂肪被认为是炎性肠病的标记。然而近期研究提示,该征象也见于高达21%的炎性肠病史阴性的患者,这可能和肥胖相关(图56)。在1/3以上肠道症状阴性的肝硬化患者中,结肠壁可见增厚,主要位于右半结肠。

过于重视胃肠壁增厚会导致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干扰医师做出正确诊断。

临床相关知识

此类误诊常见于急腹症和腹部创伤的患者中。

鉴别诊断

由于鉴别胃肠壁真性和假性增厚存在困难,因此必须进一步影像学检查。CT检查前用水或气体充盈胃腔可能有助于鉴别。口服对比剂进行X线透视检查能提供更多空肠黏膜及其蠕动的动态信息。可在直肠注入气体或对比剂后重新评估结肠壁增厚的情况,同时可用静脉注射解痉剂来辅助检查。

教学要点

假性胃肠壁增厚常见于胃食管结合部、胃窦、空肠和结肠,须谨慎检查这些区域,如有必要可在口服或直肠注入对比剂后复查。

Image

Image

1 73岁男性,缺铁性贫血。上腹部轴位(A)和冠状位(B)增强CT显示胃贲门壁假性增厚(白箭)。胃镜检查未见异常

Image

Image

2 49岁男性,腹痛。上腹部轴位(A)和冠状位(B)增强CT显示胃窦和十二指肠球部(白箭)壁增厚,周围未见炎性改变。胃镜检查未见异常

Image

Image

Image

3 48岁男性,突发急性剧烈腹痛伴恶心、呕吐,既往有溃疡性结肠炎病史。上腹部轴位(A)和冠状位(B)增强CT见空肠假性增厚(白箭)。这实际上是空肠未充盈状态下Kerckring皱襞的典型表现。C.次日行上消化道钡剂造影检查,黏膜未发现异常

Image

Image

4 20岁男性,低速机动车车祸伤。腹盆部轴位(A)和冠状位(B)增强CT显示升结肠壁假性增厚(白箭)。注意结肠腔呈三角形,由三条纵行肌性结肠带引起炎性肠病史。腹部冠状位增强CT显示胃黏膜下脂肪(白箭)

Image

5 64岁女性,病态肥胖症合并2型糖尿病,无炎性肠病史。腹部冠状位增强CT显示胃黏膜下脂肪(白箭)

Image

6 52岁肥胖女性,机动车车祸伤,无炎性肠病史。腹盆部轴位增强CT显示升结肠壁黏膜下脂肪(白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