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堆满书的房间

 知易行难nev5ph 2022-09-20 发布于河南
图片

堆满书的房间

                                             薛原

这本精装书是横16开本,有三行醒目的广告词:“回到堆满书的房间/过一种无论何时死去/也不后悔的生活”这文字有些刺目,也有些极端。但却道出了一种生活方式:在堆满书的房间里过一种自己不后悔的生活。而这种生活,也道出了这本书的性质或说特点,就像这个书名:《所幸藏书房》。这本书是书评人绿茶行走天南地北“画书房”探访之旅的结集,他以速写插画的形式,对他眼里的120间个人书房的提炼与描绘。就如郑培凯在《所幸藏书房》序言里所说:绿茶图绘了百多间现代读书人的书房,有极为珍贵的善本收藏室,有琳琅满目的高雅书房,也有像他家这种书籍的堆栈,显示了当代藏书与堆书的真实情况……

图片

关于个人与书房,例如收入该书中的长沙周实的书房,用周实自己的话说,他喜欢一个人呆在他的书房里。“一个人,在书房,就像一个人在这世界上,你想要怎样你就能怎样。”读书对于周实就像在窥探另外一种奇特的生活另外一种新颖的思想另外一种味道的心情。“我一翻开书就像是去了另外一世界里。”去往另一个世界,也是一个人在书房里最好的状态。绿茶在《所幸藏书房》里不仅描绘了他所看到的书房,还让这些书房的主人从自己的藏书里挑选几本值得推荐或对自己有重要意义的书单。而周实为自己挑选出的是这样几本:《新版李白全集编年注释》《聊斋志异》《增广贤文》。

图片

周实书房

挑选这几本书对周实来说自然有着特殊的意义,他之所以喜欢李白的诗,是因为在他看来李白的诗顺口而来随手而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选择《聊斋志异》的原因更简单,周实说《聊斋志异》是人世间最好的短篇集,上天入地,神思飞逸,既出人意料,又合情合理。而《增广贤文》则给予周实的更多是自己的记忆:他至今记得第一次读这本书时所感到的那种震惊,那是20世纪60年代末期。世上竟有这样的书!这是他的第一感受。这真的是“贤文”呀!这是他再次的认同,书中的每一句都点到了人生再世的“七寸”!

图片

钟叔河书房

绿茶描绘的书房自然也是有缘由的,例如他写他到访长沙钟叔河先生的“念楼”。绿茶说,早年他在报纸编副刊时,发表过很多钟叔河先生的“念楼学短”系列,钟老也不止一在一篇文章中提及绿茶是发他文章最多的副刊编辑。2019年夏天,绿茶终于有缘得访念楼。用绿茶的话说,一见如故,开心畅聊。间隙在念楼画书房速写,钟老在画上题写:“相知二十年。今日才相间,一见更倾心,珍重此见面。”绿茶的速写也为这种“珍重”留下了抹不掉的形象画面。

图片

陈平原书房

而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和夏晓虹夫妇的书房,则是另一番景象,陈平原说,他们的书房基本上都是常用书,除掉个别有纪念意义的。他从来不考虑书值不值钱的事情,他所收藏的书都是为了自己的阅读需要和研究需要。“书应该是用来阅读,而且应该在舒适的环境中阅读。”一间堆满书,而且还要感觉舒服的环境,这也是在书房里读书的理由。

即便是学以致用的专家学者,他们的藏书也未必都是为了专业上的有用,而是还有为了兴趣和乐趣,例如有一位先生收藏各种版本的钱钟书小说《围城》,简体、繁体中文版以及英、法、德、西班牙文等各种译本,书架上钱钟书的著作琳琅满目,而钱先生的签赠本《七缀集》和《写在人生边上》更是他的镇宅之宝。

图片

张新颖书房

复旦大学中文系的张新颖教授说,绿茶所画的他的书房其实是他在复旦校园里的办公室和书房。“若干年后我搬离这个房间,绿茶绘就的纸上书房还将会继续存在。他预留了将来可供回忆的情景。”不管是在单位里的书房,还是个人家里的书房,绿茶描绘的这些纸上的书房,都给书房主人和读者的未来留下了可供回望和回味的不会消逝的风景。

图片

绿茶描绘我的书房

绿茶描绘的这120间书房,书房主人的年龄跨度也很大,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堆满书的房间,往往也已经人到中年。不管是中年人还是老年人,用周实的话说,如果你还爱读书就说明你还没有老。“人老是不可阻挡的,文字却能永远年轻。”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