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有这三种心智能力,最终决定成败的,是最后一种(你一定要有,而且必须很强)

 jocw的图书馆 2022-09-20 发布于辽宁
- start -

你好,我是小熊。

今天,我继续来给你讲解《超越智商》这本书。

今天讲解的内容是三种心智。

它们对我们非常重要,可以说是决定我们人生能否活得幸福的基石,特别是第三种,我们一定要终身培养。

先来个预警:本文4000+字,会极大地挑战你的后面两种心智能力,请准备好了再看。

那么,这三种心智分别是什么呢?

别急,我们先来看看,“心智”到底是什么东西。

了解了它,我们就能深入了解自己。

我以前听到“心智”这个词,就以为是“内心的智力”或者“心中的智慧”。

这里的“内心”、“心中”,指的就是“大脑中”。

我以前对“心智”的定义,就是大脑聪明或者大脑有智慧。

那么,这个定义准确吗?

我搜了一下《现代汉语词典》,发现,是这个意思:

图片

哦,原来“心智”是指“思考能力”和“智慧”啊。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思考”,什么又是智慧呢?

图片

图片

哇,原来思考就是进行思维活动,智慧就是辨析和判断、发明和创造的能力。

那,思维又是什么?辨析、判断、发明、创造,各自又是什么意思?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嗯,辨析,就是辨别分析;判断,就是思维的一种基本形式(思维的基本形式有三种:概念、判断和推理);发明,就是创造;创造,就是“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的成绩和东西(这里的“想”,就是指“思考”)。

那,辨别、分析,各自又是什么意思?

图片

图片

嘿,原来辨别就是区别,分析就是把某样东西分成某些组成部分啊(就像把由乐高积木拼成的奥特曼分成头、四肢和躯干一样)。

那,什么又是区别?

图片

哦,原来“区别”就是把两个以上的东西拿来比较,认识它们不同的地方啊。

就像把一个大红苹果和一个小绿苹果拿来比较一样,我们一看就知道,这个大那个小,这个红那个绿。

咦,你会不会觉得,这样查词典,感觉就像无限嵌套,大箱子里套小箱子,还有完没完了?

恰恰相反,就是因为这样查词典,我们才能搞懂一个又一个概念的深层意思。

平时我们说话时感觉头脑不清晰,最大的原因就是自己掌握的概念不够清晰,不知道要表达一句话时用哪些概念。

所以,得查,得频繁查,查到掌握为止。

那,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义,我们就知道了,“心智”,就是指人的思维能力。

我又搜索了百度百科,发现,'心智”意思是这样的:

图片

哦,它是人的一系列认知能力组成的总体,能进行思维活动。

我同时也知道,认知能力,包括五种:感觉能力、知觉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其中,以思维能力为主。

那么,《现代汉语词典》和百度百科对“心智”的定义就不谋而合了,就是指的思维能力。

我们平时听到“心智”这个词时,最容易想到的,就是“心智模式”或“心智模型”。

那心智模式又是什么意思呢?

且看下面两张图:

图片
图片

哦,心智模式,就是心智模型,意思是心中对世界的假设、形象和故事(其中,以假设为主)。

那假设又是什么?

图片

假设,就是对事物的假定说明。它依据事实提出,只有经过实践证明是正确的,才能成为理论。

什么又是“假定说明”?

就是:暂且认为就是这样。

比如,我感冒了,暂且认为是因为吹空调吹得太猛了。

这就是对“我感冒了”这个情况的假设。

那,说“心智里包含诸多假设”,又该怎样理解?

很好说:我们人类适应世界,就是通过因果律和假设律实现的。(关于因果律和假设律,你可以参考《框架思维》这本书。)

因果的语言形式是“因为……所以……”;

假设的语言形式是“如果……那么……”。

假设被验证后,如果是真,就是因果,如果是假,就是错误假设;假设不被验证,那就永远都是假设。

比如,蔺相如对秦昭襄王说:你敢过来,我就和和氏璧一起撞死在柱子上。(如果你敢过来,那我就撞死)

秦王敢赌吗?

不敢赌。

因为就怕假设成真,和氏璧碎掉了。

在秦王看来,蔺相如死不死倒是小事儿,和氏璧完整不完整,才是大事儿。

但和氏璧就是被蔺相如把持着,所以他不敢乱动。

最后,和氏璧完璧归赵了。

于是,这个假设,后世再也无法验证真假了。

还有,以前人们掐架之前,总会威胁对方:你再动一下就试试!(如果你再动一下,那么就试试)

对方:试试就试试!

然后,双方扭打在一起了。

这就是假设成真,变成了因果(因为对方动一下,所以双方扭打了起来)。

那这到底和心智有什么关系?这两个例子也没见到讲心智啊。

其实,心智,就是假设,就是“如果……那么……”,就是“刺激→反应”。(理解这一点非常重要。)

我们的大脑里,每天有至少一万个假设出现,只是其中99.99%的假设,在潜意识中,只有少量假设出现在意识之中。

可以这么说,我们活在“如果……那么……”支配的世界中。

比如,早上起床,我不想起,因为:如果我起来了,温暖的被窝就享受不到了。

再比如,想辞职了,但又想到:如果我辞职了,可能找不到下家。所以,就不辞职了。

……

只是,我们很少能意识到内心的假设对我们行为的控制。

如果我们能找到自己脑海里的假设,就能辨析它们的合理性,从而获得更合理的假设。

人的大脑,是一台天生的预测机器,清醒时几乎时刻在进行“如果……那么……”的选择。

这段话,我是从《框架思维》这本书里得到的。

一个人要想改变自己,也要从“如果……那么……”开始。

因为,有了不一样的“如果”,才会有不一样的“那么”啊!

前面讲的“心智模式”,就是“如果……那么……”。

一种心智模式,对应一种假设。

它就像空调的模式一样,用哪种假设,就会进入到哪种模式。只是,空调的模式不到5种,但心智的模式,种类无限。

你知道为什么骂有钱人不是好东西的人永远不能成为有钱人吗?

就是因为:

有钱人不是好东西。①

如果遇到有钱人,那么对方不是好东西。②

我是好东西,并且不想成为坏东西。③

所以,我不可能成为有钱人。④

这个假设对这个人是真的,所以这个人永远不会变得有钱。

因为抱有这种心智模式的人可不会想到②③④句啊。

如果明白了这个假设会限制自己成为有钱人,他们还会继续抱有这样的假设吗?

世上那么多人活得那么痛苦,就是因为错把假设当成了事实!

比如,有的母亲丢失了孩子,觉得这一辈子都完了。

她们的假设是什么?

孩子是我人生的全部意义。①

如果没了孩子,我的人生就没有意义。②

现在,孩子没了,所以我的人生没有意义了。③

这假设合乎事实吗?肯定不合。

心理学专家对她们做心理咨询时,也会引导她们把目光放到未来,而非一直沉溺过去。

救自己,得先救自己的心。

救自己的心,得先挖出自己的不合理假设。

虽然当时丢了孩子是很悲痛,但人毕竟还是要活着的,如果一直沉浸在丢失孩子的那个时间点,那自己的人生也就被自己戴上枷锁了。

这就是心智模式对人的影响。

《好好学习》作者成甲老师提倡复盘,其中最核心的一个步骤,就是挖出假设。

“反思”就像照妖镜,可以让脑海中根深蒂固的不合理假设现出原形。

那,讲了这么多,还是没讲到“三种心智类型”啊!

别慌,有了前面对心智的理解,你很容易就能理解这三种心智模式。

这三种心智模式,分别是:自主心智、算法心智和反省心智。

自主心智,也叫本能。

而本能,分为先天本能和后天本能。

先天本能,是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如果……那么……”的快速响应机制。

它们如同手机里的系统应用,不可被卸载,并且还会伴随人类代代相传下去。

为什么它们是“预装软件”呢?

因为,在几百万年前,它们帮助人类适应恶劣的自然环境,使得人类有更高的生存和繁衍几率,让人类得以代代传承,而不是像其它很多种族一样随着环境变化而灭绝。

这些先天本能包括:看到蛇或蜘蛛想要逃跑,看到有石头砸过来立即躲避,下楼梯脚踏空立马抓住扶手,不小心被针扎了立马缩手……

看到便宜想占(生存-食物),看到美女想搭讪(生存-繁衍)……

后天本能,是指经过多次练习后形成的本能。

比如,骑自行车。

学会了骑自行车,几乎一辈子都会骑,不会忘记。

开车也是这样的。

如果上大坡,那么换一档;如果路过路口,那么观察行人情况;如果在驶过马路时突然有行人冲过来,那么立马刹车;如果在乡间小道开车,那么放慢速度;如果看到对面不关远光,那么用双闪闪对方……

你的一系列“如果……那么……”已经存进了潜意识,可以轻松被调取出来使用。

这就是自主心智的后天本能。

那么,算法心智呢?

这就是指人的智力。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智力的定义是这样的:

图片

我们后天学习的心智模型,都是通过智力获取的。没有智力,我们就学不了东西。

智力通常和“聪明”对等,说一个人会动脑、反应快。

为什么要把智力称作“算法心智”呢?

因为智力主要靠大脑的各种能力来处理输入的信息并输出结果,就像计算机的算法处理输入的信息并输出结果一样。

智力,重在“算”。

然而,比起智力,更重要的是反省心智。

什么是反省心智?

反省心智,是对人的自主心智和算法心智进行监督和评估的心智。

它能帮助人类做出理性的判断和决策。

反省心智,重在“断”。这个“断”,是“判断”的“断”,是“断定”的“断”,“决断”的“断”。

反省心智重要的作用就是反思自己并令自己醒悟,最后纠正的不合理心智模式。

如果没有反省心智,我们就像一只被不合理心智模式掌控着的傀儡,迟早会因为不合理的“如果……那么……”付出惨重的代价。

反省,令我们理性。

《超越智商》的作者说,聪明不等于理性,其根源,就在于“会算不等于会断”。

你再怎么聪明,但不会做决策,也会很容易做出错误决策,甚至做出令自己抱憾终身的错误决策。

很多人说,我当时也就是冲动了一下,谁知道酿成了这样的后果。

也有些犯罪嫌疑人说,就是对方撞了我的车还喋喋不休,甚至一通怒骂,自己听烦了,就给了对方一刀。

还有的人老是控制不住吃零食,就算一而再再而三地告诉自己,自己正在减肥,但仍然忍不住动手打开了零食袋,欢快但又纠结地吃零食。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吃零食是自主心智的“如果……那么……”在起作用。

它说:快吃它,它好吃,还能保证我生存。如果吃得多,我这具身体就能更好地生存了!

但反省心智说,不能吃,在减肥,会影响健康的。(如果吃了,那么会影响健康。)

可自主心智不会管什么影响健康,只会用进化得到的觅食机制,在人们内心深处疯狂煽风点火,让人忍不住去吃它。

于是,来自自主心智的蠢蠢欲动,战胜了来自反省心智的庄重警告,人就变得欢快地吃、纠结地吃了。

甚至,边吃边自责,哎,我怎么会吃这个呢?不是说好的不吃吗?咦?好香哦,还想吃一袋呢!

在大部分情况下,我们的反省心智的合理假设对战自主心智的不合理假设,是完败的。

但是,我们可以不断地修炼反省心智,变得更能自控。

像《自控力》、《象与骑象人》、《驯服你的脑中野兽》、《如何做出正确决定》等书中,都提到了理性和感性。

实际上,理性就是反省心智,感性就是自主心智。

你应该听过“大脑灰质”这个词吧。

人的理性所在之处,就是这里。

而人类可以通过冥想等方式壮大大脑灰质,让这一层覆盖在前额叶的皮质变得更厚(其实它本来也才3毫米厚)。

这个部分越厚,我们就越理性,我们对自身的自主心智的掌控能力和算法心智的监督能力就越强。

唯有理性,才能让人类社会变得不再充满那么多冲突与痛苦。

如果这个世界人人都非常理性的话,冲突可以减少99%。

但事实是,99%的人理性能力很弱,被人轻轻一挑拨,就会在自主心智中爆发出猛烈的情绪。

这种情绪,伤人伤己,给世界增添各种各样的麻烦。这不是聪明管得了的事儿,只能理性来管。

所以,我们才要修炼理性,所以,我们要超越智商。

以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