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滇越铁路沿线少数民族体育文化遗产廊道构建的几点建议

 文旅大观 2022-09-20 发布于云南

构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我国历史上长期存在的“丝绸之路”具有密切的联系。

“一带一路”为中国及其周边国家搭建了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充分发挥中国与周边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并在原有的贸易合作基础上注入新的内涵和活力。我国有20多个近邻国家和地区,睦邻友好是我国外交的基本准则。

“一带一路”倡议构想不仅切合中国自身内政外交战略构建,也是团结沿线各国和地区的自身需求及事业发展,更是各国形成其资源互补、经贸互利、发展互惠的重要机遇。继承中国海纳百川的开放传统,秉持开放包容的精神,吸纳东亚国家开放的区域主义,不限国别地区,不搞封闭排外,不以左右他国经济发展、改变他国政治体制为目的,有意愿、符合自身发展要求的国家和区域经济体均可参与,将原有的合作延续和升级。

文化遗产廊道型资源是一项集文化、旅游、经济发展为一体的复合型资源,少数民族体育文化遗产廊道的建立是对整体文化遗产廊道的重要补充。滇越铁路少数民族体育文化走廊有着多民族、跨国境、跨行政区的特点。它的建立为多民族文化搭建了交流的平台,有效地衔接民族间的个体记忆与群体记忆,建立深层次的多民族认同,构建广泛的文化认同基础。为一个民族乃至整个国家在文化稳定和维系民族情感的同时带动了多产业的融合发展。

△红河州屏边县苗族花山节

一、构建滇越铁路民族体育文化遗产廊道的意义

滇越铁路在我国的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是我国最早的铁路之一。还是我国西南内陆直通东南亚的国际铁路。其南段在越南境内,可以经河内到达胡志明市。称为越南段。北段又称昆河铁路,在中国境内称为滇段铁路。

滇越铁路云南段在云南境内跨越了珠江、元江(红河)、金沙江3大水系,穿越了亚热带干湿高原季风气候、南亚热带半湿润气候、热带山地季风雨林气候3大气候带川。穿越了12个少数民族聚居区,12个县市、连接着6个地州。滇越铁路沿线坐落的占建筑群落、法兰西式民居、历史村镇等物质文化遗产,与铁路两边秀丽的自然景观共同组建成滇越铁路云南段文化景观的区域格局,同时为遗产廊道的构建输送了良好的景观基础。

△红河州蒙自市碧色寨

滇越铁路沿线文化景观链,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文化的变迁正经历渐进式消失,逐步丧失了历史记忆与特有的生活方式构成的和谐共生的自然基底。构建滇越铁路民族体育文化遗产廊道,打破了散落零星的文化个体保护的思维,从整个文化体多角度重新审视沿线的民族体育文化资源,以滇越铁路为脉络,将各民族体育文化串联起来,以遗产保护的空间概念统一规划。从单一民族体育项目自身文化价值的保护重心转向对滇越铁路沿线民族聚居区的整个文化景观,实现跨层次、跨维度的空间维护系统,重现区域带状民族文化景观的兴盛。

以发展的视角来看,滇越铁路带上的民族体育文化遗产廊道构建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对多元文化地区区域旅游产业的整合式开发有着积极的示范性作用,在提高少数民族生活水平的同时,良好保持了地方生产生活方式的平衡。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民族体育文化遗产廊道的整体开发保护,有利于片区系统性管理和生态文化的一体化保护,有利于社会各界优势资源的集中投入,是一项具备了集约、经济、高效以及可再生循环利用的保护策略。

△红河州蒙自市碧色寨

滇越铁路体育文化遗产廊道的建设,对跨区域多元文化遗产资源与自然生态资源进行了一体化思考与整体性保护,在推进与整合沿线民族体育文化景观的同时提供了开发以铁路线为代表的集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体验型文化旅游线路,为促进消费,拉动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新模式。

△红河州元阳哈尼梯田

二、滇越铁路民族体育文化遗产廊道的构建

民族体育文化遗产廊道的构建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首先确定文化遗产廊道主题,划定保护范围,并对其相关历史脉络进行全面了解和分析,准确把握其内涵。这样才能准确界定遗产廊道的遗产点。

第二、对文化遗产廊道构成的民族体育文化要素调查、整理。有效地在遗产点确定遗产廊道整体保护体系,有效避免因概念界定不清而导致保护对象泛化,工作难以落实、形同虚设等问题。

第三、对整体遗产廊道价值进行认识和评价。对文化遗产廊道的构建,应从过去、现在、未来多维视角,可持续开发利用的角度出发。最后,提出文化遗产廊道的构建规划,以及整体构建目标的配套实施对策。

文化遗产廊道的设计关键在于遗产保护价值判定,由单个遗产保护转变为面状遗产的整理与评价,并以人类发展过程中的某一历史事件、文化内容为线索。由需要重视具有特殊遗产价值的文化单体转为系列展示多样性文化,在特定时间、空间、文化上具有关联度的遗产点,形成文化创联单体,最终整合为一项综合性共同构成遗产廊道整体。所有的遗产点都该是遗产廊道构建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且任何一处遗产点的特有价值只有通过遗产廊道整体展示才能更好地体现其作为人类文明历程中的标志。

这种理念将传统的重视遗产的科学、艺术、历史价值转变为关注遗产整体区域的文化内涵、生态环境和民族发展等功能,体现了遗产廊道的多维目标体系。滇越铁路民族体育文化遗产廊道的遗产点划分,依据滇越铁路沿线站点与文化带进行。铁道部于1958年2月发布正式命令,废止原“滇越铁路滇段”的名称,将铁路线改名为昆河铁路(昆明—河口),即昆河线,但其旧称“滇越铁路”在当地仍然沿用至今。滇越铁路(滇段)从昆明北站开始,途径51个站点,最终到达与越南交界处——河口县。

本研究依据《云南窄轨铁路示意图》站点的大小,将文化遗产廊道划分为昆明、宜良、石林、弥勒、开远、蒙自、屏边、河口7个片区。

△红河州建水古城十七孔桥

三、“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体育文化遗产廊道型旅游资源合作开发模式的几点建议

(一)以体育项目体验丰富遗产廊道型旅游资源

遗产廊道型资源旅游开发必须以文化资源作为核心。少数民族地区遗产廊道型资源的旅游开发,必须始终保持民族文化的特征,民族体育项目是民族文化的一种直接表现形式。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的独特性增加了遗产廊道文化的代入感。因此,在开发过程中,研究民族文化的同时需对物质文化遗产和民族体育项目加以表现,开展民族体育项目主题旅游,如:“斗牛之旅”。以斗牛活动为主题,打造民族体育项目文化体验型旅游,不仅能满足旅游者传统

的大众旅游活动,而且是一种有主题的、深层次的文化体验,以期得到个性释放,精神超越。为遗产廊道型资源的传统文化内涵在多产业融合的今天,赋予新的意义。

(二)以年节体育文化参与丰富遗产廊道型旅游内涵

节庆体育具有文化传承与构建的功能。中国人的种族观念是建立在血缘基础上的。人们通过年节活动来认同和了解各民族间的社会价值观念。在遗产廊道区域内将各民族村落的年节体育文化活动串联起来,形成区域旅游节日文化链。

如苗族的“花山节”,彝族的“陀螺节”都在春节期间举行。可以打造以体验民族节庆为主线的旅游产品。民族体育项目是民族传统节日物质性载体的典型代表,这些召唤民众情感的物质性载体文化精神的灵魂,并将其延展为旅游附加产品承载着节庆和文化活动项目,进而达到游客广泛介入参与的目的。例如:哈尼族的“屹扎扎”节,又称“秋千节”。期间举办秋千表演,长街宴、天神祭祀等庆典,在依托精神元素的同时,以礼俗社会,人文生活体验为骨架,与特有的自然环境相结合,融合年节体育活动与人文生态旅游,打造区域旅游品牌,形成互动长效机制。将年节体育文化优势转化为遗产廊道型资源的核心竞争力。

(三)打造文化品牌建立制度化的合作协调机制

区域旅游合作开发的最大困难就是地区间各部门的利益协调问题。遗产廊道的建设将廊道沿线的自然风光、人文资源景区统一规划,整体包装旅游文化品牌。一条旅游带的统一包装及宣传,整合成为各文化点的联动,开发旅游套餐,以一地带动、辐射多地共同开发,形成点面互动融合的效果。

滇越铁路文化遗产廊道通过多产业融合的概念去开发保护,着力打造出一个世界级的旅游产品线。整合滇南地区特殊丰富的人文与自然景观,以滇越铁路为轴心,辐射周边、形成纽带式发展。另外,注重遗产廊道型资源沿线各行政区域之间的横向联系与合作,不断深化国际、国内区域合作,加快昆明—红河—河内国际旅游文化走廊建设,与越南铁路沿线城市缔结为友好城市,联合打造跨境旅游。将相邻的旅游区合作开发和经营,将体验式、一站式旅游深度挖掘,扩充民族文化外延精华,促进地区整体性资源综合利用,以形成规模优势。

与铁路沿线地区签署区域性旅游合作协议,共同推进线路建设和客源分享,践行务实高效、互惠共赢的省际旅游合作机制与体系,形成区域性政经一体化的发展格局,从单一开发走向整体运营。最终成为以滇越铁路为主的多产业、多增长点的沿线经济带。带动沿线13个市县12个少数民族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该建议为201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南少数民族节庆体育体育文化空间发展研究”(19BTY038)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云南农业大学农村体育发展研究院 云南农业大学体育学院 王 钧

云南旅游职业学院旅游管理学院 刘静佳

云南旅游职业学院党委宣传部 张妍姬

编辑:陈希

编审:陈大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